> 展览
展览

一场展览,看中国当代摄影史跌宕起伏的40年
来源:画悟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8-9-6 21:05:00 阅读:5285
摄影展“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76-2018)”近日将于OCAT深圳馆举办。展览于2017年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后,这是该的首次巡回。主办方在对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扩充,借以反映当代摄影的不断推进。



“当代摄影”是一个国际通用但不具备共同定义的概念。有的西方美术馆以历史事件(如二战结束)作为“当代”的时间底线以建立收藏和策划展览,有些研究者则以摄影技术和摄影观念的发展为基础思考这门艺术的当代性。

对中国来说,当代摄影有着一个相当明确的起点---即40年前的1976/1977年。但同样清晰的是:中国当代摄影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内和国际上社会、经济、文化的大潮以及摄影本身的发展,在以往40余年中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

根据这些变化,这个展览把中国当代摄影的进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和从2007年至今的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

巫鸿(策展人)


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

发生于1976至1979年的三起事件构成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首先,一些业余摄影家组成了一个民间网络,系统地拍摄周恩来总理逝世后群众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并将这些照片编辑成册在社会上传布。这批被称为“四·五运动摄影”的历史图像保存了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记忆,在当代中国的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小韵 把花圈放到最高处,1976 明胶银盐 29.7×41.9cm



罗小韵 抄诗的老者,1976 明胶银盐  29.7×41.9cm



吴鹏 团结起来到明天,1976 明胶银盐40.3×30.3cm

第二个富于意义的现象是独立摄影社团的出现。成员达30余人的“星期五沙龙”是其中较早的一个,于1976年冬已在北京开始活动。另个团体的成员大多参与过“四·五运动摄影”,1977年以后定期聚会。这些自发形成的社团把有志于摄影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在文革以后的开放气氛中,这些人开始系统了解摄影史的信息和材料,也开始探索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特质。



张炬 佛脚,1976-1986 明胶银盐42×28cm



凌飞 只有思想在流动,1980 明胶银盐 15×11.5cm



鲁忠民 晨妆,1976-1986 明胶银盐 29×19cm

第三个事件---即1979年初成立的“四月影会”以及该会在当年四月举行的《自然·社会·人》首展---有着更明确的里程碑性质。这个展览包括了由45位艺术家创作的170件作品,其中不少出于非专业摄影师之手。展览前言清楚地表明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宗旨,将摄影从政治宣传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展出作品反映了重返人本、回归自然和表现社会三个基本倾向。一些图像引导观众思考自然世界的优美和宁静,另一些作品则发掘人的情感世界和捕捉生动的日常情节。它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在文革后的中国可说是耳目一新,解释了该展览对公众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



王享 凝视 1976-1986 明胶银盐 18×12.5cm



黄渝生 天上宫阙,1976-1986 明胶银盐 43×29cm


摄影新潮(1980-1989)

从上世纪80年代早中期开始,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影会和影展,较早者有西安的“四方影会”和吸引了大批观众的广州《人人影展》。其它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影会包括“陕西群体”、上海的“北河盟”和厦门的“五个一”等待。上百个摄影团体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于北京,“裂变群体”和“现代摄影沙龙”是其中较重要的两个。后者通过在1985-1988年间组织三次颇有影响的展览而成为摄影新潮的牵头者之一。



胡武功 爬城墙的孩子, 1996/2017 数字微喷 30×20.16cm



安哥 每天早上推着单车走上海珠桥的人流 1986 明胶银盐 51×34.5cm



顾铮 1980s 之 01,1980 数字微喷50.8×61cm



顾铮 1980s 之 02,1980 数字微喷50.8×61cm

这一新潮运动的出现与80年代的 “文化热”、“85美术新潮”,以及文学艺术中的“信息爆炸”密切相关。文革期间被禁止的各类西方艺术通过复制和展览在这一时期内被大量介绍入中国,数百种理论著作在短期内得到翻译出版。新型摄影期刊和杂志也出现了,如创刊于1984年的《现代摄影》激起了年轻艺术家的极大兴趣。这个“信息爆炸”在摄影创作中的结果是:二十世纪初以来的主要西方摄影风格都在80年代的中国得到重现。



侯登科 麦客, 1982-2000/2016 数字微喷60.7×50.3cm



周跃东 广场记忆 2,1984/2017 数 字 微 喷 50.8×33.84cm



刘香成 1980,云南省,思茅,1980 明胶银盐 55.6×36.4cm

经过这个学习和吸收西方摄影风格的“多样化时期”,纪实摄影于80年代后期成为新潮运动的主流。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纪实摄影运动类似,80-90年的中国纪实摄影作品也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它们的内容、形式和手法服务于摄影家们为之献身的社会改革潮流。总的说来这些作品沿循两个主要方向,或与当时流行的“乡土美术”平行发展,表现普通人民和中国文明的永恒精神;或与“伤痕美术”息息相关,以社会中“人”的悲剧命运作为表现主题。前者往往呈现带有浪漫气息和象征意味的影像,反映了强烈的民族志兴趣;后者则具有历史批判性的本质,把刚刚过去的一段中国历史看成是一个需要修补的巨大断裂。



解海龙 明胶银盐 34.6×50.6cm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周七家小学 一场春雨过后,教室一片泥泞,可孩子们仍然在这“湖心”小学上课, 1991



解海龙 明胶银盐34.6×50.6cm
安徽省金寨县双河乡张湾小学 不管生活多么艰苦,苏明娟同学仍在刻苦地学习,1991

由于中国城市的爆破性发展,越来越多的纪实摄影家将镜头聚焦于剧烈变化中的都市景观。拆迁场地的废墟、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变动中的城市人口和都市生活等等,都成为纪实摄影的常见题材。



吕楠 一个孩子的葬礼 云南,1993 数字微喷 95.5×142cm



王福春 火车上的中国人,1995 明胶银盐 35×50.8cm



张海儿 有摄影师左手的夜景,1987 明胶银盐 37.5×55cm



汪芜生 黄山北海宾馆 , 1984 数字微喷150×89cm


实验摄影(1990-2006)

至80年代末,新潮摄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成了在中国重建摄影艺术的历史使命。更有当代气息的新一代“实验摄影”开始取而代之,与方兴未艾的前卫艺术联手共进。从时间上看虽然实验摄影于80年代末已经出现,但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实验艺术领域中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潮流。实验摄影家通常和实验艺术家一起生活和工作,在同样的独立艺术展中展出他们的作品。随着实验艺术的迅速国际化,实验摄影也得到参加国际大展的机会并开始为全球艺术市场提供商品。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实验摄影家一方面在国内具有另类地位,另一方面也与国外美术馆、策展人以及画廊发展了合作关系。



荣荣“北京东村”系列,1994 明胶银盐 60.9×50.8cm





左小祖咒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5 明胶银盐170.8×114.75cm
(参与艺术家:王世华,苍鑫,孔布,张洹,左小祖咒,徐三,张彬彬,马六明,段英梅,朱冥;   摄影:吕楠)


三个事件对实验摄影运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一是东村艺术群体在北京出现,聚集了行为艺术家、实验摄影家和实验性画家。他们大多数来自地方省份,在共同兴趣的促动下施行了富有冲击力的实验艺术项目。这种合作也预示了实验艺术在此时期的一个双向发展:当实验摄影家日趋将自己的作品设计成行为表演,实验艺术家也越来越被摄影吸引,不但从摄影中获取灵感并且开始自己拍摄和制作摄影图片。



洪浩“我的东西”系列之一,2001 数字微喷 210×120cm



熊文韵 川藏线 二郎山 12 号/15 号,1998 彩色合剂冲印 90×90cm



海波 三姐妹,2000/2017 数 字 微 喷 29×10cm



海波“他们”系列之三,2000/2017 数字微喷 29×10cm

第二个事件是新型的实验摄影出版物的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1996年以复印技术出版的《新摄影》。此外,称作“黑皮书”、“白皮书”和“灰皮书”的一套无标题独立出版物把摄影作为实验艺术的重要媒介进行介绍,提供了最早出版的东村行为艺术照片和许多代表性实验艺术家的观念摄影作品。



杨福东 情氏物语之四季青,1999/2017 数字微喷 110×78cm



何云昌 抱柱之信,2003/2017 数 字 微 喷 100×144cm



洪磊 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东回廊)1997彩色合剂冲印102.7×85cm

第三件大事是观念摄影的流行。《新摄影》第三期的前言只有一句话:“观念进入中国摄影时,就好像尘封多年的屋子里突然开启的一扇窗户,我们可以舒服地呼吸,可以获得‘新摄影’的新义”。在这个潮流中,摄影家把概念和话语置于表现之上,通过艺术实验解构现实。他们不再致力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而是更多地关注艺术表现的方式并努力掌控对作品的观看,导致“人为组构”影像的流行。



张大力 拆- 故宫 1998125B,1998 明胶银盐100×150cm


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至今)

2000年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和2002年的《首届广州三年展》标志了中国实验艺术---包括实验摄影---的合法化和国际化。随后展开的是当代摄影在中国大地上的新的一章:这门艺术开始从实验摄影家及批评家的小圈子中走出来,参与到全社会的文化生活和艺术教育之中。与这个变化同步,新的摄影展示场地、研究中心、批评研究、商业渠道陆续出现,表明中国当代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机构化的阶段。当代摄影作品不但在大型双年展、三年展中占有显著地位,而且与大众文化混合,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摄影节。开放空间中举行的个展和群展迅速增多,一些仍坚守着实验摄影的初衷。有关摄影的写作也更为频繁的出现,预示着这一艺术史和艺术批评领域的建立。









陈哲 身体 / 伤 ,“可承受的”系列 , 2007-2010 数字微喷42×31cm





林博彦& 黄承聪
带有五个针孔的相机, 2015 装置(左)/ 玻璃球负片, 2015 装置



蔡东东 脱靶, 2016 明胶银盐,箭54×54×80cm



良秀 生旦净丑 , 2016/2017 数字微喷22.8×15.2cm





魏璧
“梦溪 II”系列,祖屋, 2007-2012/2017 无酸宣纸,艺术微喷,书写
40×40cm (左)
“梦溪 II”系列, 楠竹笋 , 2007-2012/2017 无酸宣纸,艺术微喷,书写
40×40cm


关于展览




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76-2018)
2018.9.15 - 2018.12.9
OCAT深圳馆- A\B 展厅
策展人:巫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