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观音造像53品
来源:画悟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9-3-25 8:42:00
阅读:11364
观音菩萨半跏思惟像
灰色片岩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石质,为头戴本特冠饰的刹帝利形象的菩萨像,左手持莲花,倚坐在莲花之上的藤椅中,右脚压在左腿膝上。藤椅两端雕刻的男女形象似代表布施者。这种半跏思惟菩萨像在犍陀罗较为少见。
灰色片岩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石质,为头戴本特冠饰的刹帝利形象的菩萨像,左手持莲花,倚坐在莲花之上的藤椅中,右脚压在左腿膝上。藤椅两端雕刻的男女形象似代表布施者。这种半跏思惟菩萨像在犍陀罗较为少见。
观音菩萨头像
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犍陀罗,晚贵霜时期
油漆粉刷的痕迹
规格:45.70×35.50 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
这尊精美绝伦的四世纪晚贵霜时期的犍陀罗造像,被认定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头像。因为在发髻上部有莲花座残留的痕迹,此莲花座被认为是化佛阿弥陀佛的法座,由此克利夫兰美术馆的专家们判定此像为《观音菩萨头像》。
阿富汗或巴基斯坦,犍陀罗,晚贵霜时期
油漆粉刷的痕迹
规格:45.70×35.50 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
这尊精美绝伦的四世纪晚贵霜时期的犍陀罗造像,被认定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头像。因为在发髻上部有莲花座残留的痕迹,此莲花座被认为是化佛阿弥陀佛的法座,由此克利夫兰美术馆的专家们判定此像为《观音菩萨头像》。
观音菩萨头像
6世纪
浅黄色砂岩
高25.28、宽15. 24、厚16. 1厘米
出自北方邦瓦拉纳西 萨尔纳特
现藏印度北方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
6世纪
浅黄色砂岩
高25.28、宽15. 24、厚16. 1厘米
出自北方邦瓦拉纳西 萨尔纳特
现藏印度北方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
七世纪 犍陀罗青铜观音立像
铜观音立像
晋代
铜观音立像,残高17.5cm
此像铜质含铅量高,比重大。观音发顶束髻,脑后头发下垂披肩,作绺状。鼻梁高直,眼角细长,留有胡须,面相接近欧洲人种。上身袒露,胸饰缨珞,斜披宽巾垂至右膝,下著长裙,长裙衣纹繁密细致。双手一上举,一下垂,下垂之手持瓶,足及背光已失。类似者在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也有一件,相传出自陕西三原。
晋代
铜观音立像,残高17.5cm
此像铜质含铅量高,比重大。观音发顶束髻,脑后头发下垂披肩,作绺状。鼻梁高直,眼角细长,留有胡须,面相接近欧洲人种。上身袒露,胸饰缨珞,斜披宽巾垂至右膝,下著长裙,长裙衣纹繁密细致。双手一上举,一下垂,下垂之手持瓶,足及背光已失。类似者在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也有一件,相传出自陕西三原。
云冈石窟北魏石雕 交脚观音菩萨像
5世纪(公元480-490年间)
来自山西云冈石窟
北魏石雕 像高 146.1 cm
砂岩雕塑上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尊交脚菩萨石雕像,制作年代为公元480-490年之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交脚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中有小化佛。面呈微笑,弯眉细目,直鼻小口,目微闭而含情,俯视着芸芸众生,似乎随时准备闻世间疾苦之声而前往救助。菩萨肩披披帛,下着贴体长裙,衣饰线纹流畅,手法简洁。右手似施无畏印(缺损),左手自然下垂抚膝,双腿交叉而坐。神情自若,姿态典雅端庄。整体比例精当匀称,舒展大气,给人以回味不尽的美感。
5世纪(公元480-490年间)
来自山西云冈石窟
北魏石雕 像高 146.1 cm
砂岩雕塑上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尊交脚菩萨石雕像,制作年代为公元480-490年之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交脚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中有小化佛。面呈微笑,弯眉细目,直鼻小口,目微闭而含情,俯视着芸芸众生,似乎随时准备闻世间疾苦之声而前往救助。菩萨肩披披帛,下着贴体长裙,衣饰线纹流畅,手法简洁。右手似施无畏印(缺损),左手自然下垂抚膝,双腿交叉而坐。神情自若,姿态典雅端庄。整体比例精当匀称,舒展大气,给人以回味不尽的美感。
北魏金铜造像-莲花手观音菩萨立像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响堂山石窟北齐石雕 观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北齐白石双观音像
河北曲阳修德寺出土
河北曲阳修德寺出土
青州东魏石雕观音菩萨立像
北齊 彩繪石雕觀音菩薩像
北齐(550-577)
像高419.1厘米含基座高449.6厘米
砂岩雕塑彩绘
北齐(550-577)
像高419.1厘米含基座高449.6厘米
砂岩雕塑彩绘
石雕珍品观音菩萨立像
规格: 249×71×71 cm
北周或隋代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隋代观世音菩萨立像”是我国隋代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注释:“圆雕造像,高249厘米,石灰岩。据传,此像1909年日人早崎梗吉出土于陕西西安古寺,今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菩萨跣足立,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腹部前鼓,体态趋向S型,然尚不具备典型一波三折造型的自然感觉,肌肉表现力亦不甚强。菩萨左手持四莲蓬,右手亦执莲蓬。冠饰化佛、葵饰与缨络,宝缯下垂。着裙,挎披帛,戴臂钏、胸饰,佩带,挂缨络。周身敷彩,绚丽辉煌。座为束腰仰覆莲式,方形底座四角刻立、卧雄狮。此执多莲蓬形式的观音极罕见,装饰繁缛、豪华,造型较优美,系隋菩萨像之佳品。”
规格: 249×71×71 cm
北周或隋代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隋代观世音菩萨立像”是我国隋代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注释:“圆雕造像,高249厘米,石灰岩。据传,此像1909年日人早崎梗吉出土于陕西西安古寺,今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菩萨跣足立,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腹部前鼓,体态趋向S型,然尚不具备典型一波三折造型的自然感觉,肌肉表现力亦不甚强。菩萨左手持四莲蓬,右手亦执莲蓬。冠饰化佛、葵饰与缨络,宝缯下垂。着裙,挎披帛,戴臂钏、胸饰,佩带,挂缨络。周身敷彩,绚丽辉煌。座为束腰仰覆莲式,方形底座四角刻立、卧雄狮。此执多莲蓬形式的观音极罕见,装饰繁缛、豪华,造型较优美,系隋菩萨像之佳品。”
隋代石雕观音菩萨立像
秦安县出土
像高132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袒上身、斜披络腋,颈佩宽边项圈,正中缀一宝石。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整个造像刻画细腻,手法洗练,神态自然。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秦安县出土
像高132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袒上身、斜披络腋,颈佩宽边项圈,正中缀一宝石。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整个造像刻画细腻,手法洗练,神态自然。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隋代石雕观世音菩萨像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
天龙山石窟十一面观音像
武则天时期七宝台石雕:十一面观音像
公元703年
唐代石雕
规格:108.8×31.7×15.3 cm
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瑞尔美术馆收藏
这尊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龛属于唐密造像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是长安三年(703)由唐朝管理全国僧众事务的最高僧官-德感法师领导大臣等为武则天皇帝建长安光宅寺七宝台时所造的佛像雕刻群中的一尊。目前所知宝庆寺造像龛仍有32件(一说35件)石刻留存世间,其中遗留有七件造型相似的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现在看到的这尊观音菩萨立像龛就是其中的一尊,也是七件中最为精美,雕刻最为细腻的一尊。唐代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期,高宗武后执政的时代又恰为唐代佛教的黄金时期,长安、洛阳两京更是集中了大批技艺绝伦的画工塑匠,故以信奉佛教的武则天所敕造的七宝台佛雕像龛非同小可。作为盛唐时期皇家雕刻作品的典型代表,其艺术魅力的高妙似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了。这尊从中国长安七宝台造像中流落至美国的宝庆寺高浮雕石佛群十一面观音立像,是十分珍贵的唐代石刻雕塑珍品。
公元703年
唐代石雕
规格:108.8×31.7×15.3 cm
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瑞尔美术馆收藏
这尊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龛属于唐密造像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是长安三年(703)由唐朝管理全国僧众事务的最高僧官-德感法师领导大臣等为武则天皇帝建长安光宅寺七宝台时所造的佛像雕刻群中的一尊。目前所知宝庆寺造像龛仍有32件(一说35件)石刻留存世间,其中遗留有七件造型相似的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现在看到的这尊观音菩萨立像龛就是其中的一尊,也是七件中最为精美,雕刻最为细腻的一尊。唐代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期,高宗武后执政的时代又恰为唐代佛教的黄金时期,长安、洛阳两京更是集中了大批技艺绝伦的画工塑匠,故以信奉佛教的武则天所敕造的七宝台佛雕像龛非同小可。作为盛唐时期皇家雕刻作品的典型代表,其艺术魅力的高妙似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了。这尊从中国长安七宝台造像中流落至美国的宝庆寺高浮雕石佛群十一面观音立像,是十分珍贵的唐代石刻雕塑珍品。
九面观音立像
七世纪 唐代
白檀木雕刻
像高:37.6 cm
法隆寺 大宝藏院供奉
此九面观音菩萨立像系唐初七世纪后半时期制作,养老三年(719年)流入日本。菩萨脸庞丰满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体态丰腴,尽显盛唐时期佛像特征。上身袒露至腹,下穿罗裙,腰部有束带。服饰华美,帔帛环绕,璎珞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 左手持净瓶,右手自然垂下持佛珠,跣足立于莲座之上。
此像采用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其繁复的头饰及九面、耳饰、胸饰的璎珞、天衣、佛珠、净瓶及足下莲花座等全部是由一根白檀木雕出,其大唐匠人的鬼斧神工令日本人惊叹不已,1955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七世纪 唐代
白檀木雕刻
像高:37.6 cm
法隆寺 大宝藏院供奉
此九面观音菩萨立像系唐初七世纪后半时期制作,养老三年(719年)流入日本。菩萨脸庞丰满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体态丰腴,尽显盛唐时期佛像特征。上身袒露至腹,下穿罗裙,腰部有束带。服饰华美,帔帛环绕,璎珞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 左手持净瓶,右手自然垂下持佛珠,跣足立于莲座之上。
此像采用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其繁复的头饰及九面、耳饰、胸饰的璎珞、天衣、佛珠、净瓶及足下莲花座等全部是由一根白檀木雕出,其大唐匠人的鬼斧神工令日本人惊叹不已,1955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唐 石雕观音菩萨立像
1994年四川彭州龙兴寺遗址出土
1994年四川彭州龙兴寺遗址出土
唐代青铜鎏金佛像:观音菩萨立像
八世纪
唐代青铜鎏金 失蜡铸造
尺寸: 27.3×10.5×6.4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观音菩萨头戴三叶花冠,侧冠缯带垂下,束发高髻,顶饰一化佛,为阿弥陀佛,是观音菩萨重要的身份标识。菩萨面庞丰腴,五官清晰,眼微闭,直鼻小口。菩萨胸前佩饰璎珞,袒上身,下着长裙,衣纹自然垂下,飘逸流畅。右手托净瓶,左手下垂拈帔帛,身躯向一侧倾斜,以三折枝式跣足立于台座之上。体态婀娜,造型优美,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柔美之内涵。身两侧的帔帛自肩部蛇形飘下,落于台座之上,极富动感。
造像青铜铸造,通体鎏金,金质苏黄,鎏金保存完好,局部有脱落。铜在唐代十分贵重,故当时所造佛像尺寸高度多在 5 ~ 10 公分,此像高度超过 27公分,铸造工艺精湛,整像造型生动,堪称唐代金铜造像中的精品,弥足珍贵。
八世纪
唐代青铜鎏金 失蜡铸造
尺寸: 27.3×10.5×6.4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观音菩萨头戴三叶花冠,侧冠缯带垂下,束发高髻,顶饰一化佛,为阿弥陀佛,是观音菩萨重要的身份标识。菩萨面庞丰腴,五官清晰,眼微闭,直鼻小口。菩萨胸前佩饰璎珞,袒上身,下着长裙,衣纹自然垂下,飘逸流畅。右手托净瓶,左手下垂拈帔帛,身躯向一侧倾斜,以三折枝式跣足立于台座之上。体态婀娜,造型优美,展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柔美之内涵。身两侧的帔帛自肩部蛇形飘下,落于台座之上,极富动感。
造像青铜铸造,通体鎏金,金质苏黄,鎏金保存完好,局部有脱落。铜在唐代十分贵重,故当时所造佛像尺寸高度多在 5 ~ 10 公分,此像高度超过 27公分,铸造工艺精湛,整像造型生动,堪称唐代金铜造像中的精品,弥足珍贵。
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
木造(白檀)
高42.4 cm 台座高17.6 cm
唐代 7世纪
多武峰传来 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是一尊极为精美传神的七世纪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观音菩萨神态深沉安详、容姿华贵庄严、饰品繁复精美、衣纹简洁流畅,整尊造像高贵典雅,慈悲庄严、大气舒展,精准再现了有关记载十一面观音造像法的经典原貌。这尊十一面观音像也成为了日本流传至今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的模板。
以下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对此像的说明文
此为传入日本的中国制檀木像先例之一,相传源于多武峰。像为白檀香制,身长约1尺3寸,以璎珞装饰的庄严容姿,与记载有十一面观音造像法的经典如出一辙,但右手挂有玉珠及璎珞,头上面中有獠牙上突相的菩萨面,由此可知本像系融合了6世纪至7世纪中叶翻译而出的3本经典的内容制造而出。
头部略大于身体比例,头上面是在头顶雕刻出的碗状头饰上穿过榫头卯孔而嵌入的。弓形长眉,闭目冥想状的面貌,可以看出其与印度古普塔样式的内省、沉静的表现手法之间具有共通性,7世纪玄奘、王玄策等人前往天竺并带回了印度佛像,可以认为这与当时中国盛行印度风格佛像的造像风潮有关。
观音像身体上细致刻有胸饰、臂钏、璎珞,下腹略为突起,其上裹有僧祗支(即僧人所穿衣服),同时表现出天衣、衣裙下摆的张力,佛光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左右对称的抽象表现形式,都展示出此像为写实风格的法隆寺九面观音像的先行样式。
从以上各点来看,可以推测其制作年代大致为7世纪中叶。此外,现在头上面之中的髻顶面、左侧4面、左前臂中部前侧、右手持物、璎珞、天衣的脱离本体的一部分、台座等都是后来加工修补上去的,头上后侧的大笑面、左足榫头等缺失。
木造(白檀)
高42.4 cm 台座高17.6 cm
唐代 7世纪
多武峰传来 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是一尊极为精美传神的七世纪唐代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观音菩萨神态深沉安详、容姿华贵庄严、饰品繁复精美、衣纹简洁流畅,整尊造像高贵典雅,慈悲庄严、大气舒展,精准再现了有关记载十一面观音造像法的经典原貌。这尊十一面观音像也成为了日本流传至今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的模板。
以下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对此像的说明文
此为传入日本的中国制檀木像先例之一,相传源于多武峰。像为白檀香制,身长约1尺3寸,以璎珞装饰的庄严容姿,与记载有十一面观音造像法的经典如出一辙,但右手挂有玉珠及璎珞,头上面中有獠牙上突相的菩萨面,由此可知本像系融合了6世纪至7世纪中叶翻译而出的3本经典的内容制造而出。
头部略大于身体比例,头上面是在头顶雕刻出的碗状头饰上穿过榫头卯孔而嵌入的。弓形长眉,闭目冥想状的面貌,可以看出其与印度古普塔样式的内省、沉静的表现手法之间具有共通性,7世纪玄奘、王玄策等人前往天竺并带回了印度佛像,可以认为这与当时中国盛行印度风格佛像的造像风潮有关。
观音像身体上细致刻有胸饰、臂钏、璎珞,下腹略为突起,其上裹有僧祗支(即僧人所穿衣服),同时表现出天衣、衣裙下摆的张力,佛光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左右对称的抽象表现形式,都展示出此像为写实风格的法隆寺九面观音像的先行样式。
从以上各点来看,可以推测其制作年代大致为7世纪中叶。此外,现在头上面之中的髻顶面、左侧4面、左前臂中部前侧、右手持物、璎珞、天衣的脱离本体的一部分、台座等都是后来加工修补上去的,头上后侧的大笑面、左足榫头等缺失。
唐代石雕 十一面观音菩萨像
八世纪
尺寸:129.60×63.60×25.40 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
这是一尊高深度浮雕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从雕像背面痕迹可以看出,此像是从某一石窟的山岩上生硬剥离而来,博物馆未说明来自中国哪一石窟。
观音菩萨的11面自下往上布局为1-6-3-1,十小面多呈忿怒相。如此多的忿怒相仍未能震慑盗宝之徒的欲望,可见众生之刚强,观音菩萨之慈悲。观音菩萨面相圆润饱满,弯眉长目,发绺垂肩、双目微闭,神态安详,慈悲庄严。身佩耳珰、项圈、挂链及臂钏。整尊造像精美细腻、肌肤光洁柔润、服饰繁复华丽,实为唐代石雕之精品。
八世纪
尺寸:129.60×63.60×25.40 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
这是一尊高深度浮雕的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从雕像背面痕迹可以看出,此像是从某一石窟的山岩上生硬剥离而来,博物馆未说明来自中国哪一石窟。
观音菩萨的11面自下往上布局为1-6-3-1,十小面多呈忿怒相。如此多的忿怒相仍未能震慑盗宝之徒的欲望,可见众生之刚强,观音菩萨之慈悲。观音菩萨面相圆润饱满,弯眉长目,发绺垂肩、双目微闭,神态安详,慈悲庄严。身佩耳珰、项圈、挂链及臂钏。整尊造像精美细腻、肌肤光洁柔润、服饰繁复华丽,实为唐代石雕之精品。
唐代青铜鎏金雕塑 观音菩萨立像
八世纪
规格: 14.8×5.4×4.9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收藏
这件八世纪唐代铜造观音菩萨立像蕴藉雅致,精美绝伦,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发髻高束,面相端庄圆润。眉眼细长,五官秀美,面露微笑。神态宁静安详,法相慈悲庄严。菩萨身佩项圈、臂钏、手镯、腰饰等珠宝饰品庄严全身。左手上举,舒拂杨柳枝,右手自然下垂持净瓶。身姿呈三折枝式,站立的身姿婉曲摇曳,婀娜多姿。这是唐朝观音菩萨形象的典型代表。整尊造像比例均称,四肢修长舒展,造型优美,雍容华贵,慈祥端庄,是唐代金铜造像的精品之作。
八世纪
规格: 14.8×5.4×4.9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收藏
这件八世纪唐代铜造观音菩萨立像蕴藉雅致,精美绝伦,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发髻高束,面相端庄圆润。眉眼细长,五官秀美,面露微笑。神态宁静安详,法相慈悲庄严。菩萨身佩项圈、臂钏、手镯、腰饰等珠宝饰品庄严全身。左手上举,舒拂杨柳枝,右手自然下垂持净瓶。身姿呈三折枝式,站立的身姿婉曲摇曳,婀娜多姿。这是唐朝观音菩萨形象的典型代表。整尊造像比例均称,四肢修长舒展,造型优美,雍容华贵,慈祥端庄,是唐代金铜造像的精品之作。
中国唐代木雕--观音立像
9世纪
规格:67.0×22.7×23.0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
9世纪
规格:67.0×22.7×23.0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
唐代木雕十一面观音立像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唐代白石唐密圣观音像
五代时期铜镀金 观音菩萨立像
10-11世纪
镀金的铜合金,颜料的痕迹
尺寸:45.72×16.51×12.07 cm
美国弗吉尼亚美术博物馆收藏
10-11世纪
镀金的铜合金,颜料的痕迹
尺寸:45.72×16.51×12.07 cm
美国弗吉尼亚美术博物馆收藏
安岳 毗卢洞 紫竹观音
五代后蜀
五代后蜀
大足石刻 北山第136号数珠手观音 宋代
北宋木雕水月观音
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
辽代(公元九零七-一一二五年)十一至十二世纪早期
241.3*165.1厘米
美国肯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
辽代观音雕像头戴宝冠,双目轻阖垂视,慈悲中更透清俊秀逸。姿态为典雅智慧之女性,手姿尤为优美,但上身保持若干男性特征。最值得注意的是面部的轮廓,具有希腊雕塑式符合"黄金分割"定理的风格。水月观音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通常是坐在岩石或莲花座上,以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姿势观看水中之月,以譬喻佛法色空的义理。
辽代(公元九零七-一一二五年)十一至十二世纪早期
241.3*165.1厘米
美国肯萨斯市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
辽代观音雕像头戴宝冠,双目轻阖垂视,慈悲中更透清俊秀逸。姿态为典雅智慧之女性,手姿尤为优美,但上身保持若干男性特征。最值得注意的是面部的轮廓,具有希腊雕塑式符合"黄金分割"定理的风格。水月观音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通常是坐在岩石或莲花座上,以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姿势观看水中之月,以譬喻佛法色空的义理。
铜制观音菩萨坐像
11-13世纪 辽代
铜镀金造像
尺寸:13.2×6×6.5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
11-13世纪 辽代
铜镀金造像
尺寸:13.2×6×6.5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藏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辽代十一面观音大像
南宋木雕彩色 罕见的杨贵妃观音菩萨像
南宋 白檀木雕刻 彩绘
像高 114.8 cm
京都泉涌寺观音堂供奉
此像为南宋时期白檀木雕刻,传说唐玄奘为杨贵妃祈愿冥福,敕雕刻师依据杨贵妃姿容而雕刻,故该像又称杨贵妃观音菩萨像。经专家学者考证,此像实际制作时间应为南宋时期。1255年由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月轮大师的弟子湛海律师自南宋携回日本,安置于泉涌寺观音堂佛龛内,七百年间作为密佛而供奉,一九五五年才对外公开供众参拜。
观音菩萨头戴宝相华唐草纹的透雕宝冠,冠旁缯带垂落双肩,头发饰以珊瑚、宝石等饰品。面庞略长,低眉敛目,眼梢上扬如凤眼,挺鼻小嘴,法相庄严。双手持莲茎,茎上绽开花朵,结跏趺坐于双层台座之上。胸前佩饰璎珞、腹前结带,衣纹呈涡旋状。下层台座外表浮雕有龙形图案,身后背光周缘为双层镂空火焰纹。据X光照片得知,此像内似有五轮塔等装藏品。
南宋 白檀木雕刻 彩绘
像高 114.8 cm
京都泉涌寺观音堂供奉
此像为南宋时期白檀木雕刻,传说唐玄奘为杨贵妃祈愿冥福,敕雕刻师依据杨贵妃姿容而雕刻,故该像又称杨贵妃观音菩萨像。经专家学者考证,此像实际制作时间应为南宋时期。1255年由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月轮大师的弟子湛海律师自南宋携回日本,安置于泉涌寺观音堂佛龛内,七百年间作为密佛而供奉,一九五五年才对外公开供众参拜。
观音菩萨头戴宝相华唐草纹的透雕宝冠,冠旁缯带垂落双肩,头发饰以珊瑚、宝石等饰品。面庞略长,低眉敛目,眼梢上扬如凤眼,挺鼻小嘴,法相庄严。双手持莲茎,茎上绽开花朵,结跏趺坐于双层台座之上。胸前佩饰璎珞、腹前结带,衣纹呈涡旋状。下层台座外表浮雕有龙形图案,身后背光周缘为双层镂空火焰纹。据X光照片得知,此像内似有五轮塔等装藏品。
宋代鎏金铜蓄须男相观音坐像
像高61 cm
此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风格造型独特;面相端雅,神情慈祥温婉,却又蓄卷曲胡须,既富阳刚特征却又不失阴柔,且铸造工艺超凡,无疑乃鎏金铜造像精品,诚属稀珍。
像高61 cm
此鎏金铜观音菩萨坐像风格造型独特;面相端雅,神情慈祥温婉,却又蓄卷曲胡须,既富阳刚特征却又不失阴柔,且铸造工艺超凡,无疑乃鎏金铜造像精品,诚属稀珍。
阿嵯耶观音像
十二世纪 云南南诏大理国
镀金青铜铸造
尺寸:52.7 × 16.5 × 16.5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密宗阿吒力佛教独有的观音造像。这种独特的观音形象呈站立姿式,体态纤细修长,头戴莲花宝冠,冠正中嵌有一尊呈珈跌而坐的阿弥陀佛像。发髻高束,发绺披肩,耳珰沉重。额头方阔,中央有白毫,两眉相连,额骨甚高,鼻准低垂,嘴宽唇厚,两颊削瘦,面庞清秀,神情恬静,面露微笑,法相慈悲端庄。宽肩细腰,身体扁平,上身袒露,身佩项圈、臂钏、手钏、腰饰等珠宝璎珞饰品庄严全身。腰佩饰花扣带,下身窄瘦,两腿直立,跌足;下身著裙裳紧贴于身,裙褶作规律性弧状安排;右手当胸作说法印,左手腹前施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月轮之上。
“阿嵯耶观音”没有明确的性别特征,俗称为“细腰观音”。是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成为慈悲善良、聪明智慧、美丽贤淑的象征。千百年来阿嵯耶观音一直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是云南古代佛教艺术的象征物。据有关资料统计,阿嵯耶观音像目前在国内外大约留存有十五尊(一说22尊),这尊阿嵯耶观音像便是流失到海外的最著名的一尊,为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
十二世纪 云南南诏大理国
镀金青铜铸造
尺寸:52.7 × 16.5 × 16.5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密宗阿吒力佛教独有的观音造像。这种独特的观音形象呈站立姿式,体态纤细修长,头戴莲花宝冠,冠正中嵌有一尊呈珈跌而坐的阿弥陀佛像。发髻高束,发绺披肩,耳珰沉重。额头方阔,中央有白毫,两眉相连,额骨甚高,鼻准低垂,嘴宽唇厚,两颊削瘦,面庞清秀,神情恬静,面露微笑,法相慈悲端庄。宽肩细腰,身体扁平,上身袒露,身佩项圈、臂钏、手钏、腰饰等珠宝璎珞饰品庄严全身。腰佩饰花扣带,下身窄瘦,两腿直立,跌足;下身著裙裳紧贴于身,裙褶作规律性弧状安排;右手当胸作说法印,左手腹前施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月轮之上。
“阿嵯耶观音”没有明确的性别特征,俗称为“细腰观音”。是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成为慈悲善良、聪明智慧、美丽贤淑的象征。千百年来阿嵯耶观音一直深受云南人民的喜爱,是云南古代佛教艺术的象征物。据有关资料统计,阿嵯耶观音像目前在国内外大约留存有十五尊(一说22尊),这尊阿嵯耶观音像便是流失到海外的最著名的一尊,为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
大理国:千手观音菩萨像
十一世纪 云南大理国
镀金青铜失蜡铸造
规格:21×17.8×11.1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是一尊十分稀有的云南大理国铜鎏金千手观音菩萨坐像,其最大的特色是通体共有二十二只手,全部采用圆雕,结构稀疏排列有序,这是非常少见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二侧发绺垂肩,面相圆润端庄,神态慈悲安详。身佩璎珞、手镯及挂珠庄严全身。共有二十二只手臂象征千臂;其中一双主臂当胸合掌,另有一双手臂向上高举日月轮,另有一双手臂膝前持套索和念珠,其余的手臂各持法器,双腿呈金刚跏趺坐安住于法座之上(法座已失)。
整体造像简洁明快,是典型的大理国金铜佛像。具有鲜明的云南古代少数民族的艺术审美感和地方特色。由于南诏大理国佛像存世量极少,特别是千手观音像存世更为稀有,且能保存如此完好的更是罕见,此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文物价值,堪称绝品,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十一世纪 云南大理国
镀金青铜失蜡铸造
规格:21×17.8×11.1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这是一尊十分稀有的云南大理国铜鎏金千手观音菩萨坐像,其最大的特色是通体共有二十二只手,全部采用圆雕,结构稀疏排列有序,这是非常少见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二侧发绺垂肩,面相圆润端庄,神态慈悲安详。身佩璎珞、手镯及挂珠庄严全身。共有二十二只手臂象征千臂;其中一双主臂当胸合掌,另有一双手臂向上高举日月轮,另有一双手臂膝前持套索和念珠,其余的手臂各持法器,双腿呈金刚跏趺坐安住于法座之上(法座已失)。
整体造像简洁明快,是典型的大理国金铜佛像。具有鲜明的云南古代少数民族的艺术审美感和地方特色。由于南诏大理国佛像存世量极少,特别是千手观音像存世更为稀有,且能保存如此完好的更是罕见,此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文物价值,堪称绝品,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大理国十三世纪 铜绘漆观世音菩萨坐像
尺寸:58.5 cm 连底座总高 147 cm
法国私家收藏 资料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此尊观音上颈及腰之璎珞,赘于前胸、长及双膝小腿之宝饰,以及飘带末端之徐徐上卷,风格更近中原唐风。
尺寸:58.5 cm 连底座总高 147 cm
法国私家收藏 资料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此尊观音上颈及腰之璎珞,赘于前胸、长及双膝小腿之宝饰,以及飘带末端之徐徐上卷,风格更近中原唐风。
杨柳观音坐像
云南南诏大理国 十二世纪
铜鎏金
像高:31.7 cm
资料来自苏富比拍卖行
杨柳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观音菩萨头戴华丽宝冠,面庞圆润,双目微垂,神态宁静慈和。发髻高挽,余发束绺垂搭双肩,身着天衣绸裙,佩戴璎珞、挂链及手镯。衣缘錾刻缠枝莲纹,帔帛绕臂飘落体侧翻卷向上。左手前伸平托净杯,右手上举捻杨柳枝,结跏趺座安住于法座之上。净杯、柳枝是观音菩萨的点化法具,示以杨枝醮净水向外挥洒,表以大慈悲遍洒甘露,救度痛苦之中的众生。
整尊造像端庄雅致,法相庄严,铸造工艺精湛,通体鎏金,雕刻细微,生动写实,为十二世纪云南南诏大理国观音造像之精品。
云南南诏大理国 十二世纪
铜鎏金
像高:31.7 cm
资料来自苏富比拍卖行
杨柳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观音菩萨头戴华丽宝冠,面庞圆润,双目微垂,神态宁静慈和。发髻高挽,余发束绺垂搭双肩,身着天衣绸裙,佩戴璎珞、挂链及手镯。衣缘錾刻缠枝莲纹,帔帛绕臂飘落体侧翻卷向上。左手前伸平托净杯,右手上举捻杨柳枝,结跏趺座安住于法座之上。净杯、柳枝是观音菩萨的点化法具,示以杨枝醮净水向外挥洒,表以大慈悲遍洒甘露,救度痛苦之中的众生。
整尊造像端庄雅致,法相庄严,铸造工艺精湛,通体鎏金,雕刻细微,生动写实,为十二世纪云南南诏大理国观音造像之精品。
明代彩绘木雕:狮吼观音像
柳木(单块结构)、石膏、彩绘颜料、镀金痕迹
尺寸:152.1×109.5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狮吼观音”亦称“阿摩提观音”,狮吼观音是明代世间崇奉的常见造像题材,是密宗信奉的菩萨之一。观音菩萨结轮王姿坐于狮吼背上,左腿支起搁狮背上,左手自然搭于左膝之上(已失)。右腿自然垂下踏小莲座,右手搭于右膝侧狮吼背部,呈自在姿安住。
观音菩萨头戴五叶花冠,发髻高束、发绺垂肩。面庞清秀,双目微垂、神态宁静安详,法相慈悲庄严。胸前饰有多个“U”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裙褶自然流畅铺于莲花座上,生动自如,采用了汉地造像的写实性表现手法。全身衣饰繁缛得当,衣纹飘逸流畅,装饰简洁自然。坐骑雄狮姿态威猛,回首昂望作吼叫状,造型生动。整体造型端庄优美,做工精细,线条流畅,保存基本完好,是存世明代木雕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佳作。
柳木(单块结构)、石膏、彩绘颜料、镀金痕迹
尺寸:152.1×109.5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狮吼观音”亦称“阿摩提观音”,狮吼观音是明代世间崇奉的常见造像题材,是密宗信奉的菩萨之一。观音菩萨结轮王姿坐于狮吼背上,左腿支起搁狮背上,左手自然搭于左膝之上(已失)。右腿自然垂下踏小莲座,右手搭于右膝侧狮吼背部,呈自在姿安住。
观音菩萨头戴五叶花冠,发髻高束、发绺垂肩。面庞清秀,双目微垂、神态宁静安详,法相慈悲庄严。胸前饰有多个“U”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裙褶自然流畅铺于莲花座上,生动自如,采用了汉地造像的写实性表现手法。全身衣饰繁缛得当,衣纹飘逸流畅,装饰简洁自然。坐骑雄狮姿态威猛,回首昂望作吼叫状,造型生动。整体造型端庄优美,做工精细,线条流畅,保存基本完好,是存世明代木雕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佳作。
执莲观音菩萨坐像
《信士白儿黑兔室人黑氏诚造顺治拾柒年贰月拾玖日吉旦立》款
清初顺治年间
铜鎏金
像总高 107 cm
此菩萨座像,尺寸硕大,极为稀珍。整体中式造型,面生女相,身披佛衣,头戴天冠,顶罩布缦。此一风格始现于明中晚期,至今仍为东亚地区观音造像之常见式样。菩萨手中持莲,莲花者,出淤泥而不染,取纯洁至净之意。观音高坐莲台,台下无涯苦海,六道轮回,茫茫无际。苦海之中猪、马、虾、蚌,代表芸芸众生,须得观音善度方可回头是岸。
如此尺寸且兼纪年铭文者甚罕。然其风格却常见于明中晚期鎏金佛像。由此可见清初佛像仍承明风,直至康熙一朝因藏传佛教盛兴,而后渐殆。基于以上原因,加之存世标准器匮乏,许多风格相若之器多被断为明代。
从本品之硕大尺寸及所刻铭文可见其供养人当时社会地位之高。据铭文载,其供养之信士为白儿黑兔。此非汉姓,或译自蒙语。铭文之纪年「顺治十七年二月十九日」为观世音菩萨诞辰之日,于此日供奉尤为祥瑞,可净除业障,获福无量。(资料来源 香港佳士得)
《信士白儿黑兔室人黑氏诚造顺治拾柒年贰月拾玖日吉旦立》款
清初顺治年间
铜鎏金
像总高 107 cm
此菩萨座像,尺寸硕大,极为稀珍。整体中式造型,面生女相,身披佛衣,头戴天冠,顶罩布缦。此一风格始现于明中晚期,至今仍为东亚地区观音造像之常见式样。菩萨手中持莲,莲花者,出淤泥而不染,取纯洁至净之意。观音高坐莲台,台下无涯苦海,六道轮回,茫茫无际。苦海之中猪、马、虾、蚌,代表芸芸众生,须得观音善度方可回头是岸。
如此尺寸且兼纪年铭文者甚罕。然其风格却常见于明中晚期鎏金佛像。由此可见清初佛像仍承明风,直至康熙一朝因藏传佛教盛兴,而后渐殆。基于以上原因,加之存世标准器匮乏,许多风格相若之器多被断为明代。
从本品之硕大尺寸及所刻铭文可见其供养人当时社会地位之高。据铭文载,其供养之信士为白儿黑兔。此非汉姓,或译自蒙语。铭文之纪年「顺治十七年二月十九日」为观世音菩萨诞辰之日,于此日供奉尤为祥瑞,可净除业障,获福无量。(资料来源 香港佳士得)
百济观音
7世纪初
百济赏赐给奈良倭的楠木(樟木)佛像。佛像展现着特异的纤细九头身容姿。在和辻哲郎的《古寺巡礼》等众多文艺作品中饱受赞美的著名佛像。“百济观音”的通称来自近代以后,明治初期前寺内称之为“虚空藏菩萨像”。现存于法隆寺(607年百济人建造)内的百济观音堂 。
7世纪初
百济赏赐给奈良倭的楠木(樟木)佛像。佛像展现着特异的纤细九头身容姿。在和辻哲郎的《古寺巡礼》等众多文艺作品中饱受赞美的著名佛像。“百济观音”的通称来自近代以后,明治初期前寺内称之为“虚空藏菩萨像”。现存于法隆寺(607年百济人建造)内的百济观音堂 。
梦殿观音
木雕贴金
7世纪
日本奈良法隆寺藏
木雕贴金
7世纪
日本奈良法隆寺藏
梦违観音像
日本国宝
645年至710年制作 飞鸟时代(白凤期)
铜铸造 镀金
像高 87 cm
法隆寺大宝蔵院供奉
这是日本白凤时期存世的为数不多的几尊雕像之一,弥足珍贵。本为法隆寺东院绘殿本尊。现供奉于大宝蔵院。传说此观音像能将恶梦转为好梦而得名。
梦违观音头戴三叶冠,发髻高束、顶有化佛。面庞清秀、神情庄静,法相庄严。佩项圈、璎珞、臂钏及手镯严饰全身。袒上身,下身著贴体长裙,披帛绕肩缠臂自然垂下。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持净瓶,跣足安立于莲座之上。
日本国宝
645年至710年制作 飞鸟时代(白凤期)
铜铸造 镀金
像高 87 cm
法隆寺大宝蔵院供奉
这是日本白凤时期存世的为数不多的几尊雕像之一,弥足珍贵。本为法隆寺东院绘殿本尊。现供奉于大宝蔵院。传说此观音像能将恶梦转为好梦而得名。
梦违观音头戴三叶冠,发髻高束、顶有化佛。面庞清秀、神情庄静,法相庄严。佩项圈、璎珞、臂钏及手镯严饰全身。袒上身,下身著贴体长裙,披帛绕肩缠臂自然垂下。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持净瓶,跣足安立于莲座之上。
东大寺 奈良时代 乾漆不空羂索观音立像
脱活乾漆 漆箔
天平时代
国宝
像高 362.00厘米
脱活乾漆 漆箔
天平时代
国宝
像高 362.00厘米
青铜铸造 圣观音立像
奈良时代 药师寺藏
奈良时代 药师寺藏
青铜镀金观音菩萨立像
飞鸟时代
弗利尔美术馆藏
飞鸟时代
弗利尔美术馆藏
唐招提寺 木心乾漆千手観音立像(金堂安置)
康慶作不空羂索観音坐像
1189年
奈良興福寺藏
1189年
奈良興福寺藏
千手観音坐像
1254年
京都三十三间堂藏
1254年
京都三十三间堂藏
金铜观音菩萨立像
7世纪 朝鲜三国时代
国宝第127号
像高20.3 cm
出土地:首尔城北区三阳洞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此像是1967年在首尔城北区三阳洞发现,像高20.3厘米,现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展示中。菩萨头戴三叶宝冠,冠有化佛。面庞圆润丰满,面带微笑,神态安详、法相庄严。手持净瓶,跣足安住于莲座之上。
7世纪 朝鲜三国时代
国宝第127号
像高20.3 cm
出土地:首尔城北区三阳洞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此像是1967年在首尔城北区三阳洞发现,像高20.3厘米,现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展示中。菩萨头戴三叶宝冠,冠有化佛。面庞圆润丰满,面带微笑,神态安详、法相庄严。手持净瓶,跣足安住于莲座之上。
十一面观音菩萨坐像
14或15世纪 高丽时代
金铜铸造
像高:52.5 cm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此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与藏传佛教及日本的十一面观音像不同,其十一面排列方式十分独特,是一尊罕见的韩国本土的十一面观音菩萨造像,十分珍贵。
14或15世纪 高丽时代
金铜铸造
像高:52.5 cm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此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与藏传佛教及日本的十一面观音像不同,其十一面排列方式十分独特,是一尊罕见的韩国本土的十一面观音菩萨造像,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