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讯
拍讯

向12位“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致敬!
来源:画悟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7-3-13 23:13:00 阅读:5016
中国美术奖
“中国美术奖”是由中宣部批准设立,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并由中国美协承办的国家级美术最高奖,含“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
“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设立,旨在表彰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德高望重的著名美术家。         

2009年12月2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届中国美术奖评选揭晓,贺友直、潘鹤、高虹、方成、赵延年、王伯敏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贺友直



贺友直
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贺友直,1922年生于浙江镇海。1949年起开始创作连环画,长期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等职务。1980年被借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在年画连环画系任职7年。曾任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7年《火车上的战斗》(1952年出版)“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获一等奖。1963年《山乡巨变》在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一等奖。1980年《白光》和《十五贯》“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皮九辣子》荣获“全国第四届连环画创作评奖”(1986—1990年)二等奖;《朝阳沟》荣获建国30周年美展(即“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1999年《小二黑结婚》荣获“第9届全国美展”银质奖;2004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2004年度造型艺术成就奖”;《贺友直艺术》荣获“上海市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奖”。
说起中国当代美术史,象贺友直这样的人物,是很难绕开的。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即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在那个时代由贺友直的连环画、齐白石的变法丹青、林风眠的中西妙合、潘天寿的文人画变体、叶浅予的舞蹈速写、黄永玉的《阿诗玛》版画、李可染的长江写生等共同构成的美术浪潮,震动、唤醒并影响了中国一代美术人士的眼、手、心!

作品赏析:









潘鹤






开荒牛



艰苦岁月

高虹




高虹
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高虹,1926年生于河北新乐县。1939年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歌舞队美术队;1941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43年调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美术组;1948年秋参加筹备东北烈士纪念馆;1949年武汉任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美术指导;1951年调解放军画报社;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7年后任总政军事博物馆创作员。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曾为“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画宣传画、设计“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64年创作的油画《决战前夕》,获“第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送朝鲜、罗马尼亚、法国等国家展览;1984年《祖国永远怀念你们》,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代表作有:《董存瑞炸碉堡》、《孤儿》、《达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桥》、《两河口》、《卓克基风光》、《彭总和王震司令员在西北战场》、《东渡黄河》。

作品赏析:









方成



方成
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方成,1918年10月出生,广东中山人。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1946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曾任《观察》杂志漫画版主编和特约撰稿人。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1949年后历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美术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艺术顾问。现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
1948年起在《大公报》连载连环漫画《康伯》。出版《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主编世界著名漫画家传、集多种。

作品赏析:









赵延年



赵延年
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赵延年,1924年生,浙江湖州人。1938年进入上海美专学习,1939年即与同学共组“铁流漫画木刻研究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美协浙江分会常务理事、杭州市美协名誉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名誉会长。
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木刻连环画《阿Q正传》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二等奖。连环画代表作:《阿Q正传》(木刻)、《梦幻》。其他作品代表作:《逐日》、《砥》、《路漫漫》之一,之二、《地火》、《新叶》、《和为贵》、《夕阳红》、《甜水》、《山村系列》等。作品专集有:《赵延年版画选》、《赵延年木刻插图》、《木刻艺术》、《赵延年木刻版画回顾》、《赵延年画集》等。

作品赏析:











王伯敏



王伯敏
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王伯敏,浙江台州人,1924年11月生。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48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肆业;1949年5月—12月,任温岭县文教局局长;1950年5月—1952年7月,任温州师范学校艺术科教师;1952年7月至今,中国美术学院(前浙江美术学院)任职,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4年著作《中国绘画史》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中国美术通史》获“1987年度首届图书奖”;1997年《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获中国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三届国家图书奖”;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为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1994年荣获美国ABL传记研究中心 “国际文化名人为国际文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奖”;1999年《中国美术通史》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2002年荣获浙江文联颁发的“浙江省有突出贡献老文艺家”;2004年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2004年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浙江鲁迅文艺奖荣誉奖”。2008年荣获中国文联“第七届造型艺术成就奖”。2008年《黄宾虹全集》获中国出版总署颁发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

作品赏析:












由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终评于2012年11月在京举办。经过“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评选委员会的评选,中国文联批准,方增先、孙其峰、杨之光、李焕民、侯一民、詹建俊(按姓氏笔画)荣获得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方增先



方增先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方增先(1931.7—)浙江兰溪人。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研究生班。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作品有《粒粒皆辛苦》、《说红书》、《孔乙己》等。出版有《方增先人物画集》、《方增先画集》。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人物水墨写生教学笔记》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作品赏析:













孙其峰



孙其峰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孙其峰(1920-)自幼酷爱书画、诗文、戏曲等传统艺术,并随舅父王友石习画。1943年在山东龙江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4年入北京国立艺专。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汪慎生、李苦禅习花鸟、山水,并师从罗复戡、寿石工、金禹民学书法、篆刻。1947年与刘蔚在北京中心公园举办画展,与王友石在天津举办国画联展。1949年后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系独立建院后遂为天津美术学院)担任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中国花鸟画、书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83年3月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副团长出访日本,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活动。1956年以来在北京、天津、南京、沈阳、济南等地多次举办个展或联展,1982年与霍春阳合作的《山花烂漫》入选法国巴黎沙龙画展,并被印为该画展海报和介绍书的封面。代表作《春江水暖》、《俏不争春》、《秋江》、《好鸟鸣春》、《雪鹰图》、《雪垂银梢》、《蜀江泊舟》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绘画、书法、篆刻均能活用传统,参酌造化,融会百家,自成一格。且精研理法,长于著述,有《孙其峰画辑》、《孙其峰画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中国画技法》、《花鸟画构图手稿》等多种画册、著作行世。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文联常务理事等职。现为天津美术学院顾问、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作品赏析:














杨之光



杨之光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杨之光,又名焘甫,男,汉族,1930年10月生于中国上海,广东揭西人。1949年入广州艺专及南中美院,1950年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曾任广州画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副院长,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浴日图》《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
1990年到2000年旅美办画展及讲学,传略入《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现代国画家百人传》《中国高等教育名人录》《世界名人录》(英国)、《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章”;作品《藏族赛马冠军》1985年获“全国体育美术展览”荣誉奖。1991年2月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分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2002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番禺区落成。2004年6月出版《杨之光诗选》。2004年8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广州天河分校落成。2004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 番禺洛溪分校落成。2004年12月《杨之光自书诗选》出版。

作品赏析:















李焕民




李焕民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李焕民,男,1930年10月生,北京人。擅长版画。1947年入国立北平艺专,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美干班。历任《新华日报》美术编辑,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藏族女孩》《初踏黄金路》《高原峡谷》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驯马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牌奖,《换了人间》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高原之母》获第十三届全国版展二等奖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出版有《李焕民版画作品选》。2013年1月29日,李焕民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曾多次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举办画展,其它作品曾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等数十个国家举办的美展。有五十余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李焕民版画选》、《李焕民书画选》。其传略编入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国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赏析:










侯一民




侯一民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侯一民,男,蒙古族,1930年生于河北高阳。著名油画家、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新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擅长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及考古鉴定。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1986年后,参与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园林创建,任总顾问。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作品赏析:













詹建俊




詹建俊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詹建俊1931年出生于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少年时期便到北平“雪芦画社”学习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1948年他考入徐悲鸿主持的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艾中信等先生。研究生期间又进入彩墨系学习,跟随叶浅予带领的“敦煌艺术考察团”到敦煌莫高窟临摹古代壁画,正当他醉心于中国古代艺术之时,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要在中央美院开办油画训练班的消息传来,詹建俊又一次抵挡不住油画的魅力投入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开始集中系统学习油画。1957年毕业便留校任教,进入董希文主持的第三画室。
1985年詹建俊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担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作为中国油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派”的力行者、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积极组织主持了一系列全国性油画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油画的发展,为推进当代油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3年1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为他颁发“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