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黄俊清水彩作品鉴赏
2020-08-31 黄俊清官网

黄俊清个人简介
黄俊清,籍贯福建惠安(现泉州台商区),1995年于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后留校工作,现任职于厦门大学建筑学院。
2012年起主攻水彩,作品颇受业界赞誉,获得多家学术刊物及专业机构的刊发及收藏。兼任陕西省当代水彩粉画研究会首批研究员及理事、泉州市台商投资区首届美协顾问、厦门市美协理事等职。
业余创作大量厦门大学校园题材风景作品,代表作有《大学与太武》系列等。
个人观点:
社会赋予艺术家的任务,是让他们尽量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角度出发,更多的用触及心灵的声、色和形来提升人们真、善、美的情感。这必须是一种远离说教的、致力于“大美”的行为。
当画家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反映客观对象,绘画就逐渐走向具有主观表现意图的、看起来更富形式感及抽象意味的风格。这种主观的将画面用合适的色彩或线条进行构图和布置的过程,本身就有着思想性。
作品展历:
2020   福建  “厦姿花漾”黄俊清水彩个展
2020    中国水彩画家新春新作展
2019   福建  艺术厦门(经典)博览会 ---“黄俊清水彩作品展”
2018   福建  《厦门,我的厦门》厦门朗豪酒店黄俊清水彩作品展
2018   山东  泰安中法文化周暨中欧画家作品展
2018   福建  厦门大学凤凰白鹭迎春艺术展“黄俊清水彩作品展”
2017   福建  一期一会“缤纷水彩”,黄俊清作品及东南亚美术作品精选赏析讲座(厦门大学)
2017   福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黄俊清水彩作品展”
2017   福建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十月,黄俊清水彩作品展”
2017   福建  厦门海翼集团时代美学馆“永生论画”活动黄俊清水彩作品个展
2017   福建  厦门大学“黄俊清校园题材水彩作品展”
2016   福建  泉州刺桐里“穆如清风”黄俊清水彩艺术展
2016   福建  “凌云壮志、穆如清风”邱松庆、黄俊清双人展
2016   福建  厦门蓝泊湾艺术汇馆“穆如清风?黄俊清2016水彩作品展”
2015   福建  第三届福建省中青年水彩画家提名展
2015   福建  厦门海峡文博会艺术邀请展
2015   云南  2015创意云南文博会艺术邀请展
2015   福建  厦门大摩纸的时代“穆如清风”水彩作品个展
2015   台湾  两岸艺术展(水彩)
2014   福建 “我们的家园”厦门大型艺术作品展
2014   福建  全国12届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油画)
2014   福建  全国12届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水彩)
2014   台湾  两岸艺术展(水彩)
2014   福建  文博会艺术作品展
2014   北京  2014文化部艺术品博览会
2014   北京  北京上上美术馆展
2014   网络  西部水彩网“新人新作”展示

名家评论:

欣赏黄俊清画作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是,画家的创作灵感与行动都是在瞬间里产生的。画面一气呵成。所描绘的各种景物被赋予清新,飘逸,透气和明媚的气韵与质感。在水彩画里,画家对水的驾驭运用自如,使应物象形之法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在生成的过程:形于色在似与不似之间漫游,以偶发的状态来映现画家以敏锐和细腻的感受发现到的自然与艺术的并行之美。
在我看来,黄俊清的绘画魅力不仅在于他在眼睛和手的实践上达到的艺术高度,而更是他在精神层面上长期保持的一种心境,气质和态度使然。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黄俊清在绘画上进行的探索,首先源于他对自然的热爱和体验,并且能始终以一种阳光的心态感受生活与生命。

秦俭  2015年4月25日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画亦同理。悟到了,于是人生境界自此渐渐豁达。画作也渐入深沉、自如、豁达之境。
沉淀了年轻时的张扬,如今技巧的应用已经不着痕迹,谋篇布局,色彩应用、力度掌控、分寸把握都更得心应手。作为工具,技巧本来就应位居从属,怎可喧宾夺主?重视技巧的应用体现的是对世界表象的认识,注重境界的表达才深入世界的本质。现在,它只是忠实地展现着画家的内心境界,二者和谐相容。和谐最美。
于是,一幅幅画作中,我们看到了和谐带来的完美,或热烈,或旷达,或超脱。视觉盛宴中,我们享受着那些线条饱满的张力所带来的想象,回味繁华之后归于平淡之下的深沉。
                                             
许梅恋




读之喜由心生,一份持之不变的艺术真诚,简单又丰富多彩的美,构成于天然又抒画于畅然,色彩常有精妙之处,透明而有层次与深度,可赞可贺可喜!心豁然而静穆,意隽永而俊清;保持人格之原态,君子务本,行之当高远。
洪瑞生



老师的作品是扎实的基础,敏锐的色彩感觉与睿智的思考的结果。整体感觉像萨金特,但是在画面构成上又比萨金特更现代,更宁静。
觉得您很会用色彩,色调控制得很好。您特殊的干画法与大胆的笔触,将色彩的疏密关系,意境处理得很好看。还有就是色彩纯度的处理您很老练,既有清淡微妙而富有诗意的,又有强烈色彩对比的佳作,虽然不一定都忠实于对象,但是绘画性都很强,您的作品与其他水彩画家明显的拉开了距离。             
吴锡安 


薄暮秋天的林下,连空气都如此静谧。
我喜欢能使景色活泼泼起来的笔墨色彩,画出“天空的蓝色”与“画出树的凉意,画出阳光的温暖”便截然不同。
在俊清师兄的作品中,可以捕捉到颇为高明而十分贴切的情状,此种技巧、性情、学养、境界的达成,在下文中有详细评述,由师兄本人分享创作体会,还有诸多艺坛名家、师友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品评,以供大家更好地欣赏。
本舍




在世界范围内,水彩画的高峰在英国,传到中国100多年的时间,画师无数,倾尽其才。感谢本舍文化,推介传播,观俊清画师水彩,余为之眼前一亮。其水彩风景画作特别是高原景区的风景画作,冲淡清新,可窥见其心境之冲和淡宕。色彩之纯洁,明度之饱和,叹为观止。意境云淡风清,下笔中肯有度,洗尽尘渣者谓之洗练也。观后赞曰。天下高手会咫尺,拱手一揖拜下风。
石极

黄老师水彩色彩鲜亮,清纯。造型简洁生动。技法娴熟到位并保持水彩特质。看他的作品总有一股清欣的感觉扑面而来。
林有光 

黄老师的水彩画,给人一种辽阔,深广,清新的感觉,蓝天白云,绿荫红屋,阳光环保,美的享受。天空、山野无限辽阔,色彩和用笔技巧有独到之处。。。。赞!!!
陈杰民



“这是一幅水彩画,作者对色彩三要素的控制做得很好。此画看起来似乎什么颜色都有,但是并不眼花缭乱,诀窍在于此画最吸引观众的是中间暖色的花,而背景的颜色,其明度与纯度都严格控制得比花略灰略暗。而色相又都是冷色,在冷色中有很丰富的变化。由于这样的变化,被作者处理得比较自然,所以也不觉得呆板。整个画面的色彩从中心的最艳、最暖、最亮、对比最强,向四周放射开去,渐次递减,组成了有空间感、有韵律感的美丽画面。
 这幅画既不同于一般的讲究条件色的写实作品,也不同于颜色平涂的装饰画,作者有自己个人的风格面貌,清丽可人。 
 这是我为厦门大学美术学院黄俊清老师写的的水彩画评论。不为它,只为大家能够共同提高欣赏水平。”
  
吴锡安《向名画学色彩》(图6-40)上海美术出版社




画如其人,干净整洁,文雅清心。
俊清的画,和他这个人很搭调:干净、朴素、理性、稳重与平和。就画风而言,他的画概括力强,构图用色,都经过一番揣摩,显得比较谨慎。情调表现不温不火,气象娴雅,显示出都市小资们的审美情趣。
对于他这个经常坐办公室的画家而言,艺术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调剂,是放松心情,释放压抑情感的工具。这一点,很像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的生活,他们在公干之余,忙里偷闲,在书斋文房里舞文弄墨,让个人的性灵不至于在日常琐事或名缰利锁当中消磨殆尽。
俊清酷爱音乐,尤其是喜爱西方古典音乐。平时为人也是不急不躁,态度严谨克制。这些都不知不觉地融入到了他的画风中,让他的画作体现出了个人的特征:尽管是在抒情,但情却是被牢牢地被控制着。看他近来的作品,我感觉,他在画面格局上开始有些打开了,内容表达也细致了许多,艺术表现性也较以前有了更强的发展。
艺无止境,他是一个爱艺术,有修养,能思考的人,估计将来会在艺术审美道路上更加深入地发现自我,更加自由在水彩画上释放出自己的才情。

童炎



黄老师,看了你的画作,总有一种很高雅、很清隽的感觉,你真的是脱俗之人,而且你的画意,有古风,又有现代感,我很佩服。特别是很喜欢你的《南安楼三》,还有校园里的几幅,还有《芙蓉二》,那种不仅仅是还原了建筑和风景,更重要的是里面有很浓的书卷气,有很浓的书香气息。我希望下次有机会品味你的原作,再一起啦欣赏。特别是向您讨教,因为艺术有通感效应。读你的画,不仅能够学到艺术,而且是对心灵的净化和提升。祝福你,黄老师!
曹放

大作拜读,很是喜爱。虽我对水彩画表现手法外行,但也感受到画面清新,充满生机;看似描绘自然景物,却是心中“景物”,是情景交融。更喜爱有点抽象,水彩交融的作品,如《新疆一路》,《绿水》,《榕》,《弗拉基米尔之路》等。“妄议”大作,若有得罪,见谅!
周钟晋



平平淡淡的笔调,干干净净的美。真正切切的情怀,轻轻松松的作品。
我要为“漫无目的”点赞!它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艺术不就需要这样一种心态和境界么?对你的画最强的印象莫过于“多云”的气候所传递出的一种漫无目的的“闲”气,它既没有炽烈的阳光给人的亢奋和焦虑,也没有“多云转阴”给人的那种沉闷与憋屈。一切总是那么“正好”,平淡中见真切,波澜不惊中显稳健。这是对艺术情绪的有效管控,让它像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 
你的水彩像一杯绿茶,可以泡很久,而且越泡越有味。画面看不到你过多的激情,而有的是只在文人身上才具备的理性思考。无论是谁,只要停在你的画前都会平心静气,渐渐的就被带入那空旷无边的诗的境界。赞!
李肇瑜
很平常的景色,通过你的笔端就变得不寻常,耐人寻味!
今晚这件《室内的小花束》的画作,又一次让我闻到这股清新、自然、平静之气,仿佛是从这束怒放小花蕾中缓缓飘散开来,弥漫在我的心田……
于是,在这寂静的秋夜也让我想到了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想这是我对这幅画作最好的诠释……
肖峰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感觉还是悲怆了些。你的画早已无悲无喜,超越悲喜。其实悲和喜都是比较浓烈的情感,而你的画中是一种淡,让人在淡淡中,心底渐渐生出一缕欣愉。我认为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就该是如此: 不是拼命折腾出大喜大悲,而是与自然相和,在长如细水的淡中品味丝丝欢欣。

许梅恋



水彩画是考验功底的,不能修改,一笔到位,您太厉害了。很喜欢您作品的风格,云淡风轻,平常触手可及的花卉树木,在您的笔下表现得清淡优雅,每幅作品都是一段生活的记忆。
蔡宇
与俊清相识十几年了,既是同事又是同好。
俊清的画,我不太懂,惟觉其好“色”而忘“形”——他对色彩关系的把握和运用,已臻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对于形象的细节,则似乎有意无意的忽略,仿佛那些树那些房再具象一点,就对他的色彩表达构成了干扰。每当夜阑人静时,他开始涂抹,灵感悄悄地到来,停驻在他每一张轻松、恬静、优雅的画面上。
俊清做事,谨慎而率性,遇事常常三思而后行,甚至四思五思而后行,及至行事之际,有时又推翻之前所有的思考。如同作画一样,准备好的腹稿,随着一笔笔地呈现,又不断调整,发生了新意境。
俊清为人属于谦谦君子,文质彬彬,妙在他能拿捏好与每一个人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热情而含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也。
穆如清风,便是其人其画给我的总体印象。
刘俊杰



乙未初秋有幸结识俊清兄,每每相聚,皆以茶代酒论道品艺。俊清兄为人处世谦卑得体、儒雅洒脱。平日切磋,便是意见相左,也无面红耳赤之态,谈吐之间,见文人风骨。令我深感敬佩之处,是其繁重教务工作之余,尚能潜心专研水彩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与追求,是多年来俊清兄对水彩画赋予的极大热爱,以其对于艺术独特理解、厦大导师们多年熏陶,加之综合学科优势影响,令其在水彩画艺术上独辟蹊径,其水彩画有别于常人,画风脱俗,固守本心。“酒香不怕巷子深”,先天超凡的绘画天赋加以后天持之以恒的勤奋,俊清兄的画终散发出艺术芬芳,沁人心田。
观其画,轻描淡写之间,尽显从容不迫;清新淡雅,又似春风拂面,清风徐来,又或是暖冬朝气,透彻心扉;方寸之间,微中见著。
本次展览作品虽多以风景花卉小品为主,却能在其布局与色调地追求上,感知俊清兄内心高雅之意。其画抛弃繁琐,凝练笔触,干净潇洒,无拖泥带水之诟。格局如高山流水,润物无声;色调如邻家小妹,淡雅脱俗。细细品味,其章法自成一体,错落有致;其节奏律动,急骤舒缓,松弛有度;其着色韵味有如一股暗香,弥漫开来。画如其人,阳光帅气,泰然处之,已显大师风范。
“穆如清风”——2016黄俊清水彩作品展,即将掀开厦门水彩画新篇章!
叶七 (穆如清风画展前言)

 
很平常的景色,通过你的笔端就变得不寻常,耐人寻味!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结识俊清兄是在一次偶然的巧遇,因为彼此同道,聊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话投机往来次数也就多了,我们隔三差五就会邀几位道友把盏夜话,煮酒论道,常不觉东方即白,日子好生畅快……



时光荏苒,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过了有些年头了,其间与俊清兄在一起的时候聊得最多的是画道,在他的言语间我能感受到他对绘画艺术独到的见解及不倦追求。尤其是他的勤奋,在我周围的道友当中是少有,他几乎是每日笔耕不辍,着实让我既钦佩又汗颜啊!
然而作为一位有一定高度的艺术家,光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养“心”和养“气”。心顺了,气也畅了,画道亦是如此!画如果不走心,自然也就肤浅了。可喜的是我们常常可以在俊清兄的画作当中找到那股平静、自然之清气……实属难得!!也许这就是源自他本真的生命之气……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他的为人为艺一直是在一种平静、自然状态当中延展……
今晚这件《室内的小花束》的画作,又一次让我闻到这股清新、自然、平静之气,仿佛是从这束怒放小花蕾中缓缓飘散开来,弥漫在我的心田……
于是,在这寂静的秋夜也让我想到了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想这是我对这幅画作最好的诠释……

肖峰于2015.9.9午夜

心象与看见
——黄俊清的水彩世界

最初见到黄俊清先生的水彩作品是在一家茶室里,画面上风景秀丽的树林、熟悉的厦门大学嘉庚建筑、醒目的红屋顶让人突然眼前一亮,心情为之愉悦舒畅,而这正是黄俊清喜欢的画风。他的作品是安静的,就像他热爱的生活一样,他创作的题材以风景为主:宽广的大海、辽阔的天空,还有校园里的树木、红房顶、流动的云彩,这些都是他身边最熟悉的景色。




将碎片时间变成一幅幅画
如果说油画带给黄俊清的是专业的训练,那么水彩带给他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从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以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留校工作,因并不执教美术,他的时间几乎全在学生工作上,业余时间少且零碎,油画所需使用的工具多、耗时长,他不得不停下油画的创作,有空时只画简单的钢笔速写,然而三年前的一场西北之行却从此改变了他人生绘画的轨迹。




那时他第二次到西北边陲,跟上一次一样行程匆匆,热爱摄影的他用照片完整地记录下旅途中绚丽的风景,之后整理照片时,他脑海中已然浮现未来油画作品的影子。过年后家里因几十幅油画送出展览,房间显得空荡,而新疆丰富绚丽的色彩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一切顿时激起他绘画的冲动,于是迫不及待开始了水彩创作。就是这次偶然的时机,让他再次提起了水彩笔,在彷徨蹉跎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这个十分符合他当前生活状态的画种,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水彩的乐趣在于它的挑战性,在绘画的过程中随时可能遇见不可测的因素,也更考验一个画者控制画面的能力,它不像油画那样方便涂抹和修改,有些时候,你或许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它留下遗憾。完成一幅水彩作品,起笔落笔间是创造和面对困难的过程,它激发了我的热情。”现在黄俊清几乎每天晚上都留出一两个小时画画水彩,让自己处在安静的状态,欣然而见作品的呈现,这一切冲刷了一天的疲惫,每天天一亮,看到昨晚创作的作品,他内心却是愉悦欢喜的。
取舍的过程
“热爱艺术、接受过严格艺术训练并从中吸取营养的人很多,许多人有着同样的绘画经历和感悟,而最后决定能不能走得更远甚而成为大师,在我看来这将取决于艺术家的知识架构和生活阅历,这些总能很微妙的体现在你的画面上,比如构图结构、形神趣味,画面的平衡感等。”大多数艺术生毕业后很快就开始进入鲜于接触外界的的独立创作,而他留校工作后错过了回美术系任教的机会,正是这种无意的错过,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与大学里最年轻优秀的文理工医学生接触,教学相长,不同的角度带给他思维上的冲击与视野上的跨度。另一方面,从小就热爱西方古典音乐的他也从音乐中收获了更多的能量。就像一瓶美酒需要历经时间的酝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累积,以及与不同人群的交流,这一路走来,黄俊清将所见所思融入作品中,他越发清晰地看见自己在绘画中前行的印记。
回顾自己从早期较为具象的作品到意象的构成和色块,再重回具象的创作,黄俊清认为早期自己的作品更多是传统绘画手法上对物的再现,而现在则更多的植入了主观思想、强调表达,更重取舍,表现手法上也更加自由。




他曾一度坚定的认为中国最好的油画,应当是结合了西方的色彩语言和东方所特有的用笔等审美情趣、二者完美融合的作品。多年后当他再次解读塞尚和马蒂斯们的作品,他又有了另一番领悟。“我发现他们即使并不十分了解东方文化,画面中甚至丝毫不顾及咱们东方人所追求的运笔的趣味和形式,我仍然从画面中感受到了浑厚和强烈的美,我就思索,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甚至已抛开了线条、笔法上的桎梏,才令赋色更加随心所欲。大巧若拙,这是一种创作上自由的境界。越是成熟老练的作品,越能让人看见它的核心所在,这是一个精炼的过程。”
无国界的交流
在毕业后多年时间里,黄俊清对艺术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对经典画作的研读和理解,研究生期间他做了有关马蒂斯、弗拉芒克等野兽派画家的分析文章,也特别理解早于我们一百年的德国表现派作品,他对这些经典作品和画面结构有了更深的领悟。“马蒂斯希望他的作品像安乐椅带给人愉悦祥和,追求一种平衡和谐之美,弗拉芒克的色彩节奏更加的豪放,这些都是我很喜欢的艺术家。”
在与艺术同行们的交流中,中央美院建院元老戴泽先生、造型研究室主任及博士生导师丁一林先生以及著名水彩画家马百齐先生、巴西著名图形艺术家Bernardo-Delaburns等,均对他的作品赞许有加。几年来,黄俊清创作了几百幅水彩画,接下来他计划精选自己的一些作品作阶段总结,从作品中也些许透露了这几年来他的心象与看见。

《室内风尚》杂志刊登的点评 CJM




有一段时期,每年都会邀请国美一些油画家赴鼓浪屿写生,也为此做了许多策展联络的工作。厦门之行,结识了许多当地艺术家朋友,其中就有黄俊清老师,虽然我们交流的时候并不是滔滔不绝,但是,往往通过作品赏析,大家同气相连,学习取长,受益非浅。黄老师也是油画科班毕业,毕业后忙于校务,但是内心深处对创作还是念念不忘,近年来又厚积薄发,创作出了更多精彩的佳作,并在2016年1月5日举办了“穆如清风”黄俊清水彩画展,深受学术界和收藏圈好评。

任潮风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