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
展览

百余真迹同框!徐悲鸿精品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展出
来源:画悟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8-1-26 18:44:00 阅读:4877
他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画家之一,留下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作品早已成为中国美术史的经典之作;

1929年9月,他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前身)院长。

他因善画马而著称于世,更画出了栩栩如生的狮、鹰、鸡等动物……



他,就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徐悲鸿。

1月25日,由中国美术馆和徐悲鸿纪念馆联袂举办的“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开幕。这是国内外第一次围绕徐悲鸿大型美术主题创作进行的全方位策展,也是徐悲鸿美术精品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展示。

徐悲鸿(1895-1953),是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早年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和黄胄的驴,并称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他一生创作了2000至3000幅作品,其中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里收藏着其各个时期的作品1000余件,其他作品则散见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奔马”更是成为现代中国画的经典符号之一。

此次展览荟萃了徐悲鸿大师的100余件名品,分为民族精神、图稿叙事、家国忧思三大篇章展出。重磅力作有多少,看完就知晓——
   
第一篇章 民族精神
 
在这一篇章,有《巴人汲水》《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徯我后》《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师东京》等绘画巨制。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彼时,时局动荡、日寇横行,画家创作这些作品旨在颂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气节。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徐悲鸿的《徯我后》《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作品,可以视作其对伦勃朗《夜巡》、籍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等作品的致敬。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投入最大热情、倾注最多心血的作品之一。1938年徐悲鸿前往南洋举办画展,并将卖画所得全部收入寄回国内救济难民。其间,他接受泰戈尔之邀赴印度讲学,并在这期间创作了巨幅国画《愚公移山》。有意思的是,画面里的人物大多是以印度人为模特塑造的。画家的解释是,民族不是障碍,关键都是勤劳的劳动者。



△油画版《愚公移山》
 
此次国画、油画版本同场展出,颇为难得。徐悲鸿是完成了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后才创作油画《愚公移山》的,可别记混淆了。



 △国画版《愚公移山》
   
油画《徯我后》取材于《尚书·仲虺之诰》中的一句话:“徯我后,后来其苏。”(大意是说:待贤明的领导人到来,我们就得救了。)此画再现了古时民众不堪忍受夏桀暴政,期待英明之主商汤带兵解救。这幅作品创作于“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东北大片国土沦陷,当政的国民党政府不仅弥漫投降气息,还极力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徐悲鸿遂有此借古讽今之作。



△油画《徯我后》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1930年完成的大型历史题材布面油画,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徐悲鸿意在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友情提醒,画面中着黄衣的男二号,系画家以自己为原型所绘。想想名家有时也挺淘气的。



△油画《田横五百士》   

《巴人汲水图》高300厘米,宽却只有62厘米,画面颇显细高。画作意在表现上下百丈石阶挑水的巴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力争上游的民族精神,被评论家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作”。



△《巴人汲水图》
   
鲜为人知的是,它一共有两幅,一幅于2011年拍出1.7亿元天价,一幅现收藏于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缘何会创作两幅呢?据其子徐庆平介绍,当时一位印度外交官看到这件作品后,很是喜欢,便想要收藏。彼时生活拮据的徐悲鸿就另外画了一幅。
   
即使描绘飞鸟、走兽等动物题材,徐悲鸿也往往赋予它们人格意义和思想深度,《会师东京》《负伤之狮》《哀鸣思战斗》《风雨鸡鸣》《壮烈之回忆》《斗鹰》等,借雄狮、奔马、雄鸡、雄鹰等动物之情感来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悲戚忧怀,以此鼓舞抗战斗志。



△《侧目》   

第二篇章 图稿叙事


该篇章展示的是徐悲鸿创作生涯中大量的素描稿和画稿。据说,为了创作《愚公移山图》,他曾画了100多幅习作和画稿,光定稿的油画作品就有三稿。如此精益求精,看来勤奋的确是成功的标配。这一篇章中很多素描稿均为初次与公众见面,千万别错过。
   
譬如《愚公移山》的举耙动作,他都进行了详尽的素描分析,从直立举耙,到弯腰举耙,再到曲腿举耙,将劳动者脚踩大地、血脉偾张、奋力开凿的气概表现得气势磅礴,显示出画家对于这一动作的高度关注。





为画好画中的十多位人物,徐悲鸿绘制的画稿、素描稿多达数十幅,而且还描绘了许多未见于《愚公移山》画中人物与动作的图稿。
   
《愚公移山》中的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当,印度国际大学(位于圣地亚克)的学生甚至争做徐悲鸿的模特。画稿中有位像鲁智深的人物被反复描绘,其原型是该校的厨师拉甲枯马尔啼亚。徐悲鸿每次请他做模特,他都很高兴,并且随叫随到。
   
中国画《泰戈尔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人物画杰作,在创作它之前,徐悲鸿关于泰戈尔的速写与图稿多达十余幅,刻画了沉浸在工作中的泰戈尔的不同神态,这些别具特色的图稿在鲜活的叙事中成功地实现了形象的艺术展示与文化传播。



 △《泰戈尔像》

第三篇章 家国忧思
   
在救亡图存的抗战时期,徐悲鸿不仅创作了一批尺幅巨大、寓意深远的历史主题作品,以此唤醒民众、激励斗志,还将这种家国情怀以托物言志的方式寄寓在笔下的万物生灵,成为那个时代乃至当下民族精神的另一种生动象征。
   
尤其是他所塑造的“奔马”形象,大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概。笔下的马千姿百态,或驻足凝望,或回首长嘶,或奔逸绝尘,或腾空而起……均是矫健而轻疾,它们不仅是徐悲鸿人格气质与创作激情的熔铸,也是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写照,更成为中国艺术形象创造中永恒的经典。



△《群奔》

其实,从唐代开始,画马名家辈出,如曹霸、韩干、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等,但没有一位能像徐悲鸿将马画得家喻户晓。艺绽君(ID:bjvariety)再度敲黑板了,不同时期他笔下马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他早期的马颇为文静、诗意。进入抗战时期,他画的马更显雄健壮美,散发出雄壮威武的英雄气息。



△ 1938年作 《无题》 



△1941年《奔马》

徐悲鸿常被称作艺术的“殉道者”,他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疲劳奔波,不仅屡次举办义卖支持抗战,死后,其妻子廖静雯女士又将他的1200余件作品和近万件古代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
   
如果你也想近距离感受这位伟大可敬的艺术家,那么就跟随艺绽君一起来看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