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专栏

沉浸式艺术展的崛起能否助美术馆迎来黄金时代?
来源:瀚望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9-8-9 16:14:00 阅读:3308
沉浸式展览或浸入式展览近年来成为艺术展中的新宠,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绚丽多彩的灯光特效,观众即便看不懂,也能玩儿爽,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网红展。


盘点那些沉浸式网红展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如海·空间"沉浸式艺术展,展览通过14组海洋为主题的多媒体空间作品,为观众打造幻境般的沉浸式体验。



梵高沉浸式艺术展,展览将梵高的部分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处理,使观众身临其境,畅游梵高的绘画世界;



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的"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通过各种逼真的深海情景体验,更为有效直观的触摸深海,认识海洋世界。



沉浸式展览成为网红展的原因



美轮美奂的展陈设计,绚丽多彩的灯光音效,看似高格调的艺术体验,比起高冷难懂的的艺术展更吸引人的眼球。满足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打卡心理,方便观众拍短视频、拍照发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社交APP,以满足"晒"的心理。展览展什么不重要,引爆朋友圈才是关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艺术的欣赏方式。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看挂在墙上静止的作品,更喜欢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调动的爽快。看不看懂不重要,玩儿过就行。
沉浸式展览网红后的冷静思考



沉浸式展览的出现打破传统美术馆"白盒子"空间的模式,改变了没将画挂在墙上的单一面貌,是技术与艺术的联姻,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梵高沉浸式艺术展,策展团队将作品通过数字化处理,使作品布满整个墙面和地面,观众被艺术作品包裹之中,观众与作品从原本看与被看的关系转化为互动的形式,原本呆板的展墙变为可以流动的画面,旋涡式的星空经过特殊处理,使观众融入作品之中。



巴黎光之工坊数字化艺术中心主管:Michael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人们可以身临其境,非常自由的行动,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感触而来,有些人喜欢躺下来观看,有些人则喜欢在这些画面前跑来跑去,通过数字技术将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再创作。"
体验沉浸式艺术展览,观众不需要有深厚的艺术史背景,不需要通过读海德格尔去理解梵高,更不需要知道梵高为什么用扭曲的笔触绘画,老少皆宜,好看、好玩。



但这也似乎丧失了思考的过程,丧失了艺术作品带给观众的启示意义。如果观众欣赏梵高星空的原作,就需要观众有一定的知识背景,需要思考、感受艺术家的艺术思想,思考绘画色调、笔触、构图等深层含义。例如画家用了让人抑郁的蓝色,紧张不安的线段式笔触,物象的夸张与变形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观众透过画面感受画家焦躁不安且迷离梦幻的意向世界。
通过沉浸式展览的二次创作,使艺术作品所能激发公众性的思考能力在减弱,剥离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意义,巨幅投屏的光影效果,带来了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使作品的边界感丧失。
沉浸式展览出现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慢慢萌芽、成长的过程,沉浸式展览的出现也一样。目前查阅相关文献,很难找到一份可靠的材料来界定沉浸式展览出现的时间点,就相当于很难界定在哪一天当代艺术出现了一个道理。但沉浸式展览出现的原因与大致时间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第一,技术手段的提升;第二,哲学转向引发的美学转向。



第一,技术手段的提升。沉浸式展览是技术与艺术的联姻,打造一场沉浸式展览需要有许多新媒体技术与设备的支撑。通常一场沉浸式展览需要用到LED大屏幕、激光工程投影机、灯光音响设备,甚至Play Station、X-box、VR、AR等游戏或体感设备。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不断成熟是沉浸式展览出现的科技基础。



第二:哲学转向引发的美学转向。西方哲学一直有一条关注主体性的脉络,例如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直到康德说:"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身立法",西方哲学开始转向对主体性的研究。



20世纪德国美学家姚斯开始倡导"接受美学"的思想,他认为,不能忽视对读者的研究,一件作品是因为读者的存在才具有意义,只有读者的充分参与,才能真正构建起具有价值和意义作品。在"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实验影像艺术"、"社会参与式艺术"等多种新兴艺术形态,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艺术的介入性和观众的体验性,这似乎可以看成艺术出现沉浸式体验的前奏。哲学对主体性的研究是沉浸式展览出现的哲学基础。
沉浸式展览会改变美术馆的展陈方式吗?



沉浸式展的特点是体验感强、受众面广、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社交媒体曝光率高等特点,有时可能丧失了艺术的精英性,但对观众的包容性扩大。沉浸式展览关注的是观众的体验性,梵高的艺术作品以沉浸式的方式展陈,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梵高、了解梵高的艺术,对艺术的普及具有积极意义,但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梵高作品的意义。



是否选取沉浸式艺术展的展陈方式,与展陈内容、受众群体息息相关。例如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的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通过各种逼真的深海沉浸体验,充分满足观众的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小朋友们在玩耍中认识海洋,既满足父母跟孩子的互动和陪伴,也是亲子体验的一种拓展。此种内容和受众的展览,用沉浸式体验,的确比呆板的海洋图片挂在展厅更具有意义。



作为美术馆或博物馆,通常属于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有传播知识、教育公众、艺术创作、艺术传承与保护等多方面职能,依据不同的展陈内容与受众群体,适当的做出一些改变,有利于其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公教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