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专栏

东西方精神集成者——赵无极
来源:画悟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7-11-25 17:03:00 阅读:4041

赵无极(1921-2013) 1921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1964年入法国籍,2013年4月9日下午在瑞士沃州逝世。

赵无极的代表作是其七八十年代的,融合东西方精神的东方意象的抽象绘画作品。他的作品传达了无限的气与势,这种气与势可以包罗宇宙万象,他是一种无限与永恒,远远高出了画面本身简单的形与色的形式构图,它的内涵指向艺术、人与世界的本真。在赵无极的作品面前我们会发现时间与空间的美妙,会心跳于自我之外的微小与浩渺,会发现自我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让我们滋生敬畏之心。



抽象艺术是相对具象艺术(非写实)而言的,界定在视觉艺术领域指没有具体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画面表现因素为抽象的点线面及色彩。



赵无极是比较早被西方艺术界认可的华裔艺术家之一,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艺术作品不论从表面形式还是表现的精神内核都有明显的不同。东方文化是建立在孔孟老庄思想之上,即仁礼和为贵及无为空,更多的是精神性感性与悟性;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客观与求是的基础之上的,有种科学探索精神,多为理性思维。两者相同的是都在探求人和世界的本真,落实到视觉艺术上,中国的,东方的文化本质更接近艺术之本真——自由。简言之就是东方在悟虚空,西方在求是与实(现在这种文化根基似乎已经崩塌,当然始终会有一部分人坚守文化做文化人)。



中国传统山水画



中国传统绘画

赵无极应该感谢法国,就像他自己说的,是远在法国才让赵无极回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素养根基,发现了东方美学意识的价值。当然他入法国籍已是对法国最好的感谢了。我们应该感谢赵无极,他不仅给西方送上了东方的神韵,也让我们看到了可能,东西方并没有对立也不存在高低,不论是材料与手法,不论是精神文化,不论……  有区别有不同但可以互通融合。怎么融合?关键在人。华裔艺术家或长期旅居国外的艺术家很多,但赵无极是唯一的,他对艺术对人类的贡献是唯一的。赵无极真正将东西方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做到了画面和谐,既有西方的尽精微的理性思维,也表现了东方感性视觉的致广大。



赵无极作品



赵无极作品

赵无极作品东方精神体现在:水墨气韵,虚像无形,东方的灵气,感性。

赵无极作品西方精神体现在:画面的实与肯定,如颜料的厚实肌理, 颜色的明   确鲜艳,大面积的纯色强烈的视觉冲击。

进入21世纪,真正的全球一体化到来,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文化也趋于一体化了,艺术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差异越来越弱,大家在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同时开始趋同开始迷茫,甚至开始丢失自我。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所有艺术家来讲都是挑战。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讲求的是画面的传神、意象与气息,其实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但在我们的绘画史中(至近代),却没有抽象绘画,这也许是时间阶段问题,西方也是到20世纪初才出现抽象绘画。但究其实质,还是文化传统的原因。

西方整体是理性思维,重个人价值,重创新,鼓励探究精神,这势必沉淀了自由与激发自我的土壤。所以说西方美术史是一部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各种风格面貌各种流派,不断的奉献给世界新的视觉样式与新的思想认知,给人类以启迪。



蒙德里安(1872 -1944)及作品   荷兰



康定斯基(1866-1944)作品   俄罗斯


克莱因  (1928 -1962)作品     法国



罗斯科(1903-1970)作品  美国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恰恰是传承式的,一心一意的向“师傅”学习,更多的是学习“技艺”。所表现与传达的更多的是抒情言志与趣味性,就算是出了像八大这种“叛逆”者,但始终停留在画面本身的形式与趣味上,而没有思考或探究艺术的本质与生命的本质。

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传承传统其实是阻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的,所以进入21世纪,突然一下子出现了“新水墨”、“新写意”、“新工笔”等,当然有待沉淀。甚至抽象绘画也在大势兴起,都是因为我们之前空白了,想马上补空,有时又超之过急,等时间来判定吧。其实中国传统绘画在画面表现手法上有书写的特点,有书画一体的讲究,所以,我们的书法艺术可以视为抽象艺术(绘画),如此中国书法就是全世界最早的抽象艺术了,虽然在表现内核上与西方抽象绘画不一样。但否定不了书法艺术的伟大,它的伟大在于它无法复制无法超越,在于它将线的表现形式与力量发挥到了最大。如果单从画面来讲,中国书法比波洛克的抽象作品优秀多了。



甲骨文(公元前14-11世纪)     中国  



怀素(725-799)作品      中国



怀素(725-799)作品     中国



波洛克(1912-1956) 作品    美国

徐渭、八大的有些画面具备了抽象绘画因素,但它是停留在对具象事物的简化概括及画面构图的形式感的层面,严格讲不算是抽象画。张大千的作品,在泼墨的阶段是绝对的抽象作品,但在此基础上张大千又添加了树、石与房屋等,最终画面还是定格在似与不似的意象之境,与直指本质的抽象截然不同。总之,徐渭、八大、张大千,他们的作品有抽象的表像而没有抽象诉求与精神,即没有抽象的概念与目的,就谈不上抽象艺术了。



徐渭(1521-1593)作品      中国



八大山人(1626-1705)作品     中国



张大千(1899- 1983)作品     中国

从艺术史角度看赵无极及其作品的价值

1赵无极开创了东方意象抽象绘画,他目的明确肯定的在抽象世界里探究,他肯定并挖掘了东方意象表现的价值,在水墨泼洒晕染的技法之上,做到了理性主观与控制,终确定了赵无极式的抽象画风。

2赵无极完美的将东西方精神相融合并呈献给所有人,让大家在他的作品里看到空间的律动与光的神圣,感受力量的角逐与聚焦,体悟尽精微的苛求与致广大的空无。他用西方的材料与手法,用西方的绘画认知来表现自己的东方精神。东西方之间好像有的隔阂被赵无极“屏蔽”掉了,他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告诉我们什么叫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拿来主义,是为我所用的,我们一定要明确立足点,了解自己对于搞艺术那是相当的重要,不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做小弟的,如果我发现我只有做小弟的本事,就不如心诚意肯的安心做炎黄子孙啦!。

赵无极作品理解与解析









赵无极的作品有东方水墨的空灵与律动,但从绘制手法上与水墨决然不同,完全是西方油彩的技法。因为材料不同,东方是水性流畅,西方是油性鲜艳而牢固,水与油,纸与布的区别。赵无极的作品是布面油彩作品(油画),充分发挥了“油画材料”的特质,可以反复叠加,可以多遍罩染,可以厚堆肌理,可以严谨精准也可以豪放不羁,可厚可薄,可干可湿,颜色鲜艳丰富。画面可以做到层次丰富,颜色瑰丽,虚实交相辉映,疏密节奏有致。

赵无极的大部分作品画的很厚,是多遍涂抹而成,甚至在对画面不满意时可以完全涂改掉——重画。有些在颜料未干时继续加厚颜色,有些在颜料干后继续叠加颜色,叠加颜色可厚可薄,当薄涂颜色时,会透出上一层颜色而画面又不全然是上一层颜色,使画面色彩丰富莫测并增加了作品的量感不至于轻薄。他用西方的材料与手法,用西方的绘画认知来表现自己的东方精神。

这个世界永恒的就是变化,时间与空间,变化才是真实的。看赵无极的成长变化。

赵无极(1921-2013) 1921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1964年入法国籍,2013年4月9日下午在瑞士沃州逝世。



1935年



1941年



1942年



1946年



1947年



1947年         赵无极画的人物,大多都是他的妹妹,画了好多幅的。到后来画价那么高,其实他妹妹应该和这个哥哥提出肖像权要“模特费”的。



1947年      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学习,老师林风眠、吴大羽 对赵无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造就赵无极当时就与国内的主流不同,他在追求的是艺术而非画儿,注定要出国。



1948年     留学法国第一年,环境改变了,赵无极在积极的学习并“入乡随俗”。



1948年     与出国前的风景画儿,目的性上完全不一样了,对于赵无极来讲是在探索。



1948年     继续探索,突破自己。


1949年



1949年


1949年



1950年      这时赵无极好像告别了“学习”阶段,开始冷静思考,开始回望东方。



1950年     要抽象了。



1950年



1951年     借用东方的文字符号。



1951年



1952年



1952年      这个阶段的作品已经很成熟了,画面完整可以说很优秀了,但与西方有些“长者”如克利如米罗有点儿关系“暧昧”,还不够独立唯一,所以赵无极必须继续努力!



1953年



1953年



1955年



1955年



1960年      此时赵无极的个人面貌形成,个人风格开始确立,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已不重要。



1963年



1967年     画面已成熟。



1986年     我认为七八十年代是赵无极艺术创作的高峰状态。他忘了所有理论与技法,抹去了文化与历史记忆,陶醉在自我与世界的对话状态,顺性而为。我肯定的是赵无极在这个阶段创作时达到了一种忘我无我的境界,一种美妙的状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86年    



《向马蒂斯致敬》1986年      这幅画儿更加西方理性抽象,赵无极以此致敬马蒂斯。

赵无极到晚期的作品我不喜欢,画面传达的气与势弱了,我不能被征服。但是赵无极铸造的这座横跨东西的山峰已高不可攀,顺着峰顶让我们看到了光,感谢赵无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