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
专栏

闫平 画面的呼吸
来源:画悟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7-7-30 19:07:00 阅读:4722

平:女,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 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 中国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闫平  画面的呼吸 
洁尘
闫平的作品,已经有太多的解读了。作为中国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油画家,闫平的作品早就被广泛传播。我印象最深的是其笔触的有力和色彩的饱满。从我这个写作者的角度来看,闫平的作品让我深深着迷。她为什么会如此自由且狂放地使用色彩,为什么笔触的运用如此有力且确定?在写作中有一个非常微妙的难以捕捉描述的东西,“语感”,在画家那里是不是可以替代为“手感”?写作的字里行间有一种特别的“呼吸”要求(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呼吸”的节奏和轻重缓急几乎是天生的,也是后天努力维护的,甚至可以说最要命的东西),在色彩和笔触运行之中,会不会有类似的东西存在?我读过闫平的一段自述,她说,“绘画是一件既让我着迷又让人筋疲力尽的事,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句歌词到一切可以引起视觉冲动和想象的话语和图像都会多多少少地冲击着我的神经。……即使是只言片语也容易让我感动,使我本能地把它和绘画联系在一起,在我的脑海里会浮现一种模糊的样子,于是我就有了创作的冲动,我努力地把这些模糊的感觉变得清晰起来,这个过程往往让我亢奋又筋疲力尽。”我当然知道,闫平跟其他画家一样,一个画面的触发点和出发点,往往也是经由文字,毕竟我们都是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思维的,但画家从此起跳,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在我看来比死拽着语言本身绝望地深入深入再深入的作家幸福很多了。在闫平的这段自述里,有一个词汇,“筋疲力尽”,它击中了我。从语言开始的任何一种创作,径直挺进也好,转换手法也好,都令人筋疲力尽。这次画展,闫平带来的是几幅关于日常生活的油画作品,《妈妈的老家》、《巴黎的家》、《厦门的小船》……依旧是厚涂、大色块、粗劲的笔触和对比鲜明的色彩,但在这些光影转化之中我读到了“筋疲力尽”的意味,生活、创作、对自我的要求、对成长的渴望、天赋的才华、身为女性的困境和作为创作者的挣扎……都让人筋疲力尽。但恰恰就是一次次的筋疲力尽,让一切有了意义。所以,在我看来,闫平的作品具有一种强劲的沟通和移情的效果,观者站在她的作品前,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呼吸”,进而把自己和她的作品联结在一起,鲜明之中,有倦意也有痛感。

展览作品



水中的太阳50x60cm 2014年



巴黎的家 50 x60cm 2014年



厦门的小船50x60cm 2015年



妈妈的老家 50x60cm 2015年



闻到了海的味道 50x60cm 2014年



你是瘦猴子 60x50cm 2014年



在希腊的画室里 80x65cm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