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盲严重的时代,如何将敦煌之美更好地传递给孩子?
2019-7-13
潮望艺术网
相信一到暑假,大多数家长都开始了这样的发愁经历:
“自家熊孩子整天在家打游戏怎么办?”
“想出去旅游,但没有好路线,也不知道去哪”
“想带孩子看一个特别的地方,能玩还能学到不少东西……”
“想带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要寓教于乐”
“孩子放假了,可是家长还要上班,没时间陪伴”
……
如果按照这些需求搜索各类旅游网站,有两个地方一定排在前列,它们一个是明清皇城故宫博物院,另一个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有人说:“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看莫高窟的信仰,看月牙泉水的顽强,看玉门关的春风不度,看曾经的盛唐……”
莫高窟,是古人留给我们最美的礼物。
45000+平方米的壁画、735个洞窟、2410+尊彩塑雕像,它跨越了1653年的历史风云、汇集10个朝代的匠人智慧,如一位丝路精灵保佑着来往商客,更是我国最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或许你要问,敦煌莫高窟的美和今天的我们有哪些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敦煌?为什么此生一定要去敦煌?时光流转,敦煌艺术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那飘逸的线条、艳丽的色彩、斑斓的纹饰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不自知……
1
敦煌的美,应该让孩子看见
敦煌美吗?
但凡见过莫高窟照片的人,一定都会脱口而出“震撼!”。如果要继续追问,为什么敦煌这么美,恐怕我们很难再说出更多描述。
除莫高窟外,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囊括中国1600多年的佛教艺术史!正如“敦煌”这个名字一样,盛大辉煌,繁荣昌盛。在人类四大文明的交汇点,敦煌赋予了莫高窟穿越时空的力量,将中国最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全部保留了下来。
在这个美盲问题比文盲还要严重的时代,中国人的审美仿佛被扭曲了,曾经充满无比想象力的飞天、反弹琵琶、青绿山水被渐渐遗忘,孩子们眼里的都是粗俗的广告图片……
而敦煌可以给予孩子什么呢?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长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自少年起便在莫高窟学习成长,她曾描述过那段莫高窟赋予的学习时光:
建于五代时期的窟檐斗拱上鲜艳的梁柱花纹;隋代窟顶的联珠飞马图案;顾恺之春蚕吐丝般的人物衣纹勾勒;吴道子般吴带当风的盛唐飞天;金碧辉煌如李思训般的用色……我在大漠荒烟中修行着自己艺术人生第一阶段没有学历的学业。
后来,常沙娜成为中国著名的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同时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她将敦煌壁画中的线条、色彩、图案运用到现代社会中。人民大会堂的天顶华灯,香港著名的紫荆花雕塑都是她的作品,也都蕴含着敦煌的元素。
敦煌,是每个家庭希望等孩子长大,一生至少能去一次的地方;是可以在你走遍欧美、踏过南北极之后的心灵安顿之寓;是每一个成年人都能够留出时间驻足、安顿的生命空间,是孩子假期的朝圣殿堂,是我们穿越时空对话天地大美的向往。
2
像听故事一样走进莫高窟
不久前,我刚好采访了一位家长,她苦恼地说带孩子去看敦煌展览,自己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孩子却难以理解里面的精髓。她尝试过给孩子讲历史、讲画面、讲佛教,依旧无果……的确,咱们成年人都知道敦煌的美,但也困惑于如何将这些美传递给孩子们。
首先,敦煌文化太深奥。莫高窟里的壁画、雕塑、经文浓缩着中国1600多年的岁月。现代教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不够,孩子们无法领会敦煌壁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其次,敦煌文化跨学科。敦煌莫高窟的出现和发展,与历史、艺术、文化、地理、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家长们要想讲给孩子,就需要做好大量功课。
最后,敦煌壁画与中国传统艺术息息相关。要想让孩子爱上敦煌,一定要找到孩子们的好奇点,用故事引领画面带孩子走进敦煌。比如说:
敦煌壁画中的齐天大圣画像在哪里?
敦煌壁画里为什么有很多“黑人”?
哪一幅敦煌壁画被拍成了动画片?
我们还能吃到敦煌壁画里的美食吗?
阅读(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