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走在锋刃上的中国当代艺术

2015-7-3  潮望艺术网


对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以及在海内外市场的起伏涨跌,应该说,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的高价位波峰是西方艺术品市场操盘手亲手拉起的,可在近期西方的操盘手却又有另一说法,即2008年7月2日《广州日报》所刊署名余绮平的《艺术收藏厚今薄古当代艺术两年疯涨983%》一文所披露的:
  上月,英国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当前艺术品收藏出现“厚今薄古”怪状况,其中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升幅最令人咋舌,2005年至2006年之间升达983%,简直陷于疯狂。中俄两国的暴发户投资当代艺术品,盲目地将价格拉高了。英国人将“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外国市场备受宠爱”的根由一下子归咎于“中俄两国的暴发户”,指责是他们“盲目地将价格拉高了”,依据是:去年底,“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岳敏君的油画《希阿岛的屠杀》,以3170万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当代艺术品最高拍卖价。《福布斯》杂志随即发表一项五大热门藏品排行榜,名列首位的,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品。
  具体表现在:苏富比和佳士得去年在全球拍卖的艺术品总值创下纪录,高逾125亿美元,比前年增加40%。但艺术品价格暴涨,仅限于现代和当代作品,并不包括古代大师画作在内。据英国Hiscox艺术市场调查年报指出,大师级画作售价去年仅微升7.6%;事实上,英国17至19世纪的人像画和水彩画甚至跌价7.5%和27.5%。至于现代艺术品,去年涨价44%;当代艺术品更涨价55%。其中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升幅最令人咋舌,2005年至2006年之间升达983%,简直陷于疯狂。
  这位英国朋友之所以列举以上的数据,实际上是在叫冤——“但艺术品价格暴涨,仅限于现代和当代作品,并不包括古代大师画作在内。据英国Hiscox艺术市场调查年报指出,大师级画作售价去年仅微升7.6%;事实上,英国17至19世纪的人像画和水彩画甚至跌价7.5%和27.5%。”言下之意,“中俄两国的暴发户(基金经理、行政总裁、石油富商、歌星、模特儿和演员等私人收藏家)”艺术品位不够,斥巨资投资中国当代艺术是一种盲目行为,没有认识到“英国17至19世纪的人像画和水彩画”的艺术价值和值得“收藏的真正本质”,从而“导致当代艺术品出现‘价格错位’的怪现状”。对此,我有如是想,在这“叫冤”的背后,是不是已经潜伏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危机呢?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这“叫冤”声音的存在,它,也可能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警示。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国际市场已经显示了它应有冲击力。“中俄两国的暴发户”将其价位拉高,其中可能不乏有“盲目”的成份,但其中的基金经理、行政总裁、石油富商包括欧美藏家等富豪并非都是如此,懂艺术、懂市场的还是大有人在。
  之所以中国当代先锐绘画艺术备受国内外市场热捧,在我看来,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作为现代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关注的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发问。他们中间很大一部分已经不是旧时文人士大夫或绅士,因而在他们的心底已不再滋生厌世和逃世,“逸笔草草”已难以调节他们的精神世界。另外,从审美和价值取向的角度而言,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画作以调侃政治符号或偶像人物为特点,被列为“顽世现实主义”或“政治波谱”流派的绘画,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外国人看待中国社会的思维定势。
  我很赞同纽约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负责人王玉玲女士就中国当代艺术受欧美市场“情有独钟”谈的三点原因:首先,在美国有很多画廊愿意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办展览,因此中国当代艺术品很早就被美国藏家关注;其次,美国有不少学者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他们经常出版一些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书籍、论文,因此中国当代艺术较其他亚洲国家更容易得到崇拜东方艺术的美国藏家喜欢;第三,亚洲的其他国家,比如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济文化的重点均转向欧美,现代化进程较早;朝鲜战争以后,韩国接受美国的同化比较多,因此他们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一言以蔽之,“风格单一”,这是无法与中国当代艺术放在一个层面上比较的。中国当代艺术成多元化发展。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画家的年龄范围大,改革开放以后的年轻画家与老一辈艺术家们的风格迥然不同;二是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的山川文物、民族风情都不尽相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培养了不同的画家风格。
  这,抑或是中国当代艺术受欧美藏家青睐、价位走高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中俄两国的暴发户” “盲目地将价格拉高了”。
  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社会行为。艺术家只有创作出高度透析历史、关注社会、解读社会且技法符号和图式符号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个性色彩的作品才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然,市场的风云变幻多半受制于操盘手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需要收藏、投资者的冷静思考和审慎出手。从眼下市场的情况看,收藏、投资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追捧,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一场有钱人的投机游戏,绝大多数人在这场游戏中血本无归。诸如有人从国外市场以500万高价拍下了一幅中国当代油画,结果拿回来卖50万元也没人要。因此,切忌盲从和迷信《福布斯》的排行,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福布斯》的排行所反映的只是国外市场的一个瞬间的“风云气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代艺术的虚火现象,稍有不慎,很容易被误导入市,到时也就难免在错误的时机购入错误的作品。
  要言之,对当代艺术,我们要有独立而又多维的思考和辨析能力。面临如此飙升的当代艺术的价格走向,选择当代艺术,最忌讳的可能就是盲目地跟风。如何把握好对当代艺术的尺寸,根本问题是要深入研究当代艺术家。“70后”和“80后”的艺术家很少有传统的羁绊,因此,他们的创作理念很新锐,没有负担。但相对来说,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又缺乏应有的深度,这就导致他们可喜的是人格有“独立”的一面,遗憾的是他们也很容易“轻信”市场份额和数据,尤其是异域的份额和数据。这就使得他们手中的画笔极易成为市场操盘手的“利益工具”。这,抑或就是投资当代艺术的风险所在。
  此外,眼下依旧走红的某些当代艺术画家有“躺在功劳簿”吃老本的现象,前些年创作的具有讽刺意味且近乎弱智的脸谱造型在其笔下却是不断地重复,应该承认,某些造型可能是经典之笔,问题是不断重复就容易使经典的意义大打折扣。我们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是旷世经典,可是,达·芬奇并没有因其是经典而重复再造,其创作草图在近期才在卢浮宫首次亮相。此外,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等,也是仅此一本而无复制。毕加索是一位多产画家,但他的物象造型和图式符号却是无一雷同。艺术贵在创新,忌讳的是重复,因此大可不必无节制地复制。再好的经典,一旦进入复制,便味同嚼蜡了。
  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不是在锋刃上崛起便是在锋刃上死亡。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严峻课题。

阅读(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