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当代艺术展

2018-5-18  潮望艺术网



【前言】

“万物、见解、常新”——知美术馆的“知”,不同的人理解各异,美术馆座落在老君山下,令人不由自然联想到《道德经》中讲的“知其白,守其黑”。知西方,而守东方;知市场,而守学术;知全球,而守本土。

       而新开展的“开”当代艺术展用心独到、深藏若虚:参展作品均为黑白基调,高科技置入作品,动静结合让人耳目一新。从单件作品到展览整体,都充满当代的艺术哲学式审美。

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用当代性诠释东方禅意美学:阳光、水、空气、青瓦构成极具人文气质的艺术空间。



老君山下,春山鸟语,微风习习,知美术馆“开”了。

光影诗意中,知美术馆空灵寂静、动静相宜,隐其锋芒于山水、安宁之气令人动容。来自全球艺术界的200多名宾客们在知美术馆欣然相聚,见证“开”展。

“开”,凝练而精准。知美术馆展出9件来自6个国家杰出媒体艺术家的作品,以清新的面貌面对艺术界。



△阳光洒在展言上,静静等待“开”展




△阶梯上的光影

策展人张尕为来自国内外60多家专业媒体进行了体验式的导览。



△策展人张尕

在展言面前,张尕说:“‘开’以打开、展开、延展这些动词组成展览的结构,作品给大家带来人与机器,人与人、机器与机器间的关系的思考,及水、瓦这些元素,流动着与周围景色、自然、建筑契合。”



△《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响》,张培力,收音机、电机、控制器、麦克风、功率放大器、号筒喇叭,尺寸可变,2015 



△《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响》细节图

在负一楼的入口处,是张培力的作品《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响》,这件作品用八台中国老式收音机,排成一个圆圈,播放着不同国家语言的广播。收音机中间的麦克风,随机在其中一台收音机前面停下,将其声音放大,麦克风和收音机构成了一种机器与机器间的对话。



△《直线位移》, 马尼克斯·德·尼斯 ,机械直线运动装置,沉浸式投影,半球形屏,宽120厘米,长30米,2014




△《直线位移》的轨道

我们看见一条长约三十米的延展轨道,铺设于矩形展场对角线的位置,这件体量巨大的作品是《直线位移》,意味着运动借助于交通,转换通过行动。乘坐这架机器时,我们的视觉感官沉浸在一个虚拟世界之中。这些图像源来自于“激光点云”数据,它们由两部分构成,即首先对整体建筑进行预扫描并获得由“类X射线”所构成的再现图像;其次,对展场本身进行实时动态渲染。





△《两个西蒙奈塔之间》,迈克尔·华金·格雷, 自主生成肖像,68 x 89 厘米,2011

迈克尔·华金·格雷的作品《两个西蒙奈塔之间》缓慢地刷新着文艺复兴画家波提切利为同名女子所创作的著名肖像画。横亘于两位艺术家之间长达五世纪的时间跨度,在此似乎得到了调解,它们不断在调转,生成,延缓,焕发着活力。



△《指南针 02005》,劳伦斯·马斯塔夫, 可穿戴触感装置电磁力场,尺寸可变,2005

《指南针 02005》需要被观众穿着身上,指南针前方有五个探测器,进入磁场的时候,遇见异物时,便产生斥力。展区内有四个长方形的光区,是虚拟走廊、房间和门,观众步入这个区域时,也会感受到强大的斥力。此时,绕开,或是克服斥力,继续前进。人对机器的选择态度在此体现。







△嘉宾正在体验劳伦斯·马斯塔夫的作品《指南针》



当观者步入展厅的那一刻,其视线将率先被这一幕吸引:四张椅子的坐垫被替换成盛有黑色墨水或白色牛奶的托盘状方形金属容器,一只灯泡悬置于液体上方。王功新的《不可坐的》无疑折射出艺术家身居异国他乡时所经历的疏离感,然而更饶有兴味的是,环境本身的陌生之感反而造就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以及对于实验新事物、发现新领地所持有的开放。



△《不可坐的》,王功新 椅子(4把,各48 x 49 x 83厘米),金属容器,灯泡,电机,牛奶加水,墨水,1995年 版数 2/3




△《不可坐的》细节图



流动与悬置,触碰与无法着落,闪烁与反射,包含着生理与心智上的双重启迪。它是绞缠于寂静中的骚动,是显现于静止中的动荡。此种静止将移动、光照和液体作为一种开的形式,一种延展的方式,运动被定格。







△《反射失真》,卡斯滕·尼古拉,霓虹灯、水、钢、声音, 直径200厘米,高26厘米,2016

在卡斯滕·尼古拉的《反射失真》中,水带有另一层寓意。作品由一个旋转的盛水的盆状容器构成,形似一面抛物状的镜子,当中的水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容器内壁旋转。一方面,镜子造成了发射;另一方面,这反射本身又使得镜面反射得以进一步发生弯曲。与此同时,伴随着一种低频声音的振动,水波的褶皱和变形得到进一步增强或拉长。二者相互交织并彼此共鸣。在每一次循环往复中,水流受到干扰,并激发出新的潜能。尼古拉的作品永远处于不断变化、充电和演进之中,且永不重复。艺术家似呼在警示我们,在算法逻辑之美中,隐藏着一片开放的领地,在此不确定性和概率透露着技术之真实本质。



△《平底石》,森万里子 陶瓷石和亚克力花瓶,陶瓷石: 487.5 x 214.6 x 8.8 cm ,花瓶: 38.1 x 27.9 x 43.2 cm ,作品由艺术家本人、SCAI THE BATHOUSE画廊(东京)、肖恩·凯利画廊(纽约)提供,2006

尼古拉作品之精确揭示了数学之崇高,而散落在展厅中央的森万里子(Mariko Mori)的作品则恰与之构成鲜明对比:一系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子组成了一道具有冥想气息的河床,这道想象中的河堤可追溯至日本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3500-2500 年)。这些人工打造的石子象征着属灵与来世,它们重新描绘出一种“远古”仪式的踪迹,并以一种原始粗糙的质朴与当代的混乱与焦虑形成对话,开启理解世界的新愿景。





△《无题——柏拉图的立方体》,王郁洋,铝合金、PC材料、电子设备、尼龙材料、发光二极管,400 x 400 x 400cm,2017

在展场后方,亦或是前方——取决于观者自行设置的动线方位——王郁洋采用LED灯管造就了一件引人入胜的动力装置,名曰《柏拉图的立方体》。照一般推测,此作品形态应是整齐划一且固定不变的,然而在此它展示了一个不断演化的变形过程。

通过以上参展作品,观者不难发现作品的共同特点:即都有一种永恒的反复,一种生生不息的转变,一种拥抱未知、无法预料之事物,拥抱一切潜在可能的精神,最终,也再次呼应知美术馆的理念——求知。


“开”展开幕论坛开始,由知美术馆艺术总监王从卉主持,嘉宾为张尕,王功新,王郁洋,张培力,奇科·马可姆特里(Chico MacMurtrie),马尼克斯·德·尼斯(Marnix de Nijs),文森特·马斯塔夫(Vincent Malstaf)。论坛以“开与未来”为主题,在座嘉宾讨论了未来艺术的可能性,以及知美术馆的发展方向。



△从左至右:王从卉,张尕,奇科·马可姆特里,王郁洋,马尼克斯·德·尼斯,文森特·马斯塔夫, 张培力,王功新



△张尕与奇科·马可姆特里

在论坛之后,嘉宾及媒体移步广场,共同见证了奇科·马克姆特里的作品《灵动喷泉》(Pneuma Fountain)的正式打开,也预示着开的启动。




△《灵动喷泉》, 奇科·马可姆特里/无定形机器人作品, 充气自动化技术雕塑,尺寸可变,2017

《灵动喷泉》以纪念碑式的体量呈现出一种有机的转化和运动,向四周发散状。作品鲜明地体现并预示了“开”展主题中所包含的“展开”之意,即其作为对运动、空气、光与建筑所展开的一种冥想式体验。



△Chico MacMurtrie 作品《灵动喷泉》正式打开,全场媒体与嘉宾共同见证









2018 知美术馆“开”展
2018.4.26 -2018.8.12
10:00am  -  5:00pm(周一、二闭馆)
门票免费
请预约参观
知美术馆| 观展预约正式开放

(文章来源:公众号“知美术馆”)


关于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位于中国成都新津⽼君⼭脚下,总建筑⾯积为2353平⽶。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师隈研吾设计,运⽤流⽔、⽡⽚等元素,使建筑与⾃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不息、道法⾃然的东⽅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本平⾯设计⼤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波纹样。

知美术馆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限。因⽽,知美术馆还将探索⼈⾃⾝的灵感与⾼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理念。

知美术馆⾪属于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777.HK)。知美术馆是成都市民政局认证的民办⾮企业单位。

阅读(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