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岑、林良丰、林涛中国画作品展于11月3日开幕

2017-10-27  潮望艺术网



指导单位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

厦门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

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

开幕时间

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15:00

展览时间

2017年11月3日至17日

展览地点

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

(虎园路16号厦门宾馆南门)





前言

由福建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指导,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承办的《庆祝十九大 · 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林岑、林良丰、林涛中国画作品展》开幕仪式将于11月3日下午15:00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传世艺宫美术馆分会场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主题为《庆祝十九大 ·向人民汇报》,意在庆祝十九大顺利召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本次活动是为进一步落实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繁荣美术创作、推动美术创新,褒奖一批长期扎根生活、情系民生、为人民造像并取得艺术成就的当代艺术家典范,同时积极引导艺术家主动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此次展览是林岑、林良丰、林涛三位艺术家的艺术联展,共展出三位艺术家历年创作的山水、花鸟精品百余幅。这三位艺术家,他们始终如一,长年坚持扎根生活,深入发掘属于自己的艺术富矿,寻找到自己抒发情怀的创作主题。他们或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或时刻观察身边事物,收集创作素材,力求从人文主义、现实主义视角观察和揭示中国社会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

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是大陆地区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海峡两岸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以“突出两岸、突出产业、突出投资、突出交易”为宗旨,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目的,推动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和落地。

传世艺宫自2009年开始参加第二、三届文博会,以及作为第四至第九届文博会的分会场,在承办分会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获社会各界的好评。传世艺宫在弘扬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同时,大力推介有潜力、有能力、有造诣的当代书画家(师)及其作品;同时密切关注全国书画前沿动态和市场趋势,为艺术家、收藏者和书画商提供一个共享、交流的平台。今年,传世艺宫继续作为第十届文博会分会场,积极响应文博会“文创,让城市更美好”这一主题,将会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感受。

画家艺术简介——林岑



林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人大”画室画师

厦门书画院画师

原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传世艺宫美术馆签约画家

林岑(林秉坤)福建省同安县人,生于1938年。 50年代负笈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文艺工作。擅长中国花鸟画、书法。曾两次应邀到新加坡举办个人书画展;1992年在上海“朵云轩”举办“林岑书画展”;1995年代表厦门书画家访问日本;1996年参加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十人水墨画展“;2001年应邀到法国巴黎举办个人画展;2006年代表厦门书画家访问台湾2013年传世艺宫美术馆举办“林岑指墨画精品展”。



《指墨_双鹰图180x97cm》

林岑先生的指墨画在国内画坛影响较大,著名画家娄师白曾说“深知其精于绘事,笔墨有独到之处”。林岑兼擅书法,是国内学何绍基书体最成功的书法家之一。林岑平时爱读古书,擅写诗词,书画作品颇有传统文人的气息,格调较高。已故厦门书法家高怀先生曾说他“诗书画三绝”。



《指墨_高瞻远瞩140x70cm》

中国手指画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有记载,兴盛于清朝,但新中国成立前后却不景气,全国只有少数几位画家,对中国手指画有所研究,并创作了一些手指画,林岑老师就是其中一家。

林岑接触指墨画纯属偶然,在厦门鼓浪屿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期间,擅长写意画的林岑错买了熟宣纸。作画时墨晕不开,不得已便以指头涂抹,却意外地发现用指头画出来的线条似断非断,似曲非曲,或粗或细,如锥画沙,如虫蚀木,特别具有一种凝重古朴的意味,极为自然;所作的画似断非断,似续非续,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韵到墨不到,这些效果都是毛笔所难以达到的。当然,那时林岑只是偶一为之,而真正自觉地追求指墨画效果,却是以后的事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画坛画风日变。如何走出古人的窠臼,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岑。郑板桥有句名言:“画到生时是熟时”,为了“熟中求生”,追求中国画的更高境界,林岑一度丢下已经驾驭自如的毛笔,而专攻与毛笔画画风迥异的指墨画。



《指墨_青松多寿色142x70cm》



《指墨_杏风春雨忆江南67x50cm》

高秉《指头画说》中提到:“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林岑先生的指墨画就是在前人的技法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力求达到纯粹、古朴、厚重、稚拙之情趣,用指墨达到笔墨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作画时五指并用,指掌结合,甲肉细挑勾线,食指弯曲直扫,手掌并拢涂抹,水墨淋漓,布局熊秀,格调高古。


《指墨_紫藤》180x48cm

画家艺术简介——林良丰



林良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会长

厦门美协中国山水画专业委员会会长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厦门书画院画师

福州画院特聘画师

厦门市漫画协会会长

林良丰,别号圆明,福建厦门人。生于一九六二年,一九八一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一九八一至二00三年执教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张晓寒先生,擅长中国山水画、道释人物画。

 一九九四年协同妙湛大和尚创办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一九九八年协同画家邱祥锐先生创办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曾先后于南平、福州、厦门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 《林良丰水墨画》、《林良丰画集》、《佛教名胜写生集》、《中国美协艺术家图册-美术家林良丰》 及《新世纪水墨时态-林良丰》、《林良丰十八罗汉图册》、《心月妙相-观音菩萨法相》、《觉园纪事》等画集。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并获奖。



达摩出山 180x96cm



冰川 180x96cm



红石滩 180x96cm

天地寥廓堪行脚 山魂水魄可壮怀

——林良丰的山川心印

马一鹏

灰绿的群山展开在辽阔的戈壁,群山之上峰峦绵延,在金色阳光下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赭、黄,近处丘壑以块面构成般的简洁斜刺里横出,枣红、黛蓝分峙对立,在黑色和暖灰调的调和下产生微妙的平衡,白云在碧蓝如洗的天上飞翔,山脚下一泓清泉,波光鳞鳞,倒映着天光云影……

如诗的画卷,如歌的行板。天地洪荒,没有树,没有人烟,无边无际的寂静祥和,时间在寂寥的群山旷野中像风一样悠然穿行,日复一日,恒远绵长。那泓跳跃着银光的清泉,彷佛永不干涸的生命源泉。
《源泉》,这幅林良丰老师作于二十年前的国画山水,我珍藏了二十年。依然记得初见时的激动和震撼,原先熟悉的画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从未见过的画法。块面构成的简约造型、暖黄基调中强烈的对比用色、酣畅的排笔涂刷,带来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和视觉冲击。林良丰师从著名画家张晓寒先生,这种师承的影响在他原先的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印迹,讲究笔墨烘染,注重文人意趣和人格抒写。而这次,传统水墨蜕变为色彩的交响,排笔的洒脱代替了皴染,个体的寄情由诗意而博大。我意识到,这幅变法初期的画作,不仅是他绘画生涯中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对传统国画山水在观念和表现形式上的大胆探索。
在2003年辞去教职之后,林良丰走过许多地方,足迹遍及川、滇、黔、桂、甘、陕、青海、西藏、新疆,尼泊尔、不丹、柬埔寨、印尼……,像一位云游四方的行脚僧,像一朵没有羁绊、自由自在的云。天地寥廓堪行脚,山魂水魄可壮怀,他越走越远,不断地行走,不断地画,笔下的山水气势越发雄浑壮阔,色彩的运用更加绮丽绚烂,生命的律动、个体情怀与天地山川在他的画中交融激荡,这种物我的浑然交融给人带来的是丰满、多层次的情感和心灵体验,是一次次的叩动心弦。
或许,生命的厚度在于人生况味的磨砺和积淀,西部的大山大水,那种苍茫深邃,那种厚重辽远、瑰丽绚烂,让林良丰寻找到了真正契合内心表达的对象。雪域高原的神山圣湖、康巴的炫彩多姿、新疆的苍莽雄奇,他不厌其烦地用手中的画笔赞颂自然的神奇壮丽,抒发对山川的感怀,对心灵的追寻。
生命的禅悦就盛放在那高天流云,在笔底,在胸间。林良丰心眼观照下的山川风物,充盈着生生不息,充盈着喜乐慈悲,这是他的山川心印,或许也应是他的作品所以令人深受感染的魅力所在吧。



江水湲湲 180x96cm



拉姆拉错圣湖 180x96cm

画家艺术简介——林涛



林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青年画院副院长

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秘书长

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

雅昌文化集团艺术顾问

全国第十届文代会代表

林涛,1968年生,祖籍福建莆田,自幼随父亲—国画家林金定学画,1989年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1994年至1995年曾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赛获奖。曾于北京、台湾、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多本个人画集。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擅长画工笔动物走兽,特别对金钱豹,松鼠等短毛动物皮毛画法有所探索,并研究自制国画颜料及新技法。



王者风范 218x184cm



梦回雨林 200x200cm

林涛艺术评论节选

承于家学,林涛少时便与花鸟画结缘,在临摹写生创造这习画之途上,他是下了苦功,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他首先遇到的是如何向传统学习的问题。在我看来,林涛对于花鸟画传统的学习是有选择的,可以说他的画风是建在宋人之意与明人之境的基础上,他认真研习了宋代花鸟中高古,富贵的一体,在作品的形制和花卉鸟禽的造型上,较多取法宋人之意,但同时又吸取了明代花鸟中奔放、热烈的一派,在作品的结构特别是花鸟形象的动势上融汇了明人之境这使得他的花鸟作品既有一股幽远的古意,又有生动、活跃的气息,但是,师法古人并不能代替创造,花鸟画传统的深厚曾使多少晚来的学子陷入前人法则和程式而不能超越。林涛显然明白,“造化为师”的根本原理,在会心于古人的同时,更加重视取法自然。他十分注重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形象,在大量写生的基础上提炼素材、积累脚本,致使下笔之际,花木神采和鸟兽形貌均发自心仪,从胸臆中自然流淌出来,汇为绢素上的鲜活生命,经过长年的临摹与写生,在掌握了花鸟的客观状貌之后,林涛在造型与立境上达到了率心任意的熟练程度,也能从容地把握画面落成的火候,使作品焕发出天成的气象。

林涛的花鸟作品有种宏大的精神,这是他在艺术语言上大瞻探索实践的结果,传统工笔花鸟往往以精细取胜,而林涛则将水墨技法与工笔效果结合起来。将大面积的设色渲染与主体形象的精勾细刻结合起来,他的画作通常以水色铺陈背景,形成全幅统一的色调,花鸟形象生长在浑茫的背景这中,时隐时现,穿插跳跃,形成一片灿烂而活跃的生机,那是画家年轻的生命热情的折射,也反映出他怀抱自然畅怀吐纳的自由心态。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山到秋深红更多 175x90cm



野山谷 175x90cm
林涛艺术评论节选

“林涛的花鸟画色彩灿烂,一片热烈气氛,他承继传统工笔画在写生基础上的写意精神,融合了西画的某些观念和技巧,着眼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努力探讨工笔重彩画的现代形态。不同于一些人把绘画的现代形态与传统割裂开来的做法,他在元明清花鸟画的研习临摹和意会上,下过实实在在的苦功夫。临摹是掌握经典作品中的语言技巧,意会是领略其艺术风采与审美理想。我觉得,林涛以其敏锐的感觉和领悟能力,体会到构成传统花鸟画风范的两个基本要素;写生的技法与写意的精神。林涛十分重视对自然物象细致的观察,在大景写生基础上积累素材,各种花草鸟禽形态烂熟于心,画来自由舒畅,毫无阻碍。”

“……林涛从工笔重彩入手,将其色彩的绚丽、丰富和形的写真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从写意花鸟画中吸吮养分,在形与色的交织中渗透写意的神韵。他十分重视对客观物象细致的观察,注意细节的真实,因为生动的细节是一幅画的出彩之处,决不可忽略。但一切细节只有贴切地服从整体,构成统一的画面,才能显示其艺术魅力。林涛善谙此道,他既有宏观把握客观物象的能力,又有驾驭整体局势的本领。曲折有致、舞动飞扬的线条,形与色组成的块面,相互交织,相互衬映,在热烈而朦胧的氛围中,被他描写的物象,或花卉、或鸟、鱼,或善良的豹,主体清晰、鲜明,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予人以完整的审美感受。”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独步山野 170x90cm


阅读(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