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
2017-7-30
潮望艺术网
2017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全国巡展成功举办。
展览于3月18日在安徽芜湖市博物馆首展开幕,于5月20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高小华美术馆第二站巡展开幕,于6月18日深圳大学美术馆第三站巡展开幕,于7月22日在河北邯郸韩玉成美术馆第四站巡展开幕。展览的巡回展出广受欢迎,并得到同业人士一致肯定与好评。
安徽首展开幕式现场
成都巡展开幕式现场
深圳巡展开幕式现场
邯郸巡展开幕式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在综合材料绘画方面,特别是开展丹培拉绘画的研究与教学已近三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实践上具有重要成果的艺术家,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此次巡展主要展示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艺术工作室20余年来在丹培拉绘画、综合材料绘画的教学、研究与创作方面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参展艺术家主要为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艺术工作室历年来培养和涌现出的优秀艺术家,共展出百余幅作品。展览由邵大箴、张晓凌、高小华、陈向兵、李向明担任学术主持,张元、宛少军、萧煌联合策展。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胡伟、副主任张元,安徽省美协主席杨国新等嘉宾参观展览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元亲自导览
综合材料绘画属于绘画范畴,综合运用多种物性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材料是绘画得以存在和表现的物质载体,任何绘画创作都离不开特定的材料,因此综合材料绘画重在材料。
综合材料绘画是以材料为手段和目的相统一的绘画。它符合绘画的一般规律,它以展现主体的思想感情为依归,这就决定了综合材料绘画不可能是为材料而材料。在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中,材料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二者可以获得高度的统一;也可能是以新颖的材料特性作为崭新的形式语言来表现独特的主体感受;或者是开拓未曾表达过的新的意象和意境。由此,不以表现主体意图为目的的材料表现,即便如何的超迈,也难以呈现出艺术的真正魅力。同时,既然称为综合材料绘画,其材料的运用和表现效果也就基本限定在二维的平面中,这也就自然地与使用现成品的物质材料作为表现手段所构筑三维空间的装置艺术拉开了距离。综合材料绘画只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作为架上绘画的一员,展示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的创造力。
观众仔细观看张元教授作品
展览现场游人如织
观众参观热情高涨
本次展览有着明确的学术导向,呈现了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材料绘画,并在各站巡展之际,积极促进地方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学术团体建设和相关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安徽展出之际,安徽省美协成立了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在四川展出之际,四川省美协成立了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在深圳展出之际,深圳市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同时举办了“深圳综合材料绘画首届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在河北展出之际,邯郸市美协成立了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并同时举办“首届邯郸综合材料绘画邀请展”。此外,不少省市美协的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也正在酝酿和筹办之中。这些地方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的成立,并开展的相应学术活动,把更多有志于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艺术同仁团结在一起,将有利于促进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从而营造良好多元的学术氛围和发展环境。
安徽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成立大会现场
四川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成立大会现场
邯郸市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成立大会现场
另一方面,各地巡展配套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艺术对话等交流活动,加强了综合材料绘画各地同仁及爱好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例如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六安皖西师大美术学院,以及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成都大学美术学院等学校举办的学术讲座和对话交流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师生参与互动,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综合材料绘画的兴趣。这种对话也给学校开设的综合材料绘画相关课程带来了更多的新鲜信息,提升了认识。更重要的是,展览有力地促进了综合材料绘画在创作方面的学术交流,诸多从事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艺术家利用展出的机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相互得到借鉴和启发,加强了彼此的联系。
专题讲座
学术对话
综合材料绘画爱好者认真学习聆听
综合材料绘画,以其灵活自由的语言表现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专业院校高校教师和社会独立艺术家的青睐,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等,一批优秀的艺术家涌现出来,他们在综合材料绘画上所表现出的才情及创作成果,展现了综合材料绘画特有的艺术魅力,对丰富和拓展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语言和价值追求,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的综合材料绘画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远,但却表现出令人惊喜的创造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期待中国当代的综合材料绘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展艺术家
张元、曹吉冈、宋学智、唐承华、
班福臻、陈艳麒、崔齐、党朝阳、冯劲草、郭凯、格根塔娜、葛强、顾颖、胡勤武、胡赛·额尼斯、哈森、黄怡争、贾炜、贾善国、康昌美、李学峰、李刚、李强、李耘燕、李珂、李健、李向明、刘鑫、刘梅、林海、马超群、瞿倩梅、曲鸽、石小波、舒艳红、谭玉涛、吴晓明、汪三林、王树琴、王琦、王铮、王馨曼、王宽、武玉宁、夏理斌、肖颖、徐公才、杨正勇、叶勇、郑峰、邹明、邹琼辉、张勇、张余乐、张玉磬、张云霄、赵玉强(按姓名拼音排序)
部分参展作品
张元 《红荷湿地的记忆》 120×120cm 2016
曹吉冈 《秋山静月》 120×120cm 2017年
宋学智 《今年、地标》 360×240宽×120下宽
唐承华 《天边的云彩No.31》 90×9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1年
班福臻 《望珍》 65×65cm 综合材料(丙烯、丹培拉) 2004年
陈艳麒 《物质定律之二》 80×60cm
崔齐 《靓》 160×90cm 油画、综合材料 2015年
党朝阳 《舞者》 100×100cm 2012年
冯劲草 《脚步》 200×400cm 2013年
郭凯 《雾雨》 80×100cm 布面丹培拉油彩 2016年
格根塔娜 《空系列》 90×31cm 综合材料 2012年
葛强 《龙文1》 70×70cm 纸本综合 2017
顾颖 《天地玄黄•薑》71.5×76.5cm 特种纸水墨 2015年
胡勤武 《虚空系列》 150×120cm 布面丙烯
胡赛•额尼斯 《望经-春至》 160×120cm 木板坦培拉综合材料 2016年
哈森 《永和九年-雅集设计》 170×360cm 2017
黄怡争 《cup2016-2》 120×120cm 2016年
贾炜 《大梁渡》 90×120cm 2013年
贾善国 《对话记忆系列之五》 180×54cm×3 综合材料 2011年
康昌美 《自然A-11》 70×97cm 2016年
李学峰 《物语之铁器时代》 120×40cm 综合材料 2009年
李刚 《十字路口》 33×41cm 2011年
李强 《银.向上向上》 300×200cm 2015年
李耘燕 《彼岸生——安岳茗山寺第三号窟》 100×100cm 2014年
李珂 《灰色记忆-红 2》 120×100cm 2015年
李健 《坐着的人》 60×60cm 2014年
李向明 《故园唱晚B》 60×60cm 2012年
刘梅 《骑自行车的人》 120×93cm 2012年
林海 《烟岚云岫》 50×60cm 2016年
马超群 《秩序》 50×70cm 2016年
瞿倩梅 《满江红》 244×122cm×2 综合材料 2011年
曲鸽 《梦遇》 120×90cm 综合材料 2012年
石小波 《岁月有痕》 90×70cm 2012年
舒艳红 《纸上艺术》 54×77cm 2014年
谭玉涛 《凝视系列——他者的肖像-1》 80×150cm
吴晓明 《虚境系列18》 40×10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汪三林 《徽州遗韵》 160×180cm
王树琴 《残碑系列之二十》 27×23cm 丹培拉综合材料 2012年
王琦 《在有序无序之间06》 130×105cm 2005年
王峥 《空濛之三》 190×190cm 板上坦掊拉 2008年
王馨曼 《乱花渐欲迷人眼》 60×60cm 2016
王宽 《残·忆》 25×20cm 2014年
武玉宁 《视觉碎片》 60×80cm 2013年
夏理斌 《江南印象系列—横井巷》 120×12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肖颖 《幻像》 60×50cm 2016年
徐公才 《暖春》 80×100cm 2014年
杨正勇 《流动的时空》 90×120cm 2016年
叶勇 《节气•秋分》 110×110cm 2017年
郑峰《网痕 》120×100cm 2017年
邹明 《结》 200×200cm 2015年
邹琼辉 《美的历程》 240×200 cm 2014年
张勇 《听声》 70×90cm 2009年
张余乐 《守望》 60×6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年
张玉罄 《染红的勋章》 180×100cm 2017年、
张云霄 《物象系列之一》 50×50cm 2016年
赵玉强 《破裂》 24×41.5cm 2013年
图文/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
编辑/杨雷;审校/咸懿
阅读(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