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评翁振新水墨写意人物画

2018-3-23  潮望艺术网




翁振新,男,194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并留校任教,后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物画艺委会主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第九届全国美展评委。长期潜心于高等美术教育、中国人物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其作品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和地域特色,无论是主题性的宏大叙事还是唐诗宋词的现代演绎,都显示了自然雄浑的新写实风格。作品连续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及其他国家级展览,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览最高奖银奖等国家级奖项和福建省政府文艺百花奖一等奖等奖项。


刍评翁振新水墨写意人物画 ——读《翁振新画集》

图/翁振新 文/杨启舆
历史上福建的人物画家不少,在明代,莆田曾鲸的肖像写真在画坛独占魁首,清代的上官周与黄慎,则以画历史人物和民俗题材享誉,为中国绘画史中的佼佼者.后继者,则有近现代的李霞,李耕、郭梁、黄羲等人,尤以李耕的罗汉画自辟蹊径,用毕生精力,综民间及古代道释人物画,发展用文人画写意笔墨来画罗汉人物,独具匠心,别成一格,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莆仙地区,传人不少.特别是对外开放后,以民俗罗汉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作画为业者以千计,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市场,为国内罕有。艺术商品化后,解决了众多人的生计,但如果站在艺术的高度来审视,则令人憾惜和担忧,福建流传了几代人的优良传统人物画艺术的精髓,由于商品化的冲击与染体,已面目全非,湮没殆尽,且伪造名家假画成风,有待有志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奋起拯救,复兴与弘扬。




李耕作品

翁振新莆田人,自幼受这一优良传统人物画的熏陶,进福建师大美术系就学时,一直潜心中国写意人物画,毕业后留校工作,后又赴浙江美院深造,他从事人物画教学已二十余年,在长期肩负行政领导工作的同时,孜孜不倦,勤奋于创作实践,深感作为一个福建人物画家,必须负有历史的责任,使福建的写意人物画争誉画坛,再度辉煌.他多年来在实践中探索,修炼,升华,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继作品《无声的辉煌》人选全国八届美展后,96年在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中,从各省市自治区选送的一千三百件作品中严格筛选评比,他的作品《磐石无语》名列榜首,获得银奖(此次评选未从银奖中评出金奖,银奖即相当于一等奖),难能可贵。为福建中国人物画的复兴,冲出了藩篱,争得了盛誉,当了先锋,立下了汗马功劳。



《磐石无语》170×190cm 1996年

《翁振新画集》的出版,展示了他多年追寻艺术殿堂的轨迹。面对当前的中国文化现象,一方面应思考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弘扬,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对外开放后,西方美学观念的冲击,不少青年画家,出于对传统绘画封闭保守的逆反,一头栽进西方的艺术堆里择取出路,探求形式上的变异成为时尚。艺术商品化后,诱惑了不少以画为业者,为了投好市场甜俗需求,放弃了审美品味。在貌似繁荣,内隐纷杂,良莠难分的局面中,画家如何选择自己的路子?如何定位?是一个严肃问题。



《无声的辉煌》216×176cm 1994年

翁振新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他坚决选定的是贴近生活的写实写意人物画风.从写实的要求来看,传统人物画造型能力的退化是其致命弱点,因此,他坚持对人体写生的训练.在写生中他不是素描加笔墨一路,而是以写意为标准,运用书写性的线与笔触,简约概括人体结构,虚浑与实在相济,随机自如地用笔墨挥洒,微妙地表现人体的体质感。再施以淡彩、淡墨、及水分的叠染,使画面清新,含蓄,富有层次与节奏,他画的人体画,简中有繁,抽象中隐存具象,有准确深入的写实功夫,但又富有笔情墨趣与风韵,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写意人物画的表现语言,成为他创作写意人物画的坚实基础。



《退休教师》136×68cm 2002年

为了从传统人物画中体验精髓,他创作了不少历史人物和民俗题材的古装写意人物画,他深悟“传神”真谛,在怀素、张旭、诸葛亮三幅人物画中,同是侧面造型,手持毛笔书写,似有雷同.但细审则三人个性全异,一个是苦苦修炼虔诚的和尚,一个是以“颠”称世,狂态十足,另一个则是沉静多智、忠贞的形象,这在古代人物画家中是少有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传统人物画要求“神形兼备”,形与神的契合不在于真实,而是追求“意象”,要调动各种表现因素达到这一要求.《李铁拐》与《将相和》两幅作品中就成功地得到体现.李铁拐的《醉》,一方面表现在面部表情上,而更重要的是那个夸大了的酒葫芦和稀里糊涂的衣褶笔触,以及随意点上的一些无序的淡墨,以及款字的扭曲笔意,似乎能使读者嗅到遍席酒香。而《将相和》则是另一番严肃场面,用相对严肃结实的写意线条和色块,概括了面部表情及人物的身份与年龄特征,以强化人体动势来表现双方的谦逊与挚诚。画幅左上以瓦当画象龙纹相衬,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这是两幅形神兼备成功之作。其他作品中,如表现雅士的豁达无羁,或宫廷仕女的悠闲高贵,都突破了传统人物画中的陈套模式,使在画古装人物的艺术处理上,既表现的是古人,而画面却富有现代意味。闯出了一条属于翁振新他自己的既有继承,又有开拓精神的古装写意人物画的路子。




《春江花月夜》136×68cm 2003年



《伯乐相马》152×83cm 2002年

翁振新的现代人物画的成功,即在于他具有严格的基础训练,和对前人优良传统的继承再加上深入体验生活而取得的,他始终坚持写实写意的信条,但又不拘于单纯的笔墨衣褶程式符号。他选取题材具有地域特色,最爱表现惠安劳动妇女和闽西老区群众与红军。他曾深入实地搜集大量素材和速写,在速写中,观察捕捉瞬间的人物形神契合的特征,《惠东集市的女人们》长卷中,就体现了他具有敏锐快速地观察感悟力与表现能力,一群劳动妇女聚散有序,虽然大都不是正面描绘,但由人物的各种动姿组合,似乎能听到妇女们在交易中的谈话声与嘻笑声.背景一片空白,单纯的黑白反差,使读者想到市场空间是一片阳光灿烂。



《崇武渔市》180×97cm 2013年



《渔市海韵》208×190cm 2014年

他的代表作《磐石无语》是《无声的辉煌》的变体与升华,惠安妇女承负着其他地区由男人承担的全部重活,当他们休息时是那样俊秀,但他们干起活来则雄姿英发,一身具有阴柔与阳刚二重个性,为国内罕有的女性.翁振新正是抓住了这一特殊美感,在画面下安置了两个刚换班休息的妇女正面形象,而在画面的上部,则是一组肩负沉重担石的妇女背影,全幅造型严谨,但笔墨却很松动,动与静的对比,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照应,朴素无华单纯的黑白反差,使主题鲜明突出,充溢了惠安妇女劳动时的坚毅与乐观情绪,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一幅感人的佳作,在用水墨写意写实表现现代人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另一幅《郎当红军妹支前》则另有情趣,送郎的那位妇女与参军的郎君相对默默深情,无言胜有声,线描简略,但概括得栩栩如生。略有夸张的动势强化了农民纯朴的气质,一组一组忙碌不停的妇女以及用淡墨老宋体印刷的报导支前的报纸作底,表现了当时的时代和革命热烈气氛,是一幅构图新颖的民俗风情画。



《郎当红军妹支前》380×220cm 2011年

古代文人画,常由诗书画印组成一体,但各就各位,要求互相配合构成画幅的总体效果,而翁振新则一变而将文字书法填满所有的空白处来衬托主题,使读者既看画又看字,绘画只能描绘某一空间构成的瞬间,而文字则可表现有关主人翁的时间记述,求得二者有机构成又相得益彰,是翁振新在构图形式风格上的独异创造,《陈嘉庚》一幅即是其代表作,在不少画幅中,时而都常见到这种手法的运用。



永恒》170×95cm 2001年

翁振新正值壮年,青春焕发之际,他有稳重、沉静、平和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排除干扰,追寻属于自己的艺术目标,使他在写意人物画领域中,取得了卓著成就,任重道远,预祝他在艺术征途上辉煌,再辉煌。

阅读(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