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滋龄:素甘淡泊心常泰
2017-6-8
潮望艺术网
杜滋龄:素甘淡泊心常泰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当今中国画坛,杜滋龄是一位成功的现实主义的中国画人物画家。
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贴近生活、反映时代、赋予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体现出了对生活、对生命精神的深刻感悟,也体现出了他对艺术虔诚、执著的追求。在艺术创作中,杜滋龄始终将自己置身于生活之中,对待艺术的态度一如他的生活态度:平和、自然、敏锐。对生活的平视姿态使他能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表现的冲动,从真实的感情出发进入创作领域。或许,这就是观众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亲切感和被感动的缘由。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自身的行为来影响他的学生,这无疑是对艺术纯粹性、崇高性的严肃维护。
《草原盛会》105×138cm
近几年来,杜滋龄的创作形式在不停地转换,唯一不变的是他的创作理念。诚如他自己所说:“绘画是他生活里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就如同鸟儿需要天空、鱼儿需要水一样。从艺几十年来,我感到绘画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我始终以极大的热情面对火热而多彩的现实生活,去观察、去体验、去积累、去创造,把对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当作一项毕生的事业来担当。”
《旦知拉毛姑娘》 60×49cm
杜滋龄强调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作品,什么风格的作品,什么形式的作品,什么艺术门类的作品,它最终还是要让人们受到启发,受到教益,或是给观者带来一些精神上的愉悦。这种精神和创作思维在他的作品上有很明显的体现,如《帕米尔初雪》、《帕米尔之秋》、《古老的歌》、《大漠行》、《塞纳河之秋》、《中东风情》、《山民》、《舞蛇》、《卡拉奇妇女》等等。
《灯节社火迎新春》185×145cm
杜滋龄能在反映现实主义创作题材上取得如此成功,和他极其深厚的水墨造型功底是分不开的。
其二,杜滋龄早年创作连环画方面所取得的丰富经验,使他能熟练地运用笔墨造型技法,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能力。
其三,杜滋龄对速写的重视程度是一般人物画家不能比拟的。多年来,他以早年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时拜师学艺的叶浅予、黄胄诸先生为楷模,养成的走到哪里话到哪里,速写本从不离身的习惯为他的人物造型夯实了基础,也成了他提升艺术修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当代名家中受益于此的大有人在,
其次,在创作之余,他喜欢读哲学方面的书籍,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就是他常读的一本书。他说:“用哲学的观点回顾自己的过去就会发现,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有艺术。作为艺术家,应该掌握一些哲学。哲学能让你聪明,对你在审美、激发情感方面有作用,谁掌握得好谁的进步就快。党政干部要运用,艺术家也要运用。”
《光明使者》68×136cm
作为一位在美术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杜滋龄先生始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的同时,坚守着做事的认真,坚守着高尚的艺术情操。他强调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遇,艺术家都应该保持不骄不躁的本色,不能妄自尊大。
197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时,导师李震坚曾对他说:“为人处世一定要正派坦诚,在艺术上要不断增加学养,向前辈学习,更不要说妄语。对待艺术,不仅要努力向传统学习,吸收姊妹艺术的营养,还要对西洋绘画的精粹进行适当学习和借鉴。 ”并把自己用的调色盘(那种医院里放注射器用的搪瓷盘子)赠与他作纪念。导师给予的启迪和力量极大地影响着着杜滋龄对艺术的追求和发展。时至今日,他用的调色盘还是当年李震坚老师送给他的搪瓷盘子。
《牧场之冬》291×145cm
杜滋龄常说:“前人的许多东西都是需要继承、需要珍惜的,一个画家,只有把前人的一切好东西继承下来,才有资格谈发展和创造,千万不要以为创新就是随意的标新立异。 画家一定要不断磨炼,不断丰富生活内容,寻找到适合表现自己审美旨趣的艺术手段,才能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觉的优秀作品来。我现在七十岁了,有点进步也是一点点悟出来的。”
《羊年品羊》115×105cm
由于杜滋龄在美术界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地方的老板花大价钱请他去画画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而通过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一些活动,与有责任心的一些企业携手,把所得善款捐给一些贫困地区兴建学校或是解决一部分困难人群的生活问题。类似的公益活动,杜滋龄总是积极响应,少有拒绝。他说:“虽然两种情况同样是在纸上作画,意义却不同。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的社会更温暖、更和谐贡献一分力量,要远比谋取个人利益有意义得多。”
《父女俩》96×89cm
由于杜滋龄性格上超然达观的态度,由此,他笔下的水墨作品亦呈现出生动而丰富的神韵与气质。那些生命与笔墨交织在一起得鲜活形象,无不展现出一个时代大家的风范和气度。
阅读(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