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
2017-5-19
潮望艺术网
图写意山川,寻油画之道
——范迪安的风景写生创作
文/余丁
范迪安,一个艺术界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仅是因为他曾经做过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还是由世界50个著名美术馆馆长组成的国际当代艺术博物馆协会的唯一亚洲成员;他曾在中法、中意、中德、中俄、中欧文化年担当中方首席策展人和艺术总监,也曾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艺术史大会在中国举办等重要项目的推动者……他,几乎就是国家艺术形象的代表之一。
作为馆长、校长、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为当代美术撰史、为国家艺术代言、为中国文化全球传播与推广,占去了他大部分时间;回到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院长后,范迪安又致力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与重构,和同事们探索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美术大学。然而,作为一位油画家的范迪安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他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科班出身,后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从此走上了艺术史研究的道路。在紧张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坚持作画,最近十多年积累了数百幅油画,这些作品不是在画室里画出来的,而是走向生活,面对自然风景进行的写生创作。他作画也如对待日常工作一般勤奋,作品数量之多、在写生中尺幅之大,令美术界同行们敬佩。
范迪安深谙国内、国际艺术发展的趋势与总体格局,这对于画家的他而言,既是优势又是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外来画种,油画如何植根于中国的艺术土壤,如何与中国的现实和文化相结合,是他从研究油画到创作油画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在他看来,写意应该是中国油画的一条必然之路,作为一个有着不间断艺术历史的大国,在中国绘画、书法、建筑等视觉艺术当中,甚至所有的文学艺术的各种题材和门类,都贯穿了写意这条主线,也可以说,写意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总体特征。写意既包含了艺术精神、艺术观念和观察世界的方式方法,也包含了在油画上的艺术形式探索。范迪安认为,所有这些探索,最直接的价值是使画家的风格面貌拥有时代总体的学术方向。
范迪安先生在写意油画这个大方向或者维度中,探索了自己的经验和具体的语言,特别是把对中国文化的关切与对油画本体的关切有机结合起来。他以山川为题,以写生为务,把为天地立心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和知识分子的使命。他走茶马古道,穿林海雪原,访长征胜地,踏青藏高原;他写巍巍太行,绘黄河激流,图海丝盛景,画东北沃土。在他看来,写意和写生两个词都以“写”字当头,一个讲“生”,一个讲“意”,它们的内在是共通的。对他而言,写生是不断锤炼自己意向表达的重要方式。面对大自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大自然可能有万千气象让人感动,每一幅作品只能取其之一,由此在自然面前去感受,尤其是在自然面前形成自己提取物象的方式方法,进而组成画面的结构语言。写生应该是写自然之生机、天地之生气,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一点,意也就在其中。由此,他的画面,取大山大水,致辽阔广大,尽草木精微,察色彩冷暖,重笔触空间,力图把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与写意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范迪安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书法之道,他自己也长期将书法作为涵养心性的方式。他深知中国的艺术理论讲风骨、气韵、格调,强调大自然的万千景象与人的精神品格、精神气质或者说精神个性之间的关联。什么样的性格就可能看到什么样的山,看到什么样的山可能在画面上体现什么样的性格。就在这样宽广的维度上,需要的是进行更多的提炼和升华,使得中国写意内涵与油画的表达形成更多的内在关联。因此,精神与品格,是范迪安先生油画创作的终极追求。
当然,他对油画本体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油画从西方传来,在前现代与上溯的古典时期,基本上是一个具象的或者写实的系统,主要是以比较科学的空间色彩和明暗来形成它的视觉造型体系。进入现代以后的一百年,整个西方以抽象艺术为主脉,或者说景和物的退场导致了人的主体、主观更加张扬。在西方的正反两极变化中,中国艺术家可以学习和借鉴许多经验,但是当我们面对中国强大的写意文化传统的时候,他认为在中国油画界或者美术界出现的不应是一种断裂式的变化,而应是更加有机、内在地进行融合、转换与创新。为此,他不仅以自己的油画创作践行学术理想,还推动了中国写意油画研究群体的许多学术活动,希望在油画的版图里构建中国学派,使之在世界艺术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品欣赏
清明
湖畔写生之七
帕米尔高原石头城
惟余莽莽
谷雨
礁石浪痕
黄河紫烟
北方秋天的田野
巴黎近郊的牧场
阅读(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