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美术撷英-蓝达文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5-11-3  潮望艺术网



蓝达文,畲族,福建漳浦人。
95 年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毕业,2008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漳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共青团漳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美术作品先后选入全国第八、九、十一届美展,全国第五、六届体育美展,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第十三届群星奖银奖等全国大展并获奖。
主持创作福建省近代重大历史题材壁画《青春铸警魂-------漳州110》,并漳州市第五届百花奖一等奖。)
美术作品被中国体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术馆及国内外画廓、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副主席林丰正等单位个人收藏。
曾在《美术》、《新美术》、《美术观察》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闽南师范大学专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漳州民间木板年画研究》,《闽台民间剑狮研究》,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闽台民间宫庙彩绘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闽台民间木板年画研究》等课题。

1994年  重彩画《嬉童》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1999年  重彩画《闹春》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
2000年  重彩画《大地沸腾》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第五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2002年   中国画《欢天喜地迎奥运》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迎奥运中国画大展
2004年   重彩画《大地沸腾》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获银奖
2005年   重彩画《春潮》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第六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2005年   重彩画《春涌》入选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系列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2006年   重彩画《春潮》参加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中国体育美术精品展”,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9年   漆画《土楼盛世》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2010年获漳州市第六届“百花奖”一等奖。 
2009年  作品《土楼情》参加台湾“海峡两岸岩彩画展”,并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
2009年 《童嬉》获福建省高校教职工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0年  作品《土楼吉日》获福建省首届高校美术教师作品展优秀奖。
2010年  福建省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美术作创作《青春铸警魂-------漳州110》大型壁画创作
2015年  作品<<大地奇观>>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总序
     民间艺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常常不登大雅之堂,只有读书人画的画才被称为艺术,比如人人皆知的文人画,民间艺人的实践活动只是作为一个附带的生活现象被少量提及,所以,中国的美术史基本上是一个以正统的画家、文人写就的历史。事实上,放眼人类文明史,对民间艺人创造的轻视在西方国家也如此,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追寻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客观上,古典文化主要是由少数统治者、贵族、文人等群体管辖并占有的一种精神生活,其中包含了这些群体对艺术的价值取向、是非判断,对民间艺术的不屑一顾是很自然的结果,其内含的不平等的价值理念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卓绝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之后,文明进入了现代形态,对自身认识的价值导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承认并相信人是生而平等的。由此,而演绎出尊敬每一个人所做出的各种创造和劳动,那么对民间美术的重视、尊敬以及研究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西方近现代以来逐步加强了对民间艺术的考察与研究,以至于形成了分门别类的研究领域。我国的许多艺术家、理论家也应然随此文化潮流,加入这个领域之中,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发掘、整理、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蓝达文利用他土生土长的优势,深入了解闽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并为此撰写了《闽南民间美术撷英》专著。其中分别对闽南民间雕刻、闽南民间木版年画、闽南民间绘画、闽南民间剪纸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地理位置上,闽南地区指福建省东南部的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紧靠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对。温和的地理气候使其物产丰富,亚热带植物四季常春地生长在闽南地区。海洋性气候是闽南的主要生态环境。这一有着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文情怀,那里的人民热情而浪漫,善良而淳朴,且富有个性,这可以从出 生于闽南的大文学家林语堂幽默、善意、妙趣横生的文风中领略到闽南人的性格。闽南的民间艺术也有着同样的风采。《闽南民间美术撷英》几乎囊括了闽南地区各种民间艺术,并能一一道来各个门类中的奥妙,其中关于民间雕刻这一章更让人不忍释手,而“剪瓷雕”这一节尤为凸显闽南风味,我们可以看到闽南民间艺人在中国大屋顶的建筑之上,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灵动、夸张的屋脊造型反映了闽南人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特有的装饰材料和工艺体现了闽南人心灵手巧、充满智慧的艺术天赋;绚丽、大胆的色彩搭配在体现热爱生活的同时,也烙下了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环境下多彩的自然风貌。
     《闽南民间美术撷英》图文俱佳,许多材料都来源于作者的第一手资料,把富有地方和个性色彩的闽南民间美术较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闽南民间美术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史料和文献价值。书中以客观朴实的眼光进行观察,以实物、史料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梳理、研究,使该书具有了科学性;以平等、关爱的精神,诚恳的写作态度,体现作者尊敬、肯定闽南民间艺人的艺术创造,字里行间时时洋溢出现代的人文精神。
     自从毕加索吸收非洲木雕艺术手法运用到他划时代的艺术创作中,成为民间艺术影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滥觞,至今,现代的艺术家重视、学习、融合民间艺术已经是一个常态。我相信,蓝达文这本专著对关心、喜爱民间美术的艺术家而言,是一份不可缺少的艺术文献。                                       

林逸鹏      2014年9月于南京师范大学(序者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穿越千百年的风雨,承载无数代先辈的寄托,我们在生活中传承着美,也在生活中创造着美。
    闽南这方热土孕育出的民间美术之花,活色生香,长盛不衰,是地域文化传统的标志之一。莲花池山的先民的双手砸击石片,创造了闽南地域的第一件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品。汰溪边的悬崖上,“仙字”斑然,意象灵动,令人遐思。自晋代以来,北方汉人南下,移居于斯,河洛文化与闽越文化、楚文化、吴文化以及外域文化相撞击、相融合,于是有了文化的层层积淀,有了艺术的组组绽放。
    闽南文化本质是发展于本土的草根文化,其主要文脉是数以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民间美术恰好积存了其中大量的精华,如雕刻,雕塑中的木雕、石雕、灰雕、剪瓷雕、泥塑、彩塑等美轮美奂。而丝织品的刺绣、提花等工艺也是冠绝一时。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及其配偶所穿服装中的“漳缎”,源自闽南的“天鹅绒”提花技艺,已为专家所共识。木偶、傩具的形象,剪纸的图案,木版年画中的人物,无一不是闽南人审美志趣的体现,也是闽南人表达伦理教化和趋吉避邪心理的自然诉求。民间美术和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一方百姓生存信仰认同和群体心理凝聚的精神载体。
    闽南民间美术让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感受到山野风味、乡土气息、世俗特色,感受到多元文化融合而生成的别样情趣。其主要艺术特点可归纳为:
    一是材质的土文化。无论木雕、石雕、瓷雕或是彩雕、泥雕等均取材于本地,樟木、龙眼木、荔枝木、重阳木、花岗岩、九龙壁、漳瓷瓷片等。因质赋形,巧色立意,反映创造者的匠心。
    二是内容的生活化。闽南文化的本质是草根,是下层民众的生存理念和思维习惯的集中反映。闽南民间美术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日常百姓的生活细节纷纷进入创造者的视野,如海边的捕鱼抓虾入剪纸,田间地头的耕作入年画,时岁民俗的图案则在日用器皿上随处可见。闽南人热爱生活、赞美生活、渴望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怀由此展现。
    三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除了各种形式的雕刻、雕塑、绘画外,在建筑上还有灰雕、壁画等,年画有门神,葫芦状、连环状以及黑纸印制的辟邪画。另有临海地区特有的海柳雕、具雕、墨鱼骨雕,山地的根雕、砖雕……许多艺术种类为它地所没有,其独创的艺术形式是闽南民众的灵性巧思的折射。
    闽南民间美术在传统社会曾有过熠熠光华,至今仍葆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对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由于处山野边鄙之所、出工匠村夫之手,免不了为饱读经书的士大夫所漠视,为官修史书所遗阙。这一优良文化资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发掘、传承和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有的随岁月的迁移而濒临消失,使人为之抱膝长叹。
    今有蓝达文等美术界高人,回眸历史,关注乡土,衔接当下,有望使闽南民间美术重放异彩,幸甚!幸甚!
    达文君身为高校教师、画家,理论修为和笔下功夫了得,由他收集、梳理、研究、归纳的《闽南民间美术撷英》视野开阔,述评得当,观点新颖,为我辈打开一扇民间艺术之窗,吹进一股清新之风,让大家能较具体地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独特风情,感受到千百年来积淀于民间、传播于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醉人醇香,实是功德无量。
    当然,如假以时日,作者能更深入地研究这些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揭示与河洛文化、楚文化、越文化、赵文化、外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传承、传播的路径,则更具学术感染力。另外,尚有一些罕见的民间美术种类也有发掘整理之必要,如漳州棉花画、东山的墨鱼骨雕、闽南传统民居的砖雕等。相信达文君会以画家的如炬眼光发现其中蕴含的美的律动,再推介给我们,让大家更广泛、更全面、更系统地领略闽南民间美术的无边风月。                                                  
 郑 镛    2014年10月(序者为闽南师范大学教授) 






笔者创作的部份作品

笔者为漳州市芗城区交警大队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壁画浮雕



笔者主持创作福建省重大历史题材壁画《青春之火铸警魂—漳州110》




壁画石材浮雕,笔者为蓝氏宗祠设计《畲族组图》,壁画长36米,高1.8米,分12个主题,讲述畲族盘、蓝、雷、钟授姓故事,记录了畲族迁徙到繁衍的过程。



《畲族组图》局部
 

《土楼》



笔者到台湾参加学术交流



采访晋江农民画家许建宁


考察华安南山宫彩绘装饰艺术



走访木偶雕刻大师徐竹初先生
 


在浙江景宁畲族县采风


考察诏安武庙装饰艺术


后记
    出生于闽南畲族乡的我,生活在农村,从小受着闽南民俗文化的熏陶。从少年时在宫庙彩绘上的稚嫩之作,到后来参与畲族祖庙的历史组图设计,民俗文化带我走进了绘画,对绘画的热爱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着闽南民间美术的魅力,每一次创作都仿佛是与千年以来的闽南民间工匠进行着精神的交流。
    绘画是我一生所钟爱的事业。我从民间而来,我也一直坚守着“向民间学习”的理念。在创作中,我非常注重对民间美术元素的汲取,经常将这些元素运用到我的设计实践中,也曾参加过一些全国大型的美术展览,得到非常好的反响。为此,我曾想将这给我提供了无数创作灵感的闽南民间美术整理成书,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闽南民间美术,并通过它们来了解其背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今愿望实现,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回想这几年来的点点滴滴,恍如昨日,却在眼前。
    五年多来,我奔走于闽南各地之间,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文物及民俗等资料的收集,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自已研究的文稿及拍摄的照片整理成书。本书内容涉及了闽南民间雕刻艺术、剪纸艺术、木版年画、民间绘画等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论述了闽南民间工 艺的现状以及保护与传承、闽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与交融等问题,同时提出了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但鉴于学力所限,难免存在疏漏,还请方家不吝批评指正,以待来日继续完善。
    在此,感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逸鹏教授,多年来对我在专业上的传带与悉心教诲。感谢我校郑镛教授、王建红教授从闽南文化的资料提供上到研究过程,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感谢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领导、老师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感谢闽南师范大学对本专著出版的资助。最后,感谢为这本书的出版给予支持的所有老师、朋友们。
    本书有些图片由于是在平时的采风或考察过程中所拍摄,当时未注意图片中所涉人物肖像问题。现因为图书出版需要用到这些图片资料,又由于出版在即,来不及再现场拍摄,所以不得已才用之,敬请所涉人物能予以谅解,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蓝达文  2014年11月于闽南漳州   

阅读(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