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意画及其意象特征
2018-11-17 王少华官网
正确领会中国写意画的艺术内涵,并在实践中感悟提高,进而畅神达意,抒发性灵,以期最终能够创造出高尚的艺术境界。本文着重阐述造化心声乃体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从学习实践中领会写意画技巧的规律性,写意画的内涵和辨证表现手法及笔墨神采等,对写意画的意象特征作初步的探讨。

《晴日》 138*44cm   王少华作

写意画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造化心声

人类充满灵性和情感,必须寻求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慰籍,艺术能够愉悦心灵、抒发情感。艺术的发端是人们长期劳动生活的创造,是涵润生活的一种娱乐,是“人类情绪调和或舒畅的一种方法”。艺术是心灵的故乡,发之于情,会之于心。快乐产生艺术,艺术给人快乐。艺术乃情之所依、心之所系,“艺术是情感的产物,有艺术而后感情得以安慰!”所以说艺术乃心之原乡,情感的归宿。书画艺术是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掇取生活的素材,经过典型化的提炼、完善,赋予精神内涵。书画艺术的体验可以陶冶性情,锤炼节操,从而获得精神的升华。高尚的书画艺术能净化
人的灵魂,因此才有“艺术代宗教”之说。

《梅竹》 82*82cm  王少华作



中国画是“无声之诗”,是形式美与情感因素的直接结合。中国写意画艺术表现形式引导人们对世界、对人生持肯定执着追求的态度,力求与天和,力求在现实生活中求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愉悦,在世俗中求得快乐,从有限中超越无限。并从画作中体会画家敏锐的感觉,和新奇动人的想象,进而“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会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达到“天赋本能的和谐”,即古人所谓的由“和”而“乐”。中国写意画的艺术表现,把自然物象与主观意趣融合成生动的审美意象,秉承着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因此,人们可以从写意画艺术的体验中,以期达到心无旁鹜,物我一体、内外相和、礼乐圆融,进入一种“最高度地把握生命和最深度地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实现心灵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双清》 68*69cm  王少华作
写意画表现技巧的规律性

国画艺术的创作实践,必须探讨表现技法,丰富内容形式,借以抒发感情寄托。学习中国写意画的基本技法,探讨表现手法的规律,首先要培养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才能在写意画实践中表现出意趣。其次,要逐渐摸索出一些实际管用的基本方法,从经验中总结写意画技巧的一些规律性的共性特点,使之便于更好的理解和领会,这样才能渐入堂奥。

学习绘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内容上尽量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题材进行练习,加深理解。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表现它们,并赋予高尚品格的化身,它们正好是春夏秋冬四季花卉,更主要的是表现技法几乎涵盖写意画基本的笔法和墨法:白梅圈花瓣练习勾线,红梅点花蕊要藏锋、落点圆浑饱满、浓淡相宜,画老干须抑扬顿挫,出新枝则沉着劲挺;兰叶以行云流水的笔韵拉出飘逸的长线条,花则露锋切入,秀润连绵,灵动活泼。菊花双勾勒花瓣,叶子用中侧锋阔笔挥洒,疏密干湿得当;画竹干用笔宜平直,圆厚劲挺,“干如篆、叶如隶、枝如行草”;这就是书画同源,笔法相通的基本道理。

《赤城霞》70*49cm  王少华作

任何事物都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学习写意画更要加于研究、把握规律,这是领会写意画技巧的关键,如梅干的出枝,概括为“女”、“A”基本笔法;画兰叶起笔时要留凤眼,再依序添加,形成生动自然的一丛丛兰花;菊花以行书的“品”字分布,力求能够掩映生趣,顾盼有情;竹叶以行草的“个”、“介”、“分”、“父”等分别组成,但不要机械排列,才能潇洒灵动、天机活泼。景物配置须安排妥当,不能“杂、碎、乱”,画面要有主次配合和疏密虚实,先有对比关系,再求得协调,以及注意上下关联、气势承接。既要“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又要“疏处不可空虚、还得有景,密处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


《寿桃》 136*46cm  王少华作

3

写意画的内涵和辨证表现手法

在艺术实践中领悟写意画内涵,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作。谢赫关于国画的“六法”,至今仍为画家所遵循:第一为“气韵生动”,它是对一幅成功作品的最高要求,体现出画家的艺术感觉和悟性,以及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气度神采和内在韵味,即精神意蕴,决定着艺术品位的高低。第二为“骨法用笔”,它透露出画家手头功夫修炼的火候与笔性的畅达灵动。第三为“应物象形”,泛指在表现对象方面所具备的造型能力。第四为“随类赋彩”,讲求色彩营造和颜色渲染。第五为“经营位置”,要求注重谋篇布局的整体意识和构图的开合,即:“起、承、转、收”。第六为“传摹移写”,强调描写对象的取舍,准确全面地对所表现的对象特性的把握,做到形神兼备。


《闹春》 68*69cm  王少华作



在总结写意画学习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寻找出基本的辩证法则,具体表现为画面处理的疏密、虚实、动静、开合,用笔方法的疾迟、粗细、轻重,用墨技巧的浓淡、干湿、厚薄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比关系,也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表现手法。而在设色方面:追求淡而沉稳、艳而典雅、浓而厚重,并且淡色求清逸、重彩求古厚。

在写意画艺术实践过程中,要以自然应证自我,而探索自然规律,要以自我观察自然,以辩证的思维特性寻求事物各种关系的和谐。所以说,中国写意画艺术实践最终要由技入道,这个道就是合乎自然的规律,以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为引领,在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领悟写意画辩证特性的精神实质。


《晚翠》 51*137cm  王少华作

4

写意画笔墨形质与神采

写意画最基本的特点是笔墨。笔墨是写意画的生命,笔墨功夫的高低影响着画作的优劣。掌握好笔墨就能够将描绘对象表现得“神似”、“传神”,创作出得心应手的佳作。

首先是用笔。用笔方法不论中锋与侧锋,都要注意起笔和收笔,即无论画直线、曲线、短线、长线,由一笔两笔、直至无穷笔,或是用笔有顿挫、曲折变化,都要一气呵成,“全神贯注”、“力透纸背”,不能有一点迟滞,通过这样练习,才能体会用笔的窍门。中锋拉线收笔要干脆,点画用笔要落笔即起不作停留,连续作点笔笔不能相连,但笔意笔气要一贯、整体一气;侧锋用笔亦是如此,不过是笔端侧用,一气连贯画成而求得气势;执笔要指实掌虚,悬腕悬肘,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雨后》70*48cm  王少华作

其次是用墨,用墨须有层次变化,分有焦墨、浓墨、次浓墨、次淡墨、淡墨,即“墨分五色”。但实际墨色变化奥妙无穷,作画时用笔端蘸墨在画碟上调以清水,就能控制浓淡,浓淡相生,墨色就能层出不穷。破墨有浓破淡、干破湿,亦可淡破浓,湿破干,而干后重叠称积墨;泼墨是以斗笔蘸满浓淡变化的墨水,随意挥洒;而用焦墨须慢画,用湿墨要快画,用墨浓淡要适宜。

其三,笔墨是相互联系,不能孤立分开。“墨自笔出,笔由墨现”,所谓“有笔无墨”是说用笔太刻露、不浑厚、渲染不滋润;所谓“有墨无笔”是指笔力单薄,水墨飘浮,渲染太过而模糊。“用墨须求淡而能沉,浓而不滞、枯而不涩、湿而不漶。”用枯笔运腕须沉着,行笔中和、爽畅不浮,迟缓不滞,自然韵味隽永。用湿笔须水墨清新,淋漓见笔,潇洒灵动,则骨气秀润。

《煮蟹餐英》 68*69cm  王少华作

5

写意画对形象表达的意象性

写意画家通过感受万物的生机,体验生命的哲理,籍笔墨以记录情感,抒发胸臆,表达主观感受为主要目的。《文心雕龙》云“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画家面对自然美景而感应的激情所迸发出的创作灵感,浑然达到物我相溶的境界。因此,中国画的写意性不是执着于物象的自然属性,《画鉴》指出:“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何哉?盖花卉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庄子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就是艺术创作所体现的主客观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在艺术创作中做到“意”与“象”的交融,并且“意”为表达的目的,诚如刘勰所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福禄》 70*49cm  王少华作

一幅优秀作品的产生,是画家生活的积淀和对自然景物触发感应,激发创作热情所闪现出灵感的火花,是画家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生活是艺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生活的丰神必须通过典型的形象来展现,艺术才有感人的力量。写意画的意象思维,是主观意识与自然形态的内在统一,画家在感知自然的同时,又在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反观自我,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画家要不断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不断充实和完善艺术自我,把对生活的感悟和精神气质转化为作品的灵魂,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艺术语言,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秉承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是国画艺术的灵魂。它以意象的思维模式,贯彻于国画艺术实践的始终,体现了国画艺术的主体精神。总而言之,辩证手法是写意画的基本特征,灵动的笔墨神采是写意画鲜活的表现力,意象是写意画的思维模式,写意是国画艺术的本质精神,人与自然和谐是写意画的创作理念,中国写意画追求自然物象与内在意趣的感应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满树金果满园香》 137*46cm  王少华作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