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幼梅
福建漳浦人
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美术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花鸟画协会理事,福建烟山画院画师
【艺术事件】
2000 杨幼梅个人作品展(福州)
2000 首届福建省教职工美术作品展(福州)
2002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福建省美术作品展(福州)
2006 “中西文化碰撞”画展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
2006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作品展并获二等奖(福州)
2007 “情系海西——2007’福建省当代艺术大展.中国画作品展”(福州)
2009 “金鹰杯”首届海峡印刷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招贴设计入围奖(福州)
2010 福建省近代以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展(福州)
2012 “本色精存——福建省世界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美术文献展”(福州)
2012 “喜迎十八大•翰墨抒情怀”书画摄影诗词作品创作展并获二等奖(福州)
2012 “学院.力量——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新人新作提名展”(厦门)
2012 全国第三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河南)
2012 福建省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福州)
2014 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山东)
2014 八闽丹青奖—福建省首届美术双年展(福州)
2014 “丝路之情—福建省当代美术精品大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福建省作品选拔展” (厦门美术馆)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提名奖 (福州)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4 意之大者——第二届福建省写意画大展(福州)
2015 第七届福建省青年美术作品展(福州)
2016 “美丽苏区.诗画邵武”全省书画大赛参展作品。(邵武)
2016 海峡文化艺术研究院嘉德会所书画展(福州)
2016 党旗飘扬 翰墨留香(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福州烟山画院书画邀请展)(福州)
2016 大道之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廉政书画展(福建省博物院)
有一种画家把一份炽热的感情分配给一生中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她注重生活体验,从心灵自然流淌出来的美好旋律,在画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载体,她眼里的一花一草都在伸展着各自美妙灵动的意趣,然后灿烂成一个世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画家都这样,用文化作用于情境中,让自己感觉,感受那持久不竭,让自己的手底功夫还原大自然深切的感受,以摇曳性灵,得造物神思。
当我们想这种体验方式时,必然会想这种方式下达到的那种精神的高度。我所认识的杨幼梅的画就是基于这样的状态下形成的。那么这种状态是什么?我以为就是“平淡”、或者“单纯”或者“朴素”。正如孟子所言“朴素之谓大,朴素之谓美”,当无限归于一隅,深入人心就是平淡。一隅就是万物再生,当它无极限地展现我们眼前时,艺术家要做的就是汲取于心,汇融于心,与瞬间情绪最协调的语言,营造一个空茫的世界,那是神于太虚,俯览于万物精神化,是完全脱离物质想象的心灵世界的觉悟,这是艺术家的唯一选择。
我所认识杨幼梅就是如此。在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工作室。她的画室在阁楼上,外边有个大阳台。画室一张桌子,背后书架,大概不到三十平方米,简约得很。她说他喜欢简单,喜欢这种空间。她创作时离不开音乐,像班得瑞这样的,然后点上迷香,整个人就包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坐在椅子上,微靠着,这个时候有一幅画在脑子里突然出现,她会激动。但是有时候那副画就是走不出来,它伴随着音乐在脑子里直转。这时候,她仿佛听到它在呼叫:让我出来吧,我要出来啊!她就这样等待着,当有感觉了,情绪到位了。一下子画作呈现眼前时,感觉就像梦一样,它和她脑子里的画又像又不像。
一种癖?一种无可替代的生活必需?离开了画,杨幼梅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没有魂魄的生活将会颠覆寻常岁月的一切意义。那些记忆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是她所喜欢的。看她阳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三角梅、茶花、兰花等等,就知道她喜欢大自然原生态花草强劲的生命。
杨幼梅秀外慧中,执着而专注,在她宁静端庄的外表下心灵深处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有着强烈而不可抑制的创作热情,总渴望表达。她嗜美如癖,极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寻觅创作的灵感和题材。遇到自己心仪的异花芳草,常常激动万分,魂牵梦萦,久久不能释怀,直到找到适合这一题材的具体表现方法并完成创作而后快,因而她的作品数量众多,但绝不雷同,形式感异常丰富多彩。她不愿意与他人雷同,也不愿意重复自己。她个人认为绘画风格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格调高不高。
曾有一次她在去学校的路上,看到一面墙上的藤蔓,吸引了她。她驻足了下来,久久盯着这面墙。而最吸引她的不是满壁的枝蔓,而是那不起眼的一朵小花。杨幼梅心头突然涌动着这样一幅画面,她要塑造一朵美丽的小花,在嫩绿的藤蔓上,一个好奇的晴朗的世界,全部都在她那小花里闪烁。
杨幼梅不需要刻意去寻找题材。她天生有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情怀。她不爱逛街,也不喜欢家长里短,也不看重城市外面喧嚣世界。她心有所爱,偏偏是那些旁人不太注意的野花小草,甚至一只眼前飞过的小鸟,荷叶上的螳螂,小虫子。每天清晨醒来,早上没有去上课时,都会在她心爱的阳台上,为小花小草们浇浇水,然后呼吸着它们散发出的味道,蹲下来,仔细端详着一叶一脉,一瓣一花和谐生长的声音。这时候,她内心就格外的沉静。有时候她可以静静呆一个早上。其实,对于她的创作,就是生活感恩的记录,是诗情涌动后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载体。
“每一次创作都来自于大自然,而最终又都回归于人的心灵”。杨幼梅这样告诉我。是的,有时候那种瞬间感觉,那种眼前浮现的画面,还没落笔,一朵花已经开放成美丽。一只螳螂早就动感十足。
西方思想家昆体良说:“艺术之绝顶是看不见艺术”。
大哲学家黑格尔对艺术的诠释就是艺术不过是使想象悠闲自然地在制造形象的游戏中来去自如。
无论是昆体良的解释还是黑格尔的判断,都与西方以“思辨”为思想背景的源流背到而驰,然而他们都逃脱不脱不掉从形态中把握生命的那种形而下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孔子的“依仁游艺”、老庄思想中建立的“道”不谋而合。在道引下成就人生,这就是艺术人生,这就是一种高度。
杨幼梅作为一个有素养的画家,获得这一思想的支撑是必须的。她不乏知识的积累,精神趋向自觉在这里定格。她一方面感谢文化成就于她的教养,一方面又想逃离摆脱文化对她的束缚。她把自己安置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演绎着自己内心的真实,辨认着自己绘画内心语言,挑剔着绘画审美的倾向。
她用自己的绘画来表达发现之美,发现之感悟以及生活之真谛。在她的作品中,总是透出一绺清新的带着泥土味道的野花芳香,让欣赏者跳出世俗的情感纠葛和忙碌,完全放松自己的身心,全神惯注地沉浸到香醇的画境之中。越是深入其画境中,越发会感到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沟通。譬如她的作品里的枝叶仿佛就是见证着她的青春,籽粒仿佛就是爱的化石;譬如花蕊,少女诗篇像蝶一样飞向天际;许多的小花,如多情美人落尽灿华,魂魄还在。
仿佛一个歌者,她把生命的音乐与自然万物相接,小桥流水,白云悠悠,让你欣赏完她的作品后,进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进而使人对自身,对生命和对生活不断的进行思考,有所感悟。
杨幼梅创作时注重捕捉对象的整体气势,创作时将大自然极富生命力的原生态野性充分的表现而不是再现,一气呵成,平稳安详,无丝毫的娇柔做作。《荷露凝香》两朵荷花就这样舞动着美好的瞬间,你仿佛就能轻嗅出它盈盈的花香。一两片荷叶轻低轻抚着,点开那美丽的倩影;《小立岩花》你不知它何种花,那一束束向上傲然绽放的小花,粉黄中带着丝丝的深黄,就像几个古代躲在门帘后偷看意中人的少女;《那一角》墙角背后一棵被风干的小树,细细的枝条躲在那一角,在孤独的角落世界里,仍然轻舞飞扬,在冬日孤冷的气息中找寻一个美丽出众的自己。
她说,“我问小草,你独自在悬崖边,孤独吗?小草微笑,孤独吗?世间有那么多人,都比我孤独……”我欣赏你如蜻蜓一样,风一吹便飞向四方,从此生命生生不息。她抒情地吟道:“假如我是一朵蒲公英,翩翩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坚持“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春秋”的艺术创作理念,使其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纵览她的作品,有的轻盈灿烂,别具风貌;有的造型准确,用色清丽;有的又是性情所致,得意忘形;有的则是突发灵感,神来之笔。虽然这些作品各有特点,但共通之处都在于是以小见大,以朴实无华的野生花草着笔见长,并且从平凡之中表现出不平凡。在画风上透露出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敏感。同时,她还在不断关注着快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对于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鲜事物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并结合新颖的表现手法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创作风格,逐步地走上一条注重思想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艺术探索道路。
杨幼梅本质单纯、温柔善良,骨子里却有着追求自由、浪漫幸福的人生目标。然而她是幸运的,她有一个全力支持她的丈夫、有一个上进的儿子,她非常感念上帝恩赐于她的一切。无论在作品水准还是为人处事上,作为一位艺术家,杨幼梅巾帼不让须眉。她身上体现着一位南方女性画家的细腻和对艺术的执著,在挚爱的绘画里寻找精神的归属。我祝愿她,在艺术这条道路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