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金井,真美!
2020-01-05
张及时官网
在他的笔下,晋江
像是经历岁月沉淀之后
变得温婉、大气的美人
是带着丝丝乡愁无法忘怀的故乡
张及时,1974年出生于泉州晋江,定居厦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油画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青年艺术委员会委员;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艺术顾问兼副秘书长;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签约画家;福建民建艺术馆馆员;西岸艺术家联盟成员。
他用画笔描绘了
金井人文历史、海滨风光
画笔下的金井小镇到底有多美呢?
今天,跟着小编一同
感受画家笔下金井
独有的恬静和唯美
围头村
围头村,被誉为 “海峡第一村”
战地文化、滨海文化
渔村文化、华侨文化、涉台文化
多元文化在这里相映生辉
铸就了独特的人文气质
浓郁的旅游魅力
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
▲《围头湾》
围头湾有金沙湾和月亮湾两处海滩
金沙湾沙粒柔和细软,迎着晨曦闪闪发亮
在这里光脚踩水特别惬意
月亮湾有片怪异的海蚀石
这里是 大陆距大金门岛最近的地方
天气晴好,光肉眼就能望见
▲《山色横侵蘸晕霞》
在泉州版图的西南犄角上
围头村的范围并不大
1958 年的“八二三”炮战
让这个地方广为人知
海角一号碉堡, 红色的碉堡
天空那些横向的小笔触
是当年十几万发炮弹穿梭的见证
▲《一号碉堡》
曾经的围头是一个繁华的港湾
多少咱厝人从围头古渡口出发
飘洋过海到下南洋谋出路
如今,古渡口已不再送亲人下南洋
战争的硝烟也已褪尽
留下来的却是世代人难忘的记忆
▲《围头古渡》
在这片热土上曾发生过
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
围头从战地走来
从昔日的福建海防最前线
到今日的闽台交流最前沿
“冤家变亲家”
“炮台变舞台”、“炮火变焰火”
成为七十年两岸冷暖关系变化的真实缩影
▲《炮火变焰火》
村中还留存着闽南红砖大厝
燕尾屋脊勾起了多少华侨的乡愁
而一旁的番仔楼是华侨游子
荣归故里后盖起的西式建筑
它漂亮、独具一格
却又和家乡的老屋子毫不违和
像是游子回到家中
依偎在老母亲的身旁,情切又温暖
▲《雁字回时》
塘东村
700 多年历史的塘东村
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淳朴的乡土
这里历代名人辈出,英才咸集
蔡氏族人叶落归根的故乡情怀令人动容
在这里,乡愁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
▲《乡村记忆》
塘东村中有一条如玉带、似触角
深入大海达数里之遥的白沙堤
它犹如一个优美的音符、一条坚强的臂膀
这是大地山川与浩瀚海洋在演奏交响曲
这是人与海在互动,是人对海的感恩
更是勇于探索和追求的人与海在激情拥抱
▲《双龙戏珠》
“大船到塘东、番客婶去接尪”
多少晋南华侨曾经从这走出
而如今塘东码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白洋屿边也没了当初的火轮
曾经的辉煌似乎也一去不复返
只剩下灯塔依旧在每夜亮起
守望着一个载满厚重尘埃的过往
▲《白洋屿灯塔》
1958年震惊中外的“八二三”炮战
白洋屿灯塔曾作为的海防最前线
灯塔前曾经的军队方阵
如今变成了渔民的养殖方阵
从以前的炮火连天到
现在的和平繁荣景象令人无限感慨
▲《方阵》
溜江村
溜江村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位于围头湾的东北隅
与台湾岛隔海相望
旅居海处侨胞
港澳台乡亲达一万二千多人
村内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海域洁净
▲《溜江村新貌》
夕阳西下,溜江村的海湾遍地都是
洒上落日余晖的绵密沙子
夜色即将笼罩之时,人潮渐渐退去
此时只有远处的灯塔还在不断闪烁
指引船只归来
演绎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
▲《微波映断霞》
万家灯火在苍茫夜色中闪烁迷离
人们在一天的疲倦奔波后渐入梦境
伴随着海面上悠扬传来的歌声
之前所遇见的不尽人意
所有的难过与烦恼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简约几何图形分割线
看了那么多画作照片
还不过瘾?!
那就到晋江博物馆一睹风采
画展还有泉州、厦门等地的画作
就在“潮起晋江·张及时油画艺术展”
“潮起晋江·张及时油画艺术展”
正在展出
展览地点
晋江市博物馆二楼1号厅
(晋江市世纪大道382号)
展览时间
2019年12月28日—2020年1月13日
9:00-17:30
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