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鄉風—李肇瑜水墨邀請展”9月24日在台湾开幕
2017-10-23 李肇瑜


致谢词:

尊敬的林富男院长,尊敬的吴连赏校长,姚村雄院长,以及在场的各位嘉宾、艺术家朋友们,下午好!我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此次展览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举办,首先是得益于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富男先生的抬爱与举荐,以及高雄师范大学特别是姚村雄院长的鼎力支持。他们为了此次的画展能够有更加完美的呈现,还不辞辛劳,亲自规划,奉献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台艺公司在展前准备工作期间,还特别组建了一个筹展团队,为我的画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还要向以丁肇茨女士,柯芷吟小姐、洪威喆先生、陈雅婷小姐等为代表的筹展团队全体成员,对他们为此次展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深表谢意!(鞠躬)

此次我的作品能够跨越海峡,来到台湾著名的高等学府——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展出,这是我一生中最感荣幸的一件大事,我将永生难忘!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从我多年来积累的为数不少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这部分作品从图式语言的运用上看,有偏向于传统笔墨技巧的写实性的表现,也有偏向于意象性的当代水墨意韵的表达。但无论是何种的语言呈现,从根本上说,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理想与追求美的渴望。我之所以选择中国山水画这门古老的艺术作为我主要的创作形式,完全是出于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自然山川之美的挚爱,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把山水画作为自己美好理想和精神的栖息地。本次所呈现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我的家乡闽中山区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可以说,我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之爱都清晰地反映在了我的每一幅画作中。这种爱已深埋在我的心里,我将坚定不移地继续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她,歌颂她!所憾的是,因本人对艺术的感悟力还不够,艺术水平也有限,敬请各位同行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两岸艺术家尽管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但是我们追求美的心灵从来都是相通的。艺术作为人类情感沟通的桥梁,它可以跨越政治的鸿沟,更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不会那么冷漠,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变得那么孤独。

历史正在打开新的一页,世界的格局因为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那么,作为最古老的中国山水画艺术也和世界上其它许许多多古老而伟大的艺术一样,正在面临着电子化时代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地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深度较量已经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了一股变革的力量。尽管新与旧的较量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已不再存疑,但是,作为身处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的艺术家们,已经再也无法漠然以对了。我本人作为一名教师,早已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要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其关键正是需要仰仗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将取决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眼界与智慧。而作为当代的艺术家,在新语境下如何获得真实的存在感显然会因茫然无措而倍感焦虑。但是,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艺术也总是要向前迈进的。然而,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艺术创作仅凭单打独斗的勇气是不能实现变革和突破的。因此,社会呼唤开放、多元、包容与合作。在这样的形式背景下,我们两岸教育界和艺术家群体更应该顺应时代的趋势,开展更加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优质的合作互动的平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这一点上,咱们的台湾艺术研究院从未停止脚步,正在创建两岸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的道路上大踏步迈进,而我此次的展览显然可以看作是对这一新模式抛砖引玉的开端。   

作为台湾艺术研究院的一名院士,我也深感责任重大。因为两岸之间的艺术交流还有太多的路要走,还有太多的具体的事要去落实。而这些都将需要我们每一位两岸院士艺术家们共同来担当。一个人的力量尽管很微薄,但是我相信,在两岸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有今天这样的开局,一定会有明天两岸艺术家携手共进的辉煌结局,让我们共同期待吧!谢谢大家! 
          
李肇瑜2017、9、24

『展览花絮』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