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微信采访
2019-05-03 陈俊
艺术家陈俊微信采访直播
 
时间:2016-4-16 20:00pm
地址:艺术与投资微信群主联盟
主题:艺术北京,你也可以参加
 
艺术家公盘中艺嘉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陈俊即将参加2016年度艺术北京博览会,艺术北京是国内最知名也是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在国内外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陈俊是艺术新贵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具有重要影响力,中艺嘉盛特此安排了本次专访:

 
问:
1、 参加艺术北京和其它艺博会在心境上有什么不一样?
这两年来我相继参加过的主要博览会有:艺术北京,艺术澳门,艺术南昌,艺术厦门等,这些博览会我基本上没到现场,都是机构带着作品去的,展览的效果我都是通过机构了解的,我主要生活在厦门,去年也办了第一届艺术厦门,我朋友带上我的作品也参加了一次,厦门地处边缘,很明显地缘意识比较强,作品也还是比较偏向传统和体制内,当然这跟地域和受众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然艺术也是需要成长的,有什么样的壤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生态,这个需要时间,今年的艺术厦门肯定会好过去年,就像艺术北京成长了十多年才有今天的格局与影响,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也代表了最具影响的中国艺术博览会,在这中有一定高度的博览会上展览,可以把自己作品横向的做一个参照,这样更加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更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



1、  以前参加过艺术北京吗?第一次参加艺术北京什么感受?
我第一次参加艺术北京是在2015年也就是去年,因为2014年我入选青年100,然后又荣幸推选为名泰新锐推广计划。2015年在其空间主办了个人画展,在当年名泰空间也带上了我的作品参加了艺术北京,同时艺术家公盘也在2015年参加艺术北京,其中也有我的作品,所以在2015年我是同时有在两个机构展示我的作品,就在之前我其实都是半职业的状态。通过这些机构的推广,我的作品渐渐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也获取了很多对我作品多方面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我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这也算是一个学习和成长。


2、 相比而言,艺术博览会上有哪些东西比双年展更令人兴奋?
艺博会比较偏重市场,双年展偏重学术,而两者并不矛盾,应该是互相影响的,艺博会的大众化让整个社会对艺术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高了,对民众有很好的艺术启蒙,这也是艺博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应,只有民众的参与度高了,艺术的环境才会好起来,艺术家才会有个更好的艺术生态来更好的创作,这个意义才是最大的。

3、 水墨到今年已经退去早两年的热潮,对自己的创作有没有影响? 
你说的热潮是市场的表现吧?这个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也不会去想这些问题,坚持自己艺术上的思考,我回过头来重新画画的那几年刚好是艺术市场最低潮的时候,我一幅画要创作好久而且都是细活,如果想这些问题心静不下来就无法画画了,所以创作者的内心要单纯些,至少我是这样,市场有市场的规律,高潮低潮不是我们关心和左右的,我们只有把作品做好了才是王道!


4、 从实验水墨到批判主义新水墨,在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水墨艺术何去何从?
在我们的故有概念里,我们所说的水墨画,其实所指的是“文人画”,成熟于元朝。真正的水墨画也就几百年历史,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宋朝时代的大量宫廷和汉族文人受到冷落,政治和文化上受排挤,文化人不得志,但他们要保持文化人内心的气节与清高,在政治上其实是不合作的,大量文化人开始隐居山林寄情于书画中来,由于文化人在造型上的不足,却在诗文上有很高的造谣,这样形成了以“诗书画印”和“笔墨”为审美标准的“文人画”,这也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态而孕育出来的艺术形式,应该也算当时的”当代艺术”吧,艺术本身也是时代的产物,传统也是动态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当时的艺术形式,近100年来对于“水墨”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几代人思考与实践的课题,传统水墨的核心是“笔墨”,但传统水墨赖以实现的古典语境在当下也不再存在,其在当下是失语的状态,故在价值和情感是值得商榷的;当下的水墨要求以与当代生活相契合的当代艺术表达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精神文化的独特性负有表达上的责任,在当下这个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传统的问题,对于代表中国文化基因的“水墨”我们要从新考量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互渗融合,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东方意蕴水墨形式以介入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中来。这也是“水墨当随时代”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中国在国际的影响日益增大,只有在文化上找到代表中国独特性的文化符号参与到国际对话,才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水墨就是不可取代的艺术语言,相信水墨在国际舞台上还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5、 传统意识与当代意识之间,从艺术语言上来说怎么判定其转化是否成立?
想从“水墨”的角度来说, “水墨”作为一种材质,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是她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沉淀后自身携带的具有强烈文化基因的语言,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作为材质又面临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为什么传统水墨的核心是“笔墨”?而在当下“笔墨”显然不是核心的问题了,更多的可能是在水墨本身的精神性在当下的价值问题,这样我们就会用新的符合当下的表达方式来画水墨,“笔墨当随时代”也是这个意思,旧瓶装新酒和新瓶装旧酒都是不合时宜的,一部艺术史也是艺术主题与艺术语言发展的历史,当下喜欢用“新水墨”来概括当下的各种水墨形态,其实每个时期的水墨在当时都是新的,文化总是迂回前行的方式发展,可能在某个局部时期在倒退,整体来看还是向前的。但每一次的进步,都要在艺术语言和观念表达上都契合那个时代,这种艺术语言才成立,其观念才能立足。”文人画“面对的是农耕文化时代的视觉系统,而当下的这种视觉系统已经变了,绘画形式应该是对这种生活经验的视觉反应,这样涉及到艺术语言等艺术本体的变革问题。

6、 艺术北京很可能预示着当代艺术的新动向,在你看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核和表现形式现在在走向什么样的方向?
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的语境中我们如何重新面对自身的传统并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姿态参与到东西方的对话中来,并在国际舞台上占用一席之地并拥有自身的话语权,艺术的形式会更加多元化,更多的会从自身传统的古老哲学中寻找智慧并与当下社会现实的结合,在精神性上继承与发展,弱化形而下在技术材料上的壁垒,以更加国际化的方式呈现。

7、  对艺术市场的动向的影响呢?有没有身边的例子?
这样影响应该不是立竿见影的吧,展览多了肯定会有些人关注的。通过一次两次的展览应该还是有限的,现在的藏家越来越专业,他们更关注的是这个人常态的发展,展览是受到关注的必要途径。

8、  关于艺术北京有哪些有趣的经历?
没到现场感受过艺术北京,只是有次在网上看到一个朋友现场发的微信:导演顾长卫拿着手机在拍照,他的后面就是我的作品,我以为他是在我的作品前玩自拍,还特地发了个微信炫耀了一下,后来我想了想,他也有可能是在拍前面的作品,有点自作多情的感觉。

9、  吐槽一下在艺术博览会上最不喜欢什么?
不敢抢吐槽帝的饭碗哈,其实我不喜欢为了调动大众参与总是喜欢搞些点赞呀拉票呀所谓的评比活动,现在是个信息碎片化的社会,大量信息是无用信息,我不希望大家把有限的时间都耗在这种意义不大的活动中来,再就是我看到几乎每个博览会上总是少不了所谓的慈善活动,我不是否定慈善,但我们不能利用弱势群体的缺陷来获取慈善以外的更大的个人利益,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慈善,而不是伪善


2、  怎么参加艺术北京?有什么准入机制?
我没有刻意说想去参加这类的博览会,我的作品进入市场也不是很久,所以,知道我的人其实还不是很多,虽然去年有参加过一次,但都是机构带上我的作品参展,去年我也没有到现场观看,怎样参加艺术北京及准入机制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个也不是我去关心的,我要做的就是画好画,市场的事让机构去做,作品出来了,总会有这种那种展示的机会,没有刻意说要参加哪个展览,有时也讲究缘分,这次我参加艺术北京是香港的一家专注与新年艺术家挖倔的机构(Lucie Chang Fine Arts),这家机构有代理一些水墨艺术家。

3、  跟其它艺术博览会相比,参加艺术北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聚集了中国最多的文化精英,国际化程度也是很高,北京具备中国最好的文化土壤,最优秀的各种文化艺术在这里生长,所以,艺术北京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理应成为了中国影响最大,最成熟的艺术博览会,并且渐渐在亚洲,和国际都有一定的影响,能在这样的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平台上展出,当然是个很好的机会,也更能看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优势,从这个展览上也能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与发展趋势,很全面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各种面貌与思潮,艺术北京也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不管有没有参加,进去看看总是会收货很多东西,今年我也会去现场好好学习。




4、  这次艺术北京有多少件作品参加?有什么期待?
初步预计届时我将有4幅新作参加展览。更多的是向通过展览和现场学习让我在艺术上有更多的启发,艺术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作品只有在大的平台上和社会发生关系,才能听到来自各方的高质量的反馈,大量的信息结合艺术家的思考就是一场思想的碰撞,只有碰撞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进步,这才是一个艺术家一直需要期待的,只有自己成长进步了,其他的东西不需要期待也会水到渠成了。


5、  在艺术北京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首先“艺术北京”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博览会,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是个包容的艺术盛会,博览会本身的开放程度以及在学术上把关作品的质量是博览会的关键,很重要的还有对艺术的社会化普及也是博览会重要的责任,让大家都爱好艺术,对艺术受众审美的提升及全民艺术素养的提高,只有产生了社会效应才能壮大从事和参与到艺术中来的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