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物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个罐子主要体现的是其艺术价值。
2、元青花贵吗?贵,至少是百万人民币级别起价,多数成交价格在千万人民币级别,但鬼谷子下山罐确实是元青花交易价格之最,大大超过了元青花成交的平均价格。
2005年佳士得拍出来是1500多万英镑,合2.3个亿人民币,但问题是拍之前的估价是500万到1000万英镑,最后拍出如此高价也确实是出乎意料。
佳士得在拍这个罐子之前,还进行了全球巡回展出,可以说吸引了全世界的各大收藏家的眼光,能拍个好价钱也不奇怪。
3、这个罐子最大直径33公分,算得上个大玩意儿了。
瓷器越大保存就越难,而鬼谷子罐保存很完整,没有裂纹也没有缺口,品相良好,所以价格高。
青料是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只有元代和明代早期用,而且元代的苏麻离青青料和明代还有所差别,可证明此物最晚也是洪武永乐的东西,但其纹饰画法又和元代的相同,所以进一步证明了这个罐子的时间应该是元代。
4、文玩生意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证明这个东西是真的。
已知的这个罐子的流传过程是:清代被北京一户人家收藏,后来被一个荷兰领事买了下来带回荷兰,在他们家手上流传了四代。有清晰可信的流传记录,越清晰的记录,是赝品的可能性就越小。
5、从来没有一本元代的史籍记载过元代有烧青花器,此前一直认为青花的大规模烧造是明代初期,继承了磁州窑的画法才出现的,虽然有出土过晚唐的白底蓝花的瓷片,但样本极少,不认为唐宋元三朝有大规模青花烧制。
但20世纪初的时候,有位欧洲学者,发现在一个青花器上有元代的年号,经过后续的研究,才把大规模烧青花的时代提前到元代。
元代的青花器现存预计为400件左右,而绝大多数又藏于博物馆,民间流传的元青花又以鬼谷子罐体型最大,所以能卖个好价钱并不奇怪,但买了两个亿确实是超纲了一些。
通体五层纹样,绘画精美:肩部为杂宝覆莲纹和缠枝莲纹,腹部绘萧何月下追韩信纹,绘有萧何、韩信和艄公三人,画面点缀芭蕉、竹石、松树和梅花等纹饰,胫部饰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有大括号式的莲瓣尖。
这件梅瓶完整无缺,是国宝级文物。
但是,民间收藏圈一方,表示非常不服,观点对立:
元青花瓷器珍贵和价格高,其实是两回事情。
珍贵,是大家对元青花的欣赏和重视程度;价格高低,是一种市场操作。
一提起元青花,很多人认为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人们在讨论、在争辩。过去一种主调认为:
元青花主要在国外,国内博物馆有几件,其余全是假的。
持有这种论调的人,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但是,他们却主导着这个行业。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至正型元青花象耳瓶
元青花这个概念是一位美国人确定的,这对我们来说多少是一件耻辱的事情。(耻辱换成遗憾,似乎心态就平和一些了)
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对于元代青花瓷感兴趣的人来说应该是“如雷贯耳”了,虽然他并不是元青花的发现者和第一个研究者,但却是元青花研究的一面旗帜。
波普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分离出收藏在中东的一批元代青花瓷,并且提出了著名的14世纪青花瓷的理论。
波普研究的成果,应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结束了此前元青花研究的混乱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使之“朝更清晰的方向迈出了脚步”。
波普的上述学术成果,集中在他所著的两本书上,即1952年出版的《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1956年出版的《阿德比耳神殿收藏的中国瓷器》。
故宫馆藏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元,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圈足内墙斜削。
此盘上的主题纹饰为内底所绘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只绘莲池,有的在莲池中绘有禽鸟(只见鸳鸯、鹭鸶),多画在大盘、大碗的内底,亦有画在八棱大罐外壁开光内者。
我们今天说的元青花,是指元代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还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这是两回事情。
元朝历史存在98年,版图1372万平方公里。在这个时间和空间中一共有多少窑口?这些窑口中又有生产了多少青花瓷?目前似乎没人说得清楚。
其次,元青花诞生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好像暗指马爷哦~):元青花的诞生像没妈的孩子,突然出现,辉煌无限;突然消失,无影无踪。而且,这种观点一直主导着整个社会。
大家想想这可能吗?
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鼎盛、衰落四个阶段。我们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
第三,元代青花瓷的产量通过现存的元青花,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元代瓷器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生产规模也相当可观,产量也很大。
为啥世界现存不足200件?不觉的有些荒谬吗?瓷器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烂掉。(民间和学院之间,有时候就是针尖对麦芒)
故宫馆藏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第四,为啥不承认国内民间藏品?
1、水平达不到,看不懂,看不明白,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水平低,说“假”很好。
2、不是自己的东西。明知道对,可是东西不是自己的,打死也要说“假”。
3、利益。如果有很多是对的,自己高价买来的,如何出手?,拼死也要说“假”。
4、明哲保身。说“真”有风险,说“假”没责任。
5、国家没有标准。主观说了算,没有客观标准。
6、确实有很多人在造假,但不要神化造假者。
7、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一定也有高、中、低档次之分。如今人们只认可高档的青花瓷(景德镇高岭土制作的),其他认为是假冒。
8、从国外回购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还能得到“爱国”的好名声。
9、很多鉴定专家是电视台捧起来的,大多不具有资质。
10、这个行业科学机制很低。国内民间收藏的元青花其实并不少,只是得不到重视和认可。瓷器辨别新老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从历史的角度,抱着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历史遗存。
故宫馆藏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元代末期,南方农民起义群雄并起,元朝廷自然要切断苏麻离青原料的供应。
景德镇的工匠,随起义军四处奔波,起义军也需要这些生活用品,这些工匠制作瓷器时,颜料和瓷土也只好就地取材。
这类瓷器明显的胎土颗粒很大,胎质疏松,器身釉面开片密布,类似哥窑开片。青花料偏灰,没有元中期青花料的幽蓝。纹饰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后,景德镇又恢复生产瓷器,瓷胎又恢复了细腻,颜料沿用这种灰青料,直到永乐才又得到新的进口青料。
这种瓷器在陶瓷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多少人能看懂? 市场上价格很低。
国家博物馆三层陶瓷厅内,藏有一只元青花云龙纹罐,我刚看过,强烈推荐大家去逛逛。
最后,还是请专家总结发言:
青花瓷,又名“白地蓝花瓷”,源于唐宋,盛于元明。
人们常把青花瓷比作舞台上的青衣,素雅高洁,清丽婉转,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
中国青花瓷自诞生至今已有700多年,却为何只有元青花价值连城?
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要从元青花的颜料来源、艺术价值、存世情况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颜料来源
元青花的颜料,以苏麻离青(或译作苏勃尼青)最为美妙,这是一种极为纯正而又个性突出的颜料,用它描绘出的青花瓷器,因有鲜明、大方、潇洒、立体感强等诸多优点而倍受人喜爱。
苏麻离青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独有的一种矿物质钴料。(一说是产于今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另一说是产于伊朗德黑兰以南 400公里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
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贵,从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后便绝迹了,现在,只能看到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
元代至正年间,苏麻离青辗转万里来到中国,其中的艰辛我们难以想象。若非元朝大力开拓疆土,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古波斯一带,苏麻离青根本就不可能被发现,也就没有所谓的元青花了。
如此珍稀的颜料,自然被当时的生产者及权贵奉为至宝,被专门用于官窑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其中以大型器物,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类似最华丽的衣彩披在了最好的模特身上,使其满屋生辉、惊艳群芳。
由于当时的生产者条件不同,所以,存在着颜料中苏麻离青料含量或多或少的问题。
即有的器物使用的多,则浓一些;有的器物使用的少,便淡一些;或在苏麻离青料中混入国产料,或浓或淡,这就是后来造成元青花瓷颜色千姿百态,几乎没有一只一样的原因。
二、艺术价值
元青花的主色调以蓝白为主,这主要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因为蒙古人喜欢白和蓝,而蓝色又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
13世纪初,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进入中国,其中有工匠、天文学家和医学家,他们带来了西域文化。
元朝建立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受西域文化影响的中国工匠,开始将传统的中国图案,用青花原料画在瓷胎上,烧制出赏心悦目的青花瓷,开创了一代中国人审美的先河。
元青花的题材众多,和其他瓷器多表现飞禽走兽、花卉虫鱼不同,元青花后期有大量绘有戏剧故事的作品问世。究其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二是因为元朝后期,朱元璋长期驻扎景德镇,他对战争和人物题材的偏爱影响到了元青花。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它与唐宋年间的陶瓷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它使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其丰富的绘画艺术更赋予了中国陶瓷装饰性的功用。
元青花价值连城既有上述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的自身工艺也达登峰造极的水平。
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三、存世情况
元青花之所以如此珍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存世量极为稀少。
东京出光美术馆藏有“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有“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有“百花亭”青花罐,英国铁路基金会有“锦香亭”青花罐。苏富比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西厢记”青花罐、“细柳营”青花罐,都为私人收藏。
元青花珍品,也大多深藏于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异域深宫。
其中原因在于:元青花在14世纪中期及稍后,通过贸易渠道运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所以,目前全世界的元青花都固定藏于几处,从来没有分散过。
第一个是土耳其的托布卡帕皇宫,这批元青花的收藏时间是1453年,存世品质极为上乘,一共40件,从不公开展出,一直秘藏于皇宫的府库中。
第二个收藏量较大的是伊朗的阿克比尔寺,共收藏了32件。
第三个收藏地是中国江西的高安,在高安的地库里藏有19件元青花,是20世纪80年代一次性出土的文物。
正宗的元青花全世界不过300件,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缺,全世界不足10个,都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而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乃至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没有一件元青花人物罐,可见其珍罕的程度。
(文章源自雅昌艺术网论坛 版权属原作者)
谢敦毅瓷品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