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艺术家陈俊:“不同地域和身份的人看我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甚至是误读。”
CityWeekly:您这次亲自来到悉尼办展,对悉尼有什么印象?
陈俊:现在已经全球化了,这边华人也很多,我觉得没有太多陌生感,第一印象觉得悉尼是个非常精致、尊重文化且整体人文素养很高的城市,体现在城市的设计、历史文化建筑的保存、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上;还有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可以自由呼吸!一来就被这座高颜值的城市吸引住了。
CityWeekly:我知道您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水墨来创作,在您看来,这个水墨创作有什么魅力
陈俊: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作为中国的艺术家,我希望从自身文脉出发,水墨作为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上具有很强独特性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身份和象征,我要做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当代艺术,我更喜欢用水墨来表达,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觉!
CityWeekly:那您觉得笔墨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陈俊:我们所说的“笔墨”主要是讲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它的核心就是“笔墨”,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判断笔墨好坏标准的方法,但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笔墨已经发展到了无法逾越的高度,传统的文人画过于的程式化以及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语境在当下已经丧失,石涛曾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也是对笔墨的发展应该与当时文化语境相适应的,所以在当下工业文明的语境下,不能用传统对笔墨的标准来评判了,而且我们现在面对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传统,还有全球化的问题,所以中国传统中最具魅力的笔墨作为一种资源如何转换成当下的具有穿越古今和连接东西的更具魅力的艺术形态是我们要去思考和实践的。
CityWeekly:我看到您的作品主要是用“点”来表达,这种“点”跟传统有什么关系吗?
陈俊:这个“点”它也是一种语言,这种“点”与传统的“皴”之间有某种关联,传统山水的皴是画家外师自然并结合内心的审美提炼出来的一种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是超越了技术有生命精神的艺术语言,我画画也是在一层层的在点,一遍遍在积墨,这种生命的体验也像修行一样,好像与传统的皴在精神性上有某种关联,传统的皴对应的是农耕文化,而当下是一种工业文明之下的物质时代,我的这种点所带来的精神体验更多的是一种虚无与乌托邦的生命体验,
CityWeekly:可以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创新。
陈俊:可以这么说,在当代的文化语境,我采用现代化的语言方式。所以最开始我在艺术语言的本体上做了很多探索和实验,语言的独特性也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之后,还要思考在观念表达上可能性,语言与观念其实就是方法论跟价值观的关系,用这种语言来说这种话。
CityWeekly:那您这次也是走出了国门,来到了悉尼。您认为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国际化,还有更具当代性?
陈俊: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全球化。我们的作品要放在全球化的语境里面来评说,东西间的碰撞与对话,互渗与吸收,只有在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深的认识传统,利用传统,再造传统!我的作品也不是传统的中国画了,已经很综合了,我们要在世界的当代艺术中体现中国的价值。
CityWeekly:综合材料?
陈俊:对,现在中国的艺术要跟国际接轨,要与全球对话,以前很多画展都以画种区别,比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现在看来是很局限的,已经不能满足表达上的这种宽泛的需求了,综合材料打破了画种的界限,包容性很强,借鉴了各种表达方式,文化之间互相融合了。我觉得我的作品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人眼里我的作品是很西方的,但是在西方人眼里,我的作品还是很东方的,我的作品刻意保留传统的宣纸,墨汁、毛笔作画,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放在不同的地方和让有不同身份的人去看我的作品,他会有一些不同的解读,甚至是误读,我觉得都是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