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你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古代经典书画艺术的,你对古代书画的哪些部分比较感兴趣?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书画进入到你的创作中?
陈:我在2013年之前的作品都没有沿用古典山水作为我作品的背景图式,之前虽然也是表达关于都市文化,但画面只是在构成形式上有些变化,画过一段时间后,在绘画语言上形成了自己个人化的面貌,但在观念表达上会有些单薄,总觉得还缺少了一个点,后来想到回归到中国本土文化基因里来寻找,传统的山水作为最具代表的传统人文精神,她的荒寒之境、静穆、宇宙气,与都市文化的喧嚣、虚化、张扬有着鲜明的对比和矛盾性,两者的结合会给人带来很多思考,一来是回归到文化自身传统寻找养分,二来是对传统精神在当下的转换,在方法论上是成立的。原初的想法就是想借用代表传统人文精神的山水作为一种文化的对照,只要适合画面的表现都可以,并没有说具体沿用某一副画,这里的山水只是代表了一种精神的躯壳。
陈俊 |《都市山水 之三》| 110×80cm | 宣纸 水墨 丙烯 | 2014年
孙:你采用将自己创作与古代名作融合并致在一起的方式创作,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什么启发了你如此创作,跟你之前的创作思路有哪些改变?
陈:这一系列是上一系列作品的延续性思考,直接采用古画的复制品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来讲也是在材料上对现成品的一种运用,将一副经典之作,我把他分解为“经典”与“今典”两部分来呈现,本身也是对传统精神上的消解,最开始时,关于古画部分我考虑到自己来画,但从观念上看也不过是一个现代人对传统的从新演绎,在体现“经典”上会大打折扣,后来才想到直接沿用现成品,两者的并置更加直观,更有设计性,碰撞更强烈,通过对传统的消解和现代的转换,也表达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对立的辩证关系。
陈俊 |《经典·今典 之八》| 80×130cm | 宣纸 水墨 丙烯 矿物色 | 2015年
孙:在你的画中总会出现一些日常的事物形象,你是如何选择的?
陈:我的作品中是融合了很多工业文明的消费文化,比如大家熟知的商标,广告牌,我会刻意画得明显些可以让人识别,来强化这种现代文明在物质上的富有和在精神上的缺失,最近的作品中我在慢慢弱化具体的符号,而强化普遍的都市化视觉性感受,若隐若现,但从整个画面看让人感觉是都市化了的山水。这种弱化了个体的普遍性更加的日常化,他的外延更大一些。
陈俊 |《霓裳 之二》| 210×110cm | 宣纸 水墨 丙烯 | 2012年
孙:之前你聊过,你在国画技法上并非探索的很深入,但是一些经典名作在古典技法及古典精神上都是集大成之作,你觉得你应该吸取和摒弃的是什么?
陈:传统是一座金山,有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之所以成为经典,我们也必须回归到其本身的语境时代来判断才显示其价值,当下已失去了传统山水所依赖的古典语境,生存经验和知识谱系完全不一样,如今面对厚重的传统,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新审视其在当下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并以”今日艺术“的姿态从新转换。我大学前是学油画的,对于传统国画的学习还远远不够,在2013年我的作品都不是沿用山水的形式,画面形式都是偏西方的,包括材料上也用了丙烯,矿物色,沿用了“点”的方式,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语言方式,2014年前后开始以传统山水作为背景图式,我只是沿用了我的语言方式在山水的外形上从新组织画面,技术上没有问题,只是在画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以“点”造型的方法和山水的“皴法"有共通性的,我的”点皴“也是我长期以来形成的符合我心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是我现在的“点皴”相对传统的“皴法”在语言上承载的是更加当下的意味,这是否也是一种转换?
陈俊 |《时令景观·青园图》| 38×182cm | 宣纸 水墨 丙烯 矿物
孙:谈谈你最近对最新创作变化的思考?
陈:最近的一个系列叫《时令景观》,时令即当下在场,传统山水代表的是”精神性的景观,而当下俨然变成了“物质性的景观” 籍以引发的批判性,我试图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及其自然观,在似是而非、熟悉而又陌生的图像中产生对环境问题、文化断裂问题、文化基因问题的批判与反思,也许我们当下思考的是这些问题,而将来的某个时期又会有新的思考,每一个“时令”都将会有当时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