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华,福建漳州人,现为漳州市政协常委、漳州画院副院长,高级美术师,漳州城市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省政协画室画师,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等。
王少华的工作室装饰得古色古香,最大一面墙上挂着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黄稷堂的一幅大作。作为黄稷堂晚年的关门弟子,他们的师徒缘可以从王少华幼年时代说起。
王少华:差不多五六岁就开始画画了,因为我小时候我家住的前面就是祠堂,那个祠堂里面雕梁画栋看着就很喜欢,看完以后就凭记忆画出来。我老师(黄稷堂)看了就说这个小孩还不错,就这样子认识了。
黄稷堂的一句肯定,在年幼的王少华心中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之后的初中、高中阶段,王少华都是一直跟随黄老习画,成为了黄老最得意的门生。而提到黄稷堂,王少华心中更是充满着感恩之情。
黄稷堂的一句肯定,在年幼的王少华心中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之后的初中、高中阶段,王少华都是一直跟随黄老习画,成为了黄老最得意的门生。而提到黄稷堂,王少华心中更是充满着感恩之情。
王少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智慧的闪光点,我从他身上学了很多东西,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是站在他的肩膀上。
在黄稷堂的言传身教下,王少华潜心习画,1986年,23岁的他就成为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时入选的几幅作品,在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上,他都另辟蹊径。
王少华:你没有创意的东西肯定是不行,艺术一定要有自己的语言。姜宝林老师那个时候来了,画葡萄大泼墨,那个时候泼墨也是非常新。我老师主要是用笔,姜宝林老师他是用墨,我就两个结合起来。
众多表现对象中,王少华特别偏爱白鹭和芭蕉。因为从小是祖母带大的,而祖母是鹭岛厦门人,加之结婚请客路上看到整片白鹭在田野上,所以,王少华喜欢以白鹭为创作对象。
王少华:我画芭蕉也比较多,为什么呢?释迦牟尼因为吃了芭蕉获得智慧。芭蕉也是漳州的特色,所以芭蕉我也是情有独钟。
多年习画,王少华打下了坚实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特有的绘画方法。
王少华:写意的东西是意在笔先,意随笔转。我画画还有三点,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画画要是没有自以为是你不敢落笔;先入为主,我认为怎么画就怎么画;最后就是相互印证。主要要对传统技巧的理解,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两方面融汇起来,寻找最恰当的表现方法。
王少华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在的精神气质转化为作品的灵魂,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他看来,笔、墨、纸都是活的,所以画出来的写意画是笔笔生花的,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王少华:我们本来这一笔要画直一点后来歪了,歪了怎么办?就因势利导,所以艺术的东西必须是活的,它是一个一个的生命体。
欣赏王少华的作品,或寥寥数笔意韵不凡,或挥洒泼墨酣畅淋漓,一幅幅水墨画里,深藏着他对艺术的执著与热忱,也传达着他的写意观。
王少华:艺术必须以文化为支撑,以精神为引领。艺术本意是内修,自我完善自我陶冶,因为艺术是形而上的东西,它是心灵的一块净土、一个港湾。
少华的花鸟画承袭黄稷堂的简笔大写意风格,力图以最简之笔墨,抒写最丰富、最生动之景物和内涵。如果说在花鸟画上王少华主要得益于恩师黄稷堂的传教,那么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则主要是由于自身对大自然的体验和对传统山水画以及当代山水画的研究和感悟。
(节选自:张士增《花鸟恩师意 山水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