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董希源红色写生之旅(冕宁彝海)
2018-05-17 董希源
彝海歃血兄弟义,凉山结盟民族情。4月29日,画家董希源冒雨来到了八百里大凉山深处的彝海,参观采风,了解当年红军过彝区时所结下的兄弟义、民族情,并开始他红色写生之旅的第十七站写生创作。

 今天一早从石棉县城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跑逐级爬升,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彝海湖边。彝海隶属高山淡水湖泊,湖面海拔2280米,年平均气温9℃,四季清凉。 爬上山坡,登高俯瞰,海子酷似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熠熠闪光的蓝宝石,晶莹剔透;环湖四周古木参天,芳草盖地,湖水湛蓝碧透,清澈见底;远处翠峰连绵,白云缠绕。信步海边,犹如融进水墨画的笔峰墨迹之中,令人遐思万千,心旷神怡。闻名于世的“彝海结盟”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后人在湖边建有彝海纪念馆、纪念碑,向人们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凉山时那一段峥嵘的岁月。


 每新到一地,必先了解清楚当地情况与历史背景,这是董希源多年户外写生创作形成的好习惯,今天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那一段历史,更多地体现历史的真实感,董希源一到,就先到纪念馆参观学习,认真听取展馆人员的解说介绍,祥细了解当年的时代背景,询问彞族历史变迁,琢磨红军路过此地时留下的宣传文件、标语口号以及使用过的各类文物,还不厌其烦地与当地彝族同胞亲切交流。经过一番梳理,整个彞海结盟的历史概貌,在他心中也逐步丰满和生动起来了。在绕湖选点时,他还就今天的写生创作意图与冕宁县委宣传部门的有关同志切磋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力求今天的写生更客观真实,更具历史现场感。思路一旦明晣,下来的写生创作就驾车就熟了。历史上那发生的那些故事,在董希源脑海里一幕幕地徐徐展开,慢慢地融进了眼前这湖光山色,也渐渐化为丈二画纸上的墨与线了。


 1935年5月22日,中国工农经军先遣部队刘伯承司令、聂荣臻政委与彝族果基家首领小约达(小叶丹)在彝海边相见,以水代酒,歃血明誓结为兄弟,使红军部队得以顺利通过百里彞区。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彝海,红军还建立了第一只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中国夷民红军沽基(果基)支队。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凉山的少数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

歃血为盟这一史诗般的故事,如何用更形象化的山水画语言加以表现?在画出环湖四周的苍翠青山之后,董希源非常着意于作为画面前景的几棵古木形象的刻画描绘,只见他逆锋折转,略加擦染,画出老辣沉郁的树主干,然后改用中锋左右横斜穿插,画出疾利干硬犹如铁枝般的树枝,苍劲雄浑的几棵古木顿时跃然纸上。这几棵高大挺拨的古树,隐喻着正气凛然、铮铮铁骨的小叶丹等彝族英雄。然后又在环湖青山之外,用淡墨勾勒出白云飘绕中的连绵群山,重点强调其巍峨高大、迤逦不绝,既使画面纵深层次感大为増强,与环湖左右峻秀的青山得以呼应,也使得整个场面更有气势。同时,他又在湖岸浅水处补上若干亲水杂树,意在交代湖水的明净、清澈见底,并以之比况当年彝族同胞对工农红军真诚拥护的善良与纯洁。因此,看似简单的写生稿,它的每一笔每一划,无不饱含着董希源对彝族同胞尤其是小叶丹等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也寄托着他对歃血为盟那一段历史的沉思与对先烈的缅怀之意。

  彞海原本就是户外写生的一个绝佳场所,所以董希源一到此处马上就被其旖旎的湖光山色迷住了。可是由于暮春时节,大凉山的气候变化无常,正当董希源在彝海边全神注地尽情描绘时,雨丝悄悄地不期而至,整个天空也阴霾沉沉地起来,气温骤降。随行人员迅速搭起了硕大的遮雨棚,围起了挡风雨披,但因为画板就架在湖岸上,掠过湖面的寒风一阵又一阵,寒透骨髓,直逼肺腑,现场的人几乎都打起了寒颤,瑟瑟发抖地竖起领子戴起帽子,纷纷劝董希源尽快收摊,回去旅舍再补画。可是倔犟的他披上外套后,仍继续蹲在画板前,埋头作画。寒风呼啸、雨丝飘飘,连在彝海园工程施工的建筑工人也都忍受不了这透寒的天气,纷纷收工回临时工棚。当他们看到董希源在刺骨的寒风中仍坚持作画时,都连竖大拇指,称这样玩命拼搏的画家可真不多见。
天渐渐暗下来了,画稿也慢慢成形了,董希源这才站直了起来,揉一揉因蹲跪时间太久而近乎麻木的腰身,然后直哆嗦地搓着快要冻僵的双手,喝上一口热茶后,这才缓过神来。野外写生的艰辛与不易,对苦行僧式的董希源来说已经是一种常态了,因为明天一大早,他又将到另一个新的写生点,继续他的艰辛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