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董希源红色写生之旅(安顺场大渡河)
2018-05-17 董希源
安顺场飘红军帜,大渡河激勇士情。4月28日,画家董希源冒雨在安顺场的大渡河畔现场写生,继续他红色写生之旅的第十六站行程。


俗话说雅安有三雅,其中一雅便是潇潇洒洒、缠绵悱恻,连杜甫都夸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雅雨。可惜诗家所喜之雨,对于野外现场写生的画家来说,则是愁雨了。好在董希源早有准备,在他不计其数、冗杂细琐,足足塞满两部商务车后备箱的写生行囊中,就备有户外专用大型遮阳棚。这棚子四脚一撑,雨披一盖,画架一摆,董希源马上进入胸中之壑与眼前山水如何交融和表达的创作状态,也就不再理睬这缠绵有余、果断不足的雅雨了。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闻名中外的安顺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县城11公里。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革命纪念地。 1935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红军先遣队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大渡河边仅有的一只小木船。5月25日,由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一营营长孙继先指挥,在南岸红军强大的枪炮火力的掩护下,以17勇士为先导,打响了红军长征途中举世闻名的强渡大渡河战役。以红一团一营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红军17勇士,在当地苦难深重的老百姓和船工的协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北渡强渡成功,歼灭国民党第二十四守敌,占了北岸桃子坪敌守军阵地,打开了通往泸定桥的通道。



山水画现场写生,贵在选点取景,更贵在构图经营。从渡口的哪个方位、南北河岸的哪一侧入画?这令董希源颇费踌躇。他甫一抵达,便几进大渡河纪念馆,翻阅史料,查看图片,研究地形,祥细了解当年渡口位置、红军强渡情况,然后又沿着河岸滩笼反复察看,最后才将大渡河二水交汇的大拐弯的南岸确定为今日写生点。立于此处,但见对岸危岩悬壁,峭峰高耸入云,河面清浊二水交汇激荡,波浪翻滚汹涌,惊涛拍岸,如雷轰鸣,而远处山麓,桃子坪农舍屋角影影绰绰,点缀其间。惯于表现大场面、大山水的他,毫不迟疑地挥笔直抒,将对岸当年国民党川军筑垒据守的峭峰危壁作为画面主体,廖廖几笔,山形便已勾出,接着便是他非常熟练的折带、小披麻等传统诸皴法,然后换上跟随他多年、已经老气横秋、须发谽张的短管狼毫,快擦疾涂,山体顿时浑厚了起来。


不过此时的安顺场,细细绵绵、丝丝密密的雅雨还在飘。对此,董希源的心绪仿佛就是眼前大渡河中那清浊二水的交织,可谓是既恨又爱,恨的是雨不歇,画纸已微湿;爱的是雨水过,群山云烟起。一眼望去,一片烟雨朦朦,气蒸云腾,雾绕青山,树影迷离,烟岚云雾之中,峰峦出没,远岭飘渺,简直就是一幅现成的水墨淋漓的雅雨烟岚青山图。素以擅长画飞瀑流泉、烟岚云雾著称的董希源,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难得的雨中曲、云中意、雾中情了。只见他边招呼随行助手帮忙再加搭超长雨披,边调淡砚中墨水。在沾匀笔锋后,以极淡的墨色勾卷云的廓,以浓淡变化的墨色烘染出雨中湿气蒸腾、谗云流动之势。山体最高之巅,仅用淡墨渍染出轮廓,虚以部分空白,以白计黑,然后依结构的大小错落,由淡而浓,细心点染,渲染突出山峰、山壑之间云雾缭绕、白云如飞瀑般直泻下来的动态感和飘逸感。再以极简之笔勾出房舍、树枝,再施以浓淡相间的点染。在他的精心勾勒皴擦与点染下,安顺场渡口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的全貌也就基本得以呈现。


说来也巧,今天董希源所选写生点,正好就在当年的渡河先锋营营长孙继先同志骨灰抛撒处。孙继先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55年的开国中将。红军长征开始时,他调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在红军到达安顺场后,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过大渡河,为工农红军以后的伟大胜利立下尤为特殊的功劳。能够在革命前辈的英魂之旁现场写生,董希源感到是莫大的鞭策与鼓舞,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尽管是在雨中作画,但整件丈二匹作品一气呵成,情感饱满,气韵生动,浑然一体,难见瑕疵。真所谓是:大河有幸迎忠骨,毫管不吝写红魂。


在红色写生之旅的过程中,所经之处的宣传文化部门都对董希源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与支持,也提供了不少创作上的便利和条件。此次到雅安采风写生,雅安市委宣传部徐涛副部长亲自制订董老师写生计划行程,协调周边县区红色线点,各方面的安排均稳妥周全。安顺场大渡河纪念馆所在的石棉县委宣传部,还派出专门人员,一路陪同,嘘寒问暖,不厌其烦地帮忙操持董董师写生团队的后勤工作,几次冒雨送饭到写生现场,并派出电视台记者专门采访。当地党委宣传部门热情关心红色题材创作的举动,让董希源老师十分感动。他表示,党委政府对我这次写生的关心与帮助,就是对红色题材创作的支持,我更有义务与责任,心无旁鹜,全力以赴,努力完成这次红色写生之旅系列作品的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