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中国美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倡议—董希源红色写生之旅(卡机岗村)
2018-05-17 董希源
4月25日,画家董希源来到了四川阿坝恩达神山脚下的卡机岗村,开始了他红色写生之旅第十四站的写生创作。

由于今天要跨省到四川阿坝草原地区,所以董希源起得特别早,怕耽搁写生行程计划。汽车穿过地形地貌极为复杂的川甘边界,缓慢地驶出斧劈刀切般峭壁对峙的深沟峡谷,眼前就立刻一亮,阳光明媚,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仿佛世外桃源,与刚才峡谷内那种死寂的苍凉情景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川甘高山地带多元的生态环境的真实状况。面对如此多样化的山体、山势与环境变化,董希源丝毫不会放过这难得的搜集创作素材的机会,经常走走停停,下来拍照取景,以备它日创作时可作参考之用。


汽车驶出峡谷后,与瞬间豁然开朗的象观一样,也顿时欢快了起来,一路向西南疾驶,很快进入了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沿途不断有屋顶闪耀着金色光茫的喇嘛寺庙一晃而过,藏区的味道越来越浓了。在一处屋顶金光特别夺目的寺庙前,车子停了下来。这就是今天的写生点若尔盖县冻列乡卡机岗村。这座喇嘛寺庙叫崇尔卡茸妙舟圣寺,站在寺庙山门的台阶上环顾四周,阿坝自治州藏民们心中的达恩神山就高高耸立在眼前,而远处的皑皑雪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近处则是平缓的坡地草原,牛羊群慵懒地徜徉其间,山麓一排排树梢微黄嫩绿的白杨树,望过去通透明亮得令人心悸,犹如一群结伴而来的纯情藏族少女。这样一幅天然的雪山草原牧歌图,董希源怎么会轻易放过?画板就直接架在在牛羊群觅食的草地上,纸张仍是他惯用的丈二匹。四处张望了几下,略作思考后,董希源提起粗管狼毫迅疾画了起来。


昨天在甘肃宕昌画的是翠峰神山,今天在四川若尔盖画的又是达恩神山,川甘的神山似乎与董希源特别有缘份。今天的这座达恩神山是当年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准备攻打腊子口时,曾经路过増加后勤补给的重要宿营地。它在周边藏民心目中非常神圣,每年都有无数的藏民前去朝拜,山上那飘扬的众多经幡就是明证。董希源落笔当然也是从神山开始,他勾勒出山形后,就集中精力着意表现山体的各个立面,运用各种皴法突出山势的险峻、挺拨,刻画山石的质感与苍厚。表现主体形象初步出来后,又留出下面大片空白,细心横擦勾染,近景连绵而又平缓的山麓坡地、草原便跃纸上了。

有别于昨天凸兀独立、峭如竖剑的神山,今天的神山与其它诸峰左环右抱、高低错落地连在一起,因此在画面的经营与表现对象的取舍上显得尤为重要。但见董希源不慌不忙,在画出神山主体,交代坡地草原之后,在画面左侧阔笔直涂,再画一雄峻山体,然后在此山背后右侧压低位置,拉出一小组起伏群峰,与神山主体连接一起,既使得左侧诸山体能够与神山形成呼应关系,气势连绵不绝,又能突出神山主体地位。同时,又运用传统的留白法,以淡墨湿笔晕染天空,计白当黑,在神山诸峰后面画出远景雪山。几座穿插其中、影影绰绰的雪峰,让整个画面顿时生动活跃了起来,不仅画面的几个层次感大大増强,而且又起到了对神山产生反衬、配景作用的强烈效果。为进一步交代高山坡地草原的特点,观察十分细腻却又准确的他,又调换了一支小号狼毫,仔细地在草地上画出一丛丛高低不一的沙棘,疏密有序地间插其中,这一看似不经意的补笔,却是营造藏区牧场气氛的关键一笔。



因为写生现场是在喇嘛寺庙门前,又在省道边,寺庙里的僧侣们时不时地围过来,或介绍当地民风民俗,或询问国画常识,他们还非常热情地邀请董老师在方便的时候画一下寺庙全貌。卡机岗村的藏族同胞也同样十分友善,帮忙董老师联系住宿旅馆,介绍神山历史情况,邀请到村里其它山沟写生等等。几个上山拾柴火的藏族姑娘,她们在背着沉重背篓的情况下,还专门从山坡上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为的就是看董老师作的画是怎么一回事。好奇而又羞涩的她们,在很开心地与董老师合影留念后,才依依不舍地含答告别。


董希源在收拾写生行囊时缓缓叙道:“藏汉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藏族汉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相当悠久。你看我们前面的这座喇嘛寺庙,虽然建风格以藏传佛教为主,但大殿与山门的建筑却是传统的汉族风格,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这不就是藏汉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的实例吗?我今后要继续找机会,创作更多的反映民族团结方面题材的作品出来。”是的,今天在若尔盖卡机岗村的写生,收获的不仅是红色历史题材作品,同样也是藏汉同胞一家亲的题材作品。有了今天的收获,明天的董希源到藏区继续写生的信心就更足了。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