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发起邀请并主办的《锦绣河山美如画》“香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源作品展”将于八月底在 “香港中华书画艺术中心”开展并将展出作品结集出版,得此消息,我真为董希源感到高兴。
我与董希源认识,是在1986年。当时我任福建副省长,正在上海考察,听说我省有一位年仅22岁的青年画家在沪举办个人画展,颇为轰动,著名画家谢稚柳、钱君匋、沈柔坚、程十发等都前往观看,并给予充分肯定。我很高兴,当下决定去看他。自此后二十几年来,我们一直有交往。这位肤色黝黑、话语不多的诏安藉青年,除了从画作上透露出的那股灵气外,我觉得在他的身上还有另外一些可贵的品质。譬如他对艺术的执着和沉稳的心态,尤其是后者。当今的年轻人,要摒弃各种功利追求、各种诉诸感官的嬉戏游乐,平息内心的浮躁,委实不容易。而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就必须过这一关。再譬如他的善于学习。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而董希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善于总结和思考。他出生在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的“书画之乡”——诏安,从小受到了传统乡土艺术的熏陶,但他不满足于这些,大胆走出家门,转益多师,广泛汲取古今中外各种画派甚至其他艺术门类的精髓,取法乎上,因此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往往出人意表,高人一筹。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他的那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希源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画家,这不仅表现在他的画中所明显流露出来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更在于在现实生活中,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热爱和关切。在他的家乡、在其他的一些地方都可以听到关于他扶贫助困的义举。我认为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对社会、对人生的关爱,与他的艺术追求应当是并行不悖的。
从以上这几点出发来观赏董希源的画,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我们就不奇怪为什么画家生长在南方,却能画出北派山水的恢宏气势;为什么当许多人一窝蜂地走给人印象强烈的泼墨写意的路子的时候,他却能坚守阵地,画得那么冷静、精致和缜密;为什么他的画会让人觉得既传统又有时代感,即在传统中透着诡谲——有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现场感;为什么他的画里总是充溢着那么旺盛的生命力和温煦的亲和力……。董希源的山水和花鸟都画得十分精彩,王伯敏老先生在看过希源二十七米黄山长卷后,激动不己,欣然题词:“黄岳奔腾得其势”,也正如谢稚柳先生称誉的那样:“不论山水、花鸟、走兽,画风明晰,清新而不驳杂,洗练而非累赘,隽永而不拙重,质韵却不硬板,自然之中崇意境。”尤其山水作品“墨韵浑厚、气势雄奇,注重骨法用笔,意境超越,给人以深沉、清幽、空灵之印象,没有泥古不化之迹象,具有鲜明的理性和现代色彩……”,繁忙之余,浏览一下他的画,常会使我们忘却许多烦恼,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宁静与升华,感觉到一种审美的惬意与满足。
这次画册中选辑的《锦绣河山美如画》是董希源应邀专为北京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而创作的,并于2007国庆前夕正式悬挂,福建省政协主席梁绮萍与我在党的十七大会议期间曾登楼观赏。《涛涛云海壮山河》也已于2005年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本集作品中有7幅已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管委会、天安门地区管委会所收藏。2007年11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选中其中22幅作品印制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专用的2008年新年贺卡,并以领导人的名义发往外国政党及其组织领导人,中共中央组织部也选中其作品作为中组部2008年新春贺卡。这既是董希源先生的个人荣誉,我认为也是福建的光荣。
艺术是没有止境的。尽管这些年来董希源在艺术上孜孜以求、成绩斐然,社会各界对其也肯定有加,他的创作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跃上新的高度,但董希源还年轻,今后的路子还很长,还有很多事要做。但我相信,他既已能够凭着艺术家的坚韧的意志、直觉的洞察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今后的路子也一定能走得更好。希源还需要大家更多的帮助,让我们共同为画家祝福。
原福建省政协主席 游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