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之路—陈裕亮新时代文人画之我见
2018-05-07 陈裕亮
文/刘兆平

与陈裕亮相识于十年前他在人民网做书画编辑,他曾对国内数十位书画家专访,后编辑出版了《艺术巅峰的对话》,其中收录与我和丁杰的《抒情写性三人谈》一文。裕亮多年致力于新时代文人画探索、研究与创作,其作品以学术为支撑,倡导诗意空灵之美。近年来以墨荷为载体,追求八大山人韵味,又以线、面的组合运用构成简约的新视觉符号,以年轻之心运古拙之笔,师造化而通神韵,近年来创作了一批令当今画坛耳目一新的墨荷佳作,为新时代文人画的探索开辟新境。
众所周知,从平庸观念中挣脱出来,在精神上获得相对自由。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停止探索,艺术生命也将终止。裕亮与心灵活动相关的作画状态,从对外在事物的描述转向对内心世界的宣泄,这符合他敏锐的天性和善于把握新事物的能力。每一个进取的画家,总是处于探索之中,陈裕亮走的是一条不断探索求新的路。著名美术评论家贾方舟先生在30年前,给我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刘兆平中国画探索展》前言中写到“探索有可能失败,但却并不注定失败,探索也并不注定成功,但却有可能走向成功”。今天此话用在陈裕亮画评上仍不过时。

纵观陈裕亮的艺术经历与创作,就会发现他注重文化学养的积累,对传统经典深入研读,汲取滋养了文化胸襟,从而形成了他人生艺术坐标,扎根民族文化基础,把握新时代的脉搏,在浮躁喧嚣中保持一份睿智冷静,是一位有志于复兴中华名族文化的人所具有的的担当。他的荷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舒朗而大气,干净又空灵,他继承了历代文人画求诗味讲意境的传统,用技上却又不乏独有的笔墨追求。他用笔坚毅而不杂乱,且厚重古朴,使所画荷气盎然意深而境远,由古取类而化出,不乏古韵却有时代新风,他强调的通灵诗情画意。在我看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艺术成就,不仅要看他自身的修养成就,更要看他如何为社会为民众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和精神产品。裕亮的荷花枝干刚劲有力,厚实挺拔,形式感突出而鲜明,与很多画家笔下的荷花相比,裕亮笔下的荷花更有坚强旺盛的生命力,在枝叶簇拥中显荷花亮丽风骨。

裕亮不论在绘画创作理论上还是在绘画实践中都取得可喜的成绩,成为当今青年艺术家代表性人物。他的勇于探索和创新影响了许多同龄人,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一位新时代有信仰的艺术家,在当今中国艺术发展道路,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到创作中去,坚持以真善美的艺术作品感染净化心灵。正是这样的兼收并蓄、师法自然,使得裕亮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推陈出新,他的大写意墨荷画技法独特,构思立意广远,用笔简约凝练,线条豪放洒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真情”,裕亮喜画荷花,为此他在夏秋常去赏荷、悟荷、画荷,他体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和独立之精神,他往往以大块的明暗对比和挺拔的枝干交织构成超凡脱俗气势恢宏,把荷之万种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怡然悦目,流连忘返。人生如艺,写字画画亦如做人,为名利而去反为名利所累。在今喧嚣浮躁中,裕亮一直坚守着一种抱朴守拙的书生文人义气,这种蓬勃向上的生命气象正是当今艺术界最缺乏之正大真趣。身居闹市而天真烂漫,不感于流俗,这种圆融无碍,造就了他鸿鹄之志。

当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现代性语境时,所有人都在思考出路。在新时代下,当融合交流成为主流时,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对未来充满期待,裕亮提出“新时代文人画诌议”这一学术研究课题是他对当下艺术思想有意义的尝试和大胆求证,从他新近展出的作品看,他正在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其画在与其他画荷画家拉开距离的同时,却不失强烈的“中国味”。他将新的手法与观念相协调,勇于大胆的尝试,此举值得称赞。

从与裕亮的交流与作品所流露出来的气息看,我感到他是胸有成竹的,对于新时代文人画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他充满了自信。假以时日,他一定会对自己的作品有更新的突破和超越,作为他忘年之交的艺友,我期待着他的未来有更多的艺术成果,为新时代文人画之路留下可喜的墨迹。

(刘兆平,1950年山东青岛籍,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副院长兼国画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曾任呼和浩特画院院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创意联盟执行主席。)











陈裕亮,福建漳浦人,现居北京。国画家、艺术评论家。近年来,致力于新时代文人画的探索、研究与创作。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诏安画派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福建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锡纯艺术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参加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作了新时代文人画艺术内涵的学术报告;曾主持研究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工程中国画相关课题,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艺术追求。其作品以学术为支撑,倡导充满诗意的空间美,其花鸟画,力求八大山人韵味,以禅为境,融入了新时代的审美,形成了静、空、雅的艺术面貌;其山水画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为创作导向,追求气生而韵动之气息,形成了浑厚华滋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