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
2018-04-20 朱新战
艺术顾问:朱其
艺术总监:吴以强
学术主持:胡杨林
艺术家:朱新战
摄影:朱新战

朱新战,1969年生于河南黎阳,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
主要作品:《封神榜》《神仙学院》《山海经》《首届神仙代表大会》《补天》《冈仁波齐》《开天》《太极图》《奇门遁》《追光》《紫金湖》《东海寻悟空》《三柱高香》《中华香烟》《七彩神石》《问天七剑》《苏妲己》《西天世界》《八仙》《开天射日》《混元伞》《十字架》《种植十字架》《寻找孙悟空》《过火稻草人》《太极图说》《守望者》《天井》《寻水浇山》《土豪金球》《气球》《在路上》《黎阳北魏大佛》《拖行张家界》《拖行周庄双桥》《种植伏尔泰》《麦田事件》《最后的晚餐》《田园剧场》《裹尸布》《金字塔》《架上》《架上~迷墙》《2018封神——虚位以待》《诺亚方舟》黎阳社火——《寻找孙悟空》《架画》《焚饰清明》《大唐国》《雕塑》
    如何看清当下的生存处境,如何构建一个文明的未来或对人类命运的一个宏观的构想?作为一个有着13亿多人的国家,其发展的走向,奉行的价值对于整个人类的命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不管切入点是对人类的普遍命运的关切,还是基于对这个国家族群的前途发展的考量,看清历史,重估文明与价值体系,都是构建当下国人生存情境必不可少的前提。
    艺术家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的思考,就是他以艺术的形式和理念来担负起作为一个在历史中演进的人的历史使命,当然,在此,是把艺术与历史紧密的链接在一起,不但用艺术创造着人类新的历史,也是在创造艺术自身的历史,更深层的说,艺术,就是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的创造性的生命张力的体现,用艺术来呐喊,来创造,来批判和构建,恰恰是作为人无功利的生命需要。
    朱新战一直以来的行为艺术始终围绕着这个主线展开,只有理解了他对待艺术,对待自身所处的时代的优思和责任感,才能理解其艺术作品背后的精神。他以大地为依托主体,种植伏尔泰,拖行,寻找孙悟空,到种植阳具,针灸,雕塑,这一系列作品的主要脉络背后的人文精神,是要构建着当代中国人新的生存情境,以艺术的语言承载着哲学思考和社会学实验。
    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与一个石头的阳具一起作为艺术素材运用到作品的表达中。一个是有机的生物,一个是没有生命的冰冷之物;一个是短暂易逝的被观赏之物,一个是恒久的被寄予人抵抗时间愿望的固体;一个是鲜活的植物完成遗传的器官,一个是象征着人类生殖崇拜的宗教器物物。在这样的柔软与坚硬,鲜活短暂与冰冷恒久,真实生命的美丽和活力与文化象征物的强烈对比和融合中,超越了生死之别,超越了不同事物类别的区隔。既在艺术创作中打破媒介之间的属性隔离,也在人的观念上突破了非此即彼的封闭性,用一幅画面把不同的物质和文化元素无差别的施与魔法,以此唤醒人看待生活的不同观看视角,审视事物的新的视界,为生命与世界万物,与他人的相互关系的共存模式构建新的社会情境。
    在这个万物生发,春情盎然的季节来做这个作品,把一个代表生殖崇拜的阳具埋在同样被寓意着情爱欢愉的牡丹花下,可以联系出种种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来。但以我对艺术家一贯的思想脉络的理解来说,他并不只是停留在事物表面的浅层意义上。今日之中国,又处在了一个坦途与深渊的历史十字路口,改革的道路在摸着石头走到了河中间的时候,河水既变得湍急,过河的勇气和决心,也因为有些带头人在摸石头的过程中摸到了狗头金而对此岸有着太多的留恋。不管是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还是这几十年的革命和开放的历史,都成了压在国人头上的大山,不但不成为奋发的动力,反成为这个民族国家走向光明的原罪和阻碍。以花朵和阳具的生命力的象征意义来激发这个国家社群新的创造活力,让一个垂暮堕落的身躯植入一个青春年少者的果敢勇毅,以少年人的大无畏之气魄抖擞精神,革除沉疴,奋起创新,为今人之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担负起该担负的历史使命,创造新的生存情境和丰盛的生命内涵。
                                              
胡杨林  2018.4.18
大唐阳具




黎阳牡丹园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