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纯:艺舟双楫,行走风景
2018-04-19 孙志纯
文 / 林公翔
 
孙志纯是一位既画油画,又画水彩的双料画家,他的作品无论油画,还是水彩,大都以风景题材为主要创作对象,他的作品经常入选全国性的大展并获奖。于志纯而言,对美景的钟爱,对色彩的敏感,好像与生俱来。艺舟双楫,行走风景。他以真诚的情怀感知灵山秀水,作品简约中蕴涵丰富,细腻中散发情致,在气质上体现着对南方风景的特殊理解。特别是他的水彩画,可以说独树一帜。他的水彩画大多尺幅不大,但往往能小中见大,从而凸显了他高超的驾驭色彩和题材的能力。
 
在我看来,好的画不在于尺幅大小,而在于是否有感而发,是否有画意、画境和画趣,是否给人以心灵的感动。其实小画也可作大文章,小画题材往往较为广泛,既可以描写重要事件、人物,也可以描写即兴感受,适宜于近距离观赏。在欧洲绘画史上,小画占有很大比重,其中著名的“荷兰小画派”以画小画闻名,影响甚广。尤其是哈尔斯、维尔米等颇负盛名。特别是维尔米创作的室内风景画,感情真挚细腻,画面整体感强,形与色融为一体,严谨写实中充满韵致,是欧洲古典绘画史上的璀璨瑰宝。与那种大型的主题性创作相比较,我觉得以孙志纯的性格和心境,也许更适合也更擅长状写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赏心悦目的室内风景。
 
我喜欢孙志纯的水彩作品,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志纯的作品首先是本色的作品,干净的作品。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纯净。我与志纯虽然平时接触不多,但每次与他见面,都可以从他的话语中感觉到他的温文尔雅和发自心底的安宁。读志纯人的纯净,是很容易找到志纯画的纯净的由来与出处的。他的画没有火气和燥气,湿润、温润、和润。我以为,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的人,才能用心表现出对生活的认识。在志纯的笔下,那些山水的苍润之美、疏淡之美,那些室内景物的闲雅之美、静谧之美,仿佛都是发自内心的。他的最近的一些新作,让人耳目一新。《江南三月》是一幅淋漓畅快的作品,色彩透明,穿透力极强。蓝色铺陈出来的是江南三月湿漉漉的雨季,宁静的小舟,穿过云层的光影,把江南三月的迷人一股脑儿展现在观者面前。《江风》也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作品,笔触大胆潇洒,甚至带些狂野,一抹蓝色的大江,几棵被江风吹拂的树,画家凭借纯熟的水彩语言,展现了一个关于风的故事。《渔光曲》同样也是一幅耐人寻味的作品,画面充满了诗意的宁静与淡雅。色彩单纯明净,生计盎然的绿色铺满了整幅画面,渔舟唱晚,日暮斜阳,是一首妩媚清澈的诗。在志纯的作品中,大都具有这样的品格:即通过对画面中清澈的水,纯净的天空,温柔的阳光,迷人的绿树,宁静的舟楫等物象之间相互依存的艺术再构,明确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希翼。他总是以诗一样的笔触来吟诵内心的唯美。他本能地、稚真地追求对意境的营造,他的作品画面平静而淡然,闲适而浪漫,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一种空灵的气息。

2013年 孙志纯水彩作品《江南三月》46x38cm

2012年 孙志纯水彩作品《江风》46x38cm
 
其次,我喜欢志纯的作品,是因为志纯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抒情性。他的水彩作品,雅丽、柔美、淡泊,就像一首首清新的抒情诗,让人回味无穷。在观念表现上,他具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在他的作品中,总是有意识地舍弃明暗而以色彩的结构关系来表现空间深度。橘黄色,淡绿色和湖蓝色是他作品的主色调,这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趣味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倾向给予观者的视觉舒适感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那种不给人留有余地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没有大起大落的色彩张扬感,平实中见真功,清新中见气质,饱满中见活力,凸显了画家对个性化表现语言的自觉意识。众所周知,西方绘画史始于印象主义的以光为主题的色彩革命本质上是一场语言革命,它致力于表现在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色彩关系和空间深度,努力表现空气的颤动和色彩的闪烁。但总体而言,印象主义仍然是以“再现”自然为准则,直到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出现,在色彩上愈来愈趋于单纯、感性,愈来愈趋于主观化,愈来愈趋于强调视觉的表现性和感染性。在志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不属于那家那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色彩倾向和对色彩的把握是建立在对西方现代艺术色彩理论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是有清晰的脉络可寻的。他的作品《贡嘎山上》是一幅在水彩感觉上非常成熟的作品。作品用笔洗练精简,充分发挥水的融合、渗透、流动的特性,时而精细地描绘,时而大胆地铺陈,收放之间,尽显色彩的曼妙,在光影、光线和光斑的无穷变化之中,让观者在绘画面前体验绘画,在风景面前体验风景。作品《冬日》也是一幅很好的作品,可以说是志纯极简主义的代表作。画面非常简约,寥寥数笔却意味深远,宁静的原野,像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此类作品还有:《晨光初抹》《风吹过山岗》《微澜》《静雪》等,在这些作品中,志纯对水与彩的拿捏把握恰到好处,使水彩的材料属性得以充分显现。
 
志纯不仅在色彩上有独到的处理,而且在造型上也有独到的理解。面对不同的对象——人物、静物抑或风景,他都具有一种对形体的动态的敏感,从而找到不同的处理方法。我特别喜欢他的那些带有人物的室内风景水彩作品,像《窗前女人体》《夏至》等。《窗前女人体》是一幅在我看来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作品,侧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是在回味刚刚过去的幸福的一刻,还是在等待远方的情人的归来;抑或是在体验铅华洗净后的洁身自好?静物终究是相对静止的,人体却处于活动和情感变化的状态,是与周围环境空间紧密相关的活生生的客体。在《窗前的女人体》中,志纯在主观想象的司空见惯的情节中完成了足以使人惊诧的情感的抒发。

2005年 孙志纯水彩作品《窗前女人体》39x54cm
 
第三,志纯的作品还有一种品格,那就是与众不同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所有的艺术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没有自我,就没有了自我的情感积累,没有了自我的审美诉求,也就没有了自我的人格立场和艺术立场。志纯的老同学,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为志纯的画评中曾经这样写道:总体上看,志纯的画用笔豪放,简洁明快,在语言上是做减法的高手,对物象具有准确把握和高度概括的能力。看似随心所欲,一挥而就,却是笔笔见功夫,呈现出丰富的内涵。他的作品整体感强,大胆地省略了无关紧要的细部,着眼于画面大结构,大色调和大色块的整体把握,又有精到的细部刻画,特别是富有灵性的精心构图和巧思,使得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感染力。的确,志纯的作品无论在色彩的把握上,还是在立意的概括上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他以别样的色彩表现形式为他的艺术追求服务,这个追求就是创造自然感性生命的绘画形象。他的作品《秋塘》《新绿》《西塘月色》《绿影》《乌镇》《威尼斯码头》等色彩极其丰富,既有色彩的相互融合、浓淡相宜,也有色彩的对比互补、形成张力。《威尼斯码头》便是代表,这幅作品形色肆意洒脱,热情外露,不受常规约束,落笔之处皆举重若轻。而《乌镇》则特别注重画面的经营与布局,使画面既保持了水彩画本体语言亮丽、畅透的纯真性,又最大限度地融入了西画语言结实丰厚的特点。同时,他以别样的立意自觉性和丰富的表现力为他的艺术追求服务,这个追求就是表达自我对大千世界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志纯的作品在色彩、形式和立意等诸方面的探索是他艺术观念的呈现,他的绘画在精神的层面拥有一种积极健康的艺术情调。
 
应志纯的邀约,我在他画院的画室和他的别墅观摩了他几乎所有的作品。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他的水彩作品相比,他的油画同样值得关注。志纯的油画大多是写生作品,这说明他对写生有很强烈的追求。但志纯并不是为写生而写生,而是在把握写生现场直觉的同时,与自由而充实的心性结合起来,借无华的自然将画面中挥洒自如的情感演变为一个个有一定深度的主题。他画千峰竟秀的武夷山,他画湿润碧绿的安溪茶乡,他画惊涛拍岸的崇武海滩,他画天风徐来的厦门鼓浪屿……那天空,那建筑,那树丛,那水流,那道路,笔触酣畅,色调饱满,洒脱简约。在志纯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明确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他优雅而洒脱地沉浸于自然风景和生活风景之中。他的创作与那些宏大历史叙事题材相比,似乎缺少某种表达力量,但志纯有自己的追求,他要的只是以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自然,把主题创作意识通过个体与自然的不断对话,将属于自己绘画的独立性显现出来。在我看来,艺术家个体的形式语言及风格是一位艺术家之所以存在和被认可的标志。风格的张扬绝非出于造作的需要,而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忠实于自我感受的自然结果。志纯的油画就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的结果。
 
艺舟双楫,行走风景。在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日,人们往往忽视了停下脚步,去品味周遭的风景。孙志纯的作品无疑为浮躁焦虑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地,一个可以获得心理归属感和亲切感的精神家园。
 
2013年4月25日于福禄坊意园
 
(本文作者为美术评论家,福建省美协常务理事,理论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