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钊教授关于杨荣孙油画的评论
2018-03-27 杨荣孙
张定钊教授
关于杨荣孙油画的评论
心物交融  抒情达意 

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根据所描绘的对象的不同又分为: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一般的写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绘画技巧的练习和提高;二是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为创作搜集素材。自从上个世纪欧洲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直接到大自然中去描绘瞬间即逝的光影变化,写生就此受到了艺术家们和无数热爱绘画者的推崇。然而,大多数的人(当然也包括艺术家)所做的油画写生仅仅停留在对对象的客观描绘上,有的还描绘得相当的逼真,可以说是“忠实的再现”了对象。
当我们面对杨荣孙的这些油画写生作品时,却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情怀!无论是他的《被遗弃的家园》系列、《老房》系列、还是《窑洞》系列,画布上那饱含韵律和节奏的纵横笔触、讲究平面变化和现代构成的画面章法,还有经过画家高度提炼和概括的丰富色彩,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大气、厚重。
在那组《老房》系列里,杨荣孙采用的大多为横式的宽银幕构图形式,运用厚重而单纯的深色来描绘这些饱含历史沧桑和人文内涵的中国老民居,确切一点讲就是福建闽北的老民居。他没有运用细碎的笔触,而是改用宽大粗放的用笔;没有拘泥于细节的深入刻画,而是将对象的特点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手法进行重塑和表现。他的这种重塑和表现不仅不受对象的真实形象所局限,而是采用了一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即中国绘画的写意手法。

在构图方面,杨荣孙非常注重画面的构成:例如《老房1》、《老房2》、《老房8》、《老房9》里,他不再追求西方油画常用的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而是将房子的屋顶和结构都处理成平面的效果,形成一种富有装饰感的形式美。正如马蒂斯所说;“绘画是一种表现。画家不用再从事于琐细的单体的描写,摄影是为了这个而存在的,它干得更好,更快……我们对绘画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务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象。”的确,杨荣孙在写生时,对物象在造型上更趋向平面化,色彩和造型也更具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绘画语言对情感表现的作用,以达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
《窑洞》系列的构图则采用的是油画风景中较少见的竖构图。他是先立意再构图,从物象中抽取出能够表达立意的点、线、面、形和色等绘画元素进行重新组合构成;而色彩则对西方油画各种流派进行广泛吸收、博采众长,使其服务于自己的立意。《窑洞》系列每一幅的色调各不相同,有的色相对比柔和,有的色彩明亮活泼,还有的则淡雅丰富,但都又统一在各自不同的色调中,充分显示了作者良好的色彩修养和对色彩的驾驭能力。在造型处理上,他并非照抄照描自然物象,而是将客观的自然变成胸中的自然,心物交融;再把胸中的自然变成画布上的自然,实现了“神遇”和“迹化”的过程。同时他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情感,运用抒情写意的方式恰如其分地进行了抒发和宣泄。

在阅读和欣赏杨荣孙的油画作品时,人们常常会被其中所透出的独特气质所打动:这里不仅有真诚,有激情,还蕴含着善和美!在这里我想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杨荣孙开车陪同我们夫妇一起去闽北山区采风。山道弯弯,车子顺着盘山公路也不知转了多少个弯,突然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住了;我们正在纳闷时,就见杨荣孙从驾驶室里探出头去问正在路边的一位上了年纪手提着大包袱的老妇人是否是去前面的村子?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立即招呼老人上车,告诉她我们也去那儿,顺路可以捎上她。老人上车后还问要付多少钱?杨荣孙直说“不要钱!”一直将她送到了村口。后来他告诉我们:这样的事他经常做,只要他遇到。从这里我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名真正艺术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善良、真诚和大气!这正可谓是“画如其人。”
人们常说“艺贵创新”、“笔墨当随时代”。那么,何为油画的时代感?如果我们固守西方原有的一套写实模式,或是照搬国外现成的当代时尚的种种表现形式,那都只能是拾人牙慧,这是死胡同。只有当我们立足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地上,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之树根深叶茂;而只有当我们将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有机地融入艺术作品中,这才会使你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生命,焕发出别样的丰彩!杨荣孙正是在这条艺术道路上努力探索前行着。
杨荣孙对艺术的勤奋、执着和努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他的多思和不懈追求,使他的油画作品在众多的油画中脱颖而出,成为让人过目难忘的佳作。他还年轻,前面的艺术之路还很长;他有很大的潜力,其艺术前途不可估量。我期望他能继续探索,并殷切期待着他能创作出更多的油画佳作。
                                
张定钊    
2018.3.25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