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归平和,情已阳明,画外语堂
2018-03-22 周榕清官网

作为一个平和人,我们深感幸福与庆幸。作为经济支柱,我们有蜜柚与白芽奇兰;作为精神支柱,我们有王阳明与林语堂。


若有闲情逸致的时候,我们品着故乡的茶叶……白芽奇兰,读着王阳明的《传习录》,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心绪平和,精神阳明,实在是别人所没有的享受。


昨晚来到乡贤,漆画家周榕清的漆画工作室,看到他为家乡平和法院创作的,即将完成的大幅作品6.8米长☆2.6米宽的《锦绣平和》,很是震撼:一是大作气势磅礴;二是我由此管窥蠡测到画家的心灵,生活理念与殷殷乡情。


一,


2017-12-16鹭客社的社长,我的学生林鸿东 写了篇《我从平和来,长作厦门人》。当时我读了这篇美文,感慨不已,深以为是。


我们几乎所有走出洪濑口的平和人,都是一样的想法:走出洪濑口,我们离乡背井,去打拼,就再也不想回去了。我们惟愿此生,过平和而温暖的生活,过不再是穷山恶水的生活,过城市里有温度的品味生活。


我们当年走出来的时候,我们没想过回头再望望故乡,只想把它当做一把记忆。


可是,当我们走出故乡十年,二十年的时候,我们却莫名其妙的害起了“思乡病”。故乡的云,故乡的风,总会时不时飘在我们的心空。


越来越经常的。


周榕清也不例外。虽然他生在闽清,长在福州,6岁时才随退伍复员的父亲回到故乡平和,但他小学中学,人生最清纯的记忆,值得他今天讲个没完的故事,包括他初中时摆台球桌,搞个香蕉中转站赚钱;初中时就可以为两个复员回来的哥哥各买一辆180块钱的“凤凰牌”自行车;整个高中只考过一次期中考,最后拿着“肄业证书”走出高中大门……,所有这一切,都是平和故乡给他的,咀嚼起来,永远还是那么回味无穷的橄榄。


听他讲自己的童年少年逸闻趣事,他讲了两三个小时,我听了两三个小时。他讲着,带着胖嘟嘟的甜甜的笑;我听着,也不知为啥没有一丝困倦。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共鸣了:我们曾经行旅世界,今天我们心归平和。


今天我们都过这样一种生活:让懂你的人爱你,让爱你的人更懂你。只不过他是用画笔,我是用文字。


今天我们都过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们的层次有别: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从容。


从江源到江口,我从平和来,长作厦门人。我实现了1977-1978年在漳州读师专时第一次来厦门惊叹居然人间有如此仙境,便暗自发誓一定要到厦门来,常做厦门人的愿望。


而周榕清,也应了他父亲给他取名的夙愿……毕业后先居龙海三年,后到北京清华美院两年,再到日本当访问学者一年。最后,在去年的七月份,他还是回到福州,冥冥之中让这个“有福之州”庇佑他从文革后平和县第二个福师大美术本科生,一个学油画的研究生,改为漆画博士生;从平和的土楼底蕴;变为站在福州的全省视野;到北京的全国格局;再到东京的国际胸怀,他说,就这两三年间,他释然了,心态平和了。


我从他那还差三五道工序,最后完成得20多道工序的鸿篇巨制《锦绣平和》漆画作品中,我从他整个艺术生态的构图中,我读到了他内心的宁静,发自肺腑的怡然自得。


当年,王阳明带领官军,荡平匪寇,“寇平人和”。于是“平和”之县得于成立。今年是平和建县500周年,我们在外的平和乡贤周榕清,也以自己的平和心态,创作了《锦绣平和》的漆画巨作,以此表示自己的拳拳之心 ,殷殷之情。


故乡莫能忘,莫敢忘。故乡名平和,我等皆以故乡之名座右铭以互勉。


而我从他的《锦绣平和》中,看到了故乡的平和;画平和的画家心态的平和。


二,


我窃以为,中国的艺术家如果没有精研儒家道释,不懂得王阳明与林语堂,很难说他的艺术能走向化境。平和艺术家,不管是先天文化基因里还是后天文化血脉中,都比别人多了几分王阳明与林语堂的恩赐。


一个艺术家,走到一定时候,如果还是停留在整天只是谈画内,而不能跳到画外,那他注定是个工匠而不是艺术家。陆游就曾说,“功夫在诗外”。我深以为是。


周榕清跟我聊了一个晚上,几乎只是谈儒道释;谈王阳明;谈林语堂;谈自己的心路历程。


因缘际会,周榕清结识了福州鼓山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法大师;北京玉泉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


他看学诚大师送给他的《学诚法师侧记》一书,书里讲了一个让他深思的故事:学诚大师的师父曾经问他,“如果有一颗果树,你想吃果子吗?学诚法师答道:如果吃得到就吃,吃不到就算了。”他的师父给他点赞。


为什么?因为如果答曰:想吃。那么看出你趋利;如果你答曰:不想吃。那么看出你趋名。吃与不吃,做与不做,都是错的。


吃得到就吃,吃不到就算了。这就是随缘。因缘,随缘,惜缘,缘来则心动行动。这就是今天的周榕清,一个漆画教授,一个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的人生观。


我白活了60年,如今白恍然大悟,原来“随缘”是此等意思:缘来则行;缘尽则停。心无挂碍,快乐前行。


这就是今天我认识的周榕清。


而作为平和的“县父”王阳明……儒道释的集大成者,他是这么看待画缘,人缘,天地之缘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我的理解,这个世界只有阴阳互转,何来对错之分?阳气,乃是一生的动力。阳生则万物皆生;阳长则万物皆长;阳灭,则一切归阴。万物尚且如此,何况艺术?

所以,我们需“阳明”。那么,什么是“阳明”?有人说,平和则“我心阳明”。而王阳明自己临终前则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可见平和是清阳的化境。

周榕清是很赞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观的。他两心缘与行缘融合为一。

《锦绣平和》以平和灵通岩、三平寺、林语堂故居等著名人文景观融合而成,秀美的山水隐含王羲之“法——知行合一”行草的象形,寓意王阳明“法治平和的治国理念”,整幅画通过艺术手法展现“法的核心在于实施,在于知行合一”,体现平和法院全体干警公正司法,为民司法,服务平和发展大局,为构建和谐平和,富美平和,生态平和,锦绣平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看完他的漆画《锦绣平和》,有感构图之妙:背景有象征“法制如山”的灵通山,象征着法制不容撼动;琯溪边一把没有柄的“法锤”样的溪石,隐喻“一锤定音”:民风平和,社会安宁,经济繁荣。家乡人民安居乐业,生态平和文而化之。

其构思之妙,叹为观止。

学诚大和尚对台湾星云大师是这么评价的:“星云大师是部无尽藏”。


借用学诚大师的这句话,我想说的是,王阳明大师也是“一部无尽藏”。周榕清可以从中得到画理,画风,画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阳明”,阳气,阳生,阳长之悟。


我悟画;画悟我。我悟平和,平和悟我。这些都是我借由周榕清的《锦绣平和》所体悟到的,从未如此真诚亲切的王阳明。


如果要我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学诚法师的法名中的一个字:“诚”。


心能诚,何愁不能阳明?!


三,


作为一个平和人,天堂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林语堂离我们很近很近。因为我这位同宗乡贤说,“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我们不一定都读过,或者认真读过他的《生活的艺术》,但至少我们比别人更懂得这位“经得起鲁迅白眼,也过得上年少轻狂、年老有趣的生活”的大师;懂得跟我们一样坐着乌篷船,走出洪濑口,顺水漂流,遇石盘亘回旋前行,终归汇流入海的文化人的个中滋味;更懂得他说的“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是何意。


虽然我们成不了林语堂那样的生活大师,但我们可以成为生活的小确幸。或是完全“佛系”,或是半个“佛系”。


我不能说周榕清是跟我一样有些阿Q的小确幸,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佛系,他是画外语堂。他用他的《锦绣平和》,诠释了林语堂的生活艺术:


芭蕉扇舞,竹语婆娑,松涛阵阵,杨柳依依蜜柚果香飘万里。三坪梵音名闻天下;语堂故居文脉相传。灵通岩韵山巍巍,琯水泱泱成就九龙江源头汇入东海。


这是一幅平和艺术生态图。也是周榕清笔下的艺术“桃花源”。


有人说,好看的标签很多,有趣的灵魂却很少,所谓“有趣的灵魂”,林语堂可得算一个。


虽然今天周榕清的艺术成就不能与林语堂相提并论。但作为中国油画的始作俑者……周碧初的故乡人……平和霞寨人,并不能妨碍他,还有我们,也努力去践行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也成为跟他一样,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的人。


而他的“趣”,就融化在他的《锦绣平和》漆画里。更融合在他的举止言谈中。


看过他几个画室的画作,深感他的“趣”无处不在。他风可吟、云可看、雨可听、雪可赏、月可弄、山可观、水可玩、石可鉴;他可以古拙,可以现代;可以东方,可以西化;可以具象,可以抽象;可以童趣,可以初心,也可以思天地之悠悠,想人类之和平。


最近他在创作还未完全完工的30幅《妙音鸟》系列,他的“趣”,已经有“味”,入“味”了。


趣而有味,善莫大焉。


林语堂写生活的艺术,便说“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而周榕清,一泡起茶,聊起天,好似他啥事也没有,好像是个“浪荡公子”。


后来看了他的画作,才发觉到,他从去年7月份日本回来,8月份正儿八经开始静下心来在福州搞创作,就那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他的作品是如此丰产,档次是如此之高。

他让我心悦诚服。

林语堂是一个天真自由、随心随性的人,且将这种个性贯彻了一生。从小到大,由始至终。


如果要如此类比,我发觉周榕清也是“一个天真自由、随心随性的人”。他遇到知己则健谈;搞创作时把自己关在画室几天一个人不说话也耐得住寂寞。


林语堂儿时聪明好学,淘气捣蛋,八岁时在小学作文课上,老师以一句“大蛇过田陌”来批评他作文的词不达意,结果林语堂毫不服气,立马对上了一句:“小蚓度沙漠”。

周榕清则是中学时的贪玩生,初中时就满脑子想着玩跟赚钱。他考入福师大分数倒数第二,毕业时却是名列第一;他到日本游学时日语是灯下黑,一年游学时间到时,他居然用日本材料可以搞出一个漆画个展,今天日本朋友“一箩筐”,…………。

这就是周榕清,一个不想教书,却阴差阳错成了教授的人。

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周榕清痴迷于漆画,痴迷于生活,痴迷于自我心灵的自觉觉人,自悟悟人。

我在想,如果我们一辈子能“常怀一赤子之心,笑人间乾坤风月”,那么,我们又有何憾呢?!

写于福州亚青游艇别墅。

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周榕清痴迷于漆画,痴迷于生活,痴迷于自我心灵的自觉觉人,自悟悟人。

我在想,如果我们一辈子能“常怀一赤子之心,笑人间乾坤风月”,那么,我们又有何憾呢?!

写于福州亚青游艇别墅。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