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量
文/李见闻
青岛美协当代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初识宋群,在春夏之交的青岛……
一袭红裙,袅袅婷婷,几许清新,几分布尔乔亚……
然而看到她的画,却完全颠覆了最初的印象。几幅在青岛的写生,画面上是蛮不讲理的携雷带电的冲动,而在这令人目眩的色彩中,隐隐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声音,确切地说那不是声音,是触碰你的心灵的只能感悟的低音频,是悠远而深沉的情感。
当今国内画坛可谓群雄并起或曰乱象横生,看画展无非朋党相聚把酒言欢,研讨会也多半各自旁征博引云山雾罩,只求诘屈聱牙晦涩难懂。而最应该被关注的画家的作品,却常常被冷落一旁。当然,有太多的作品活该被冷落,因为当各路专家酒足饭饱一哄而散后,实在想不起有什么作品给人带来多少感动。因此,有人宣称“绘画已死”!还好,持这种观点的批评家们,无意中给画家们留下一条路,因为我没看到有“绘画艺术已死”的说法。
艺术是什么鬼?有一百张嘴大概能有一百种解释,我更愿意接受的解释是,“以有意味的形式表现艺术家对时代对生命对生存环境等等的感悟”。人类文明是有传承的,每个革命者都试图切割与传统的联系,无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后来的各种主义,看起来都相当成功,但时过境迁,回头再看却不难发现,那条人类文明的纤维,始终贯穿在这些主义的体内,所有的变化,只是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即使是争议最大的“架上艺术”,其生命在于“感悟”而非“形式”,所以艺术永远不会死。
宋群的画,或许有些地方不够成熟或许技术上有些生涩,但她的作品里,潜藏着一股精神力,她的作品,值得认真的“读”……
从五月下旬离开青岛,宋群称得上是马不停蹄,一站接一站的写生,一个看起来很小资的大女孩,哪里来的如此大的能量与动力,似乎从来不知疲倦。这份勤奋,为她带来丰硕的成果,沿着她的脚印,可以清晰地触到她在努力的寻找适合她的语言,她在寻找形式上的新的突破。
记得有个画家告诉他的朋友:“喜欢鸟的歌声吗?你只管欣赏好了,不必深究它在唱什么”。然而画家不是鸟,画家传递出的信息一定是最值得转达的情感。
“读”宋群的画,常使我陷入困惑,阳光欢快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怎样的轨迹,或者,那原本就是她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