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裕亮:新时代文人画的探索者
2018-03-20 陈裕亮
陈裕亮:新时代文人画的探索者
文/平川

问:陈裕亮老师,非常荣幸来到墨茶斋。今天专门就书画艺术创作方面和您进行交流。大家都知道,您是知名画家,艺术创作很重要的命题就是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方面您是怎么看待的?
答: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先有理论为指导,后有实践作为佐证、验证。但是,在实践当中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理论进一步升华。我是一个文艺评论家,从事美术研究。我在梳理美术史的时候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当代有些画家创作也存在一些弊端,但有时候跟别人讲,他不一定能理解,或者听得不是很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实践来佐证,这就要求自己拿起笔来画,在画的过程中又会有很多新的体会,这种体会其实无形之中,一是在佐证我的想法,二是在提升、加深我们对理论的理解。其实古代很多画论,基本上都是用形容词,而且文字都相当优美,但有时候根本没办法理解。因为首先,今天的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次是以前很多的理论家,都是很知名的画家,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不背离。他们有着非常好的文学修养,还有着浪漫的情怀,因为画画很感性;第三是因为读书人要理性的思考,既有感性又有理性,还要与浪漫的因素结合在一块,以及很好的文字功底。所以他们的画论,高度非常高,难度相当大,很多人是理解不了的,或者说懵懵懂懂,只能找到那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但在你创作当中,就能加深进来,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像阴阳相生一样,太极讲阴阳,如果这样讲,理论思考是阴的一面,创作就是阳的一面,因为阳是表现出来的,是可以看得见的作品,阴是在创作背后的思考,两者是互为倚靠,就如太极球一样,两者交织在一块。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问:请您结合自身创作,能否把这个理念阐述的更清楚一些?
答:可以。支撑我画画的因素,主要来自几方面。先谈谈我的创作和实践,在这之前还要谈谈我的成长历程,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我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以前一次采访中谈到,父亲虽然是农民,但是他藏书,买了很多书,他是自学成才,会中医、会作诗词、毛笔字写得也很好。家里一直也藏书不少,我们家是非常典型的耕读传家。父亲要种地,还要抽空读书,我们兄弟姐妹又很多,每个人都要读书。父亲这种理念影响我很深,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觉得今天所有这一切,来源于儿时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当然阅读不一定非要读大部头的理论著作,也可能会读一点小说或其他文学。现在如果不看几个小时的书,我这一天会感觉特别空虚,闷得慌,不够畅快。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形成了我一要读书,二要写毛笔字。他对我要求很严,绝不能应付了事。他又是一个武术爱好者,我从小跟着他练南拳,他从小就跟我讲一句话,要文武兼备。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这种崇文尚武,是被我父亲“毒害”的。所以我的童年和别人也不太一样,别人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但我的童年更多是两个功课:一是扎马步、练武术,二是读书。

读书之余就是写字、画画,我说的读书不是简单的读几本课本的书,我在小学的时候,阅读量就突破了上百万字,这是非常重要的。父亲爱读一些演义类的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等等。他读的这些演义小说,是作者以历史为依据进行大幅的改编和夸大的。改编和夸大其实是为了让情节更吸引人。因为小说要能吸引普通老百姓,首先要做到要深入浅出,还要故事情节紧扣人心。这些小说基本上是弘扬真、善、美的东西,几乎所有这些演义小说都是这样。真善美要弘扬,还要鞭挞一些恶奸、丑陋的东西。这就形成了民间的道德力量,它无形中在引导一种道德、审美倾向。老百姓也不像知识分子那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反过来一句话,你写的文章,人家喜欢你很简单,作品要引人入胜。也就是说要生动活泼、情节紧凑,而且文字还要不错。我从小就受这个影响很深。那么这对我创作的影响主要有几方面,第一: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画画,不能抄袭别人,也不能人云亦云。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东西,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拿起毛笔画出来的东西,应该是我“陈裕亮式”的、“陈某人式”的,以这种方式表达我的心性,应该是有个性的东西。我们在追求共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表达个性,要有着很浓烈的个人风格,且能让看到我们画的人,感受到我们的精神面貌,使他们被吸引进来,所以说习惯影响了我。第二是写字,其实画的载体是笔墨。我也很喜欢道家的一些学说,道家强调的养生,对气的理解比其他更突出。我现在画画,最强调的是意境,画画要有意境。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闲情偶寄且游墨》,谈的是我在读书之余,文心别寄,寄在哪里?画案上的宣纸、手中的毛笔,这是最重要的。所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是有很好的写作功底;二要多读书,多读书画画就会有书卷气,有读书就会有思考,这样画有意境是必然的,因为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别人更深刻;第三个是要像武夫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我不认为自己单纯是文人,还是一个练武术的人,虽然没练好,但我太喜欢武术了,武术要求有瞬间爆发的感性,还要求要有“勇猛精进”的精神,所以我画画特别强调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笔意,这就是我们画画里面的实践,理论就是这么来的。

其次,我是一个美术理论家,譬如画荷花和山水,为什么要画荷花呢?第一,我非常喜欢八大山人画的意境,他的意境有点萧寒,淡淡的凄凉,但是这种意境是非常高雅,高度很高,我很喜欢。八大画荷花是非常有名的,我一直以追求八大荷花的境界为目标。我学的是他的艺术精神,而不仅仅是笔墨造型。造型只能借鉴、理解,要学它艺术的精神,要多问多思考,如他为什么要这样画荷花?他的画理有没有通?……所以我画画会很认真思考,这个画是我陈某人心中的荷花,它代表什么呢?代表着和气,代表禅境。和气是什么?是以和为贵,代表和和美美等诸多美德。荷花代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迹,文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儒、释、道在荷花里寄托的东西非常多,体现得也很明显。

不偏不倚是为中庸,中庸者和也。儒家讲的中庸其实是一种“和”;佛家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它强调的要抓住那个初心,方得始终,其实这也是“和”;道家非常强调真、善、美,艺术的本源也来自于庄子。道家所强调得真善美,其核心也是“和”字。为什么说是真善美?我们说修道就是修真;道教有一篇《太上感应篇》说日行三善可修得地仙、人仙;日行三百善可以修得地仙、天仙等等。《太上感应篇》主要讲的是善,善者亦为和。儒释道都讲“和”,可能跟这有关系。另一方面,我标榜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者,这也是今天我接受你采访的重要原因。所以我选择画荷也是跟这个有一定关系的。

至于山水画,最近我在做一个研究,叫做中国“山水精神”研究,全称是“玄学与科学文明的交汇”,研究的是中国山水画里的风水学因素。我觉得现在有些山水画家,他们对什么是好山好水没有很深的理解,更多的只是对画画构图的理解。究其缘由,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被削弱了一次,文化大革命后又被削弱了一次。当然现在也不太敢讲风水,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但是我们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它,所以我们把这个课题定义为“玄学与科学的文明交汇”。还有一个,我觉得高手在民间是有一定的道理。这几年我四处游学,一观山形,二察地理,三体悟各地的民俗风情,也跟很多风水先生有过交流,他们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风水学家,可能他们在理论方面不一定很厉害,但他们的实践都很到位。所以我也受了很多启发。当然不能纯粹把风水学的那一套完全放在山水画里面,它要结合艺术构成,所以我才强调玄学与科学两种文明的交汇,中国山水精神研究其实就是研究这个。

问:大家都知道,您不光是一个著名画家,更是在理论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讨、研究,很喜欢读书、很喜欢就美术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您最近写的“新时代文人画的探索——我的学术主张和艺术创作”这篇文章在业界反响很好,这里面您表达了很多有用的观点,想请您谈谈这篇文章。
答: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这些年从事美术理论研究,也看了很多现当代的美术展览,当然也读了历代很多相关的画论,看了很多画作,这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画分两派,一个创作主体是职业画家,也叫画家画;还有一个叫文人画,两个不同的创作主体。一个是以画画为生的人,一个是在读书写作之余,以画画为寄的人。我们都知道,文人画追求的是“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说这个好像在糊弄人,其实这是误解。逸笔是什么?第一,他强调用笔要逸笔,逸——飘逸,画画其实一切归乎用笔,画画归乎笔法,写字也是这个道理。逸笔“草草”强调的是在创作当中要轻松、随意,不能紧、板、呆。其次强调的画是心迹的体现,画要把画家心中最纯净的想法表现出来。文人要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以非常写意的方式表达当时的心境,才能在画面流露出书卷气。这种画其实是拥有很高的格调,绝不是糊弄人,很多人以为随便弄一下就是文人画,其实不是的。所谓“发于心,流于情,止于笔端”,这种情感才是我们说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到意境的话题,他说意境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的意境可能会更浓烈一点,会更有色彩,也更强调主观性。无我之境相对更萧寒一点,就像很多山水画,没有人物贯穿在里面,其实作者强调的是意境。

那么新时代文人怎么表现呢?这个是我思考得非常深入的问题,今天的文人和古代的文人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读书人,都是做学问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一是语境发生了变化,二是时代发生了变化。语境发生了变化是说古代用毛笔写文章,现在的文人是用电脑来敲字,甚至用手机录音、用口述的方式来表达,连电脑和键盘都不用。这样接受的信息量就更大,读的书会比较多,但是会比较浮躁。另外,笔头工夫肯定会比较差,这点是难免的,尤其是书法功底会比较差。还有是时代在变化,这个时代是一个快餐时代,一个快节奏的、充满竞争的时代,日新月异是这个时代中重要的特征之一。我在文章里这么说:80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90后在渐渐地崛起,00后也开始崭露头角,那么这些50后、60后、70后等社会主体力量怎么办?他们面临极大的挑战,这就是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百舸争流。大家不甘人后,奋勇向前,这是社会进步的一面。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节奏太快、竞争太激烈、有些人不择手段,导致社会的道德底线被踩低了,甚至出现了庸俗化的问题。审美庸俗化,这个问题非常严重,然后就是生活泛娱乐化,比如凤姐、干露露,他们这样露丑,也能成为网红,也能赚钱,所以这个社会也存在很难理喻的一面。

那么现在的文人怎么来表现这个时代,怎么来融入这个时代?这很重要,文人不能光批判,因为文人必须要充当起作为文人的责任,要有文人的思考。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文人的责任是能够积极融入这种时代的生活,还要引领它。首先要融得进去,不然谈不了引领。所以新时代文人,我的理解是两点,第一,要有非常强的视觉张力,就是人们看到这张画,一眼就马上被吸引住,这个很重要,因为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节奏太快了,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品赏它。我们都说文人作品能感染人,能熏陶人,可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都无法被吸引,何来熏陶呢?比方说《杨家将》,为什么能吸引老百姓?老百姓是最现实也是最浪漫的,要吸引他们,情节必须扣人心弦。第二,光有视觉张力还不行,必须要有诗意的空间,要有空间美。有视觉张力的同时必然要强调空间感,这种空间感要很有诗意。两者是息息相关,其实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意境,但在意境里面,可能跟传统文化里的意境又不太一样,所以要和空间感结合起来。能够吸引人才有可能感染人。至于文人画里题款的问题,我觉得题款除了可以做一些律诗,也可以做一些现代诗,可以更多的谈这个时代特有的生活感受和情感历程。保持住时代感,但也具有文人画的本质,文人画的本质还是要表达,而不是匠人那种制作式的,但是这里面要更强调一点,它的空间感,它的视觉张力,以意境为上,这也是我创作里最追求的本质。

问:有人认为您是新时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您是怎么看别人对您的评价呢?
答:我不敢说我是新时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作为一个画家,一个文人,一个文艺评论家,一个有责任感的理论家,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我的内心和外在表现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什么要表里如一?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我很真诚,也很真实,我会很真诚地表达心中的感想,也会很真实地表达我的所思所想。就新时代文人画这一领域,我应该是一个探索者,也是一个实践者,当然,好像目前美术界提出这个概念的并不是太多,我算是比较早提出来的,至今亦孜孜不倦以求之。
常常有人夸我的画题款题得很好,其实这是体现了文人画的一个要素。我可以简要谈谈新时代文人画的四个要素“书诗画印”。“诗”强调的是题款的内容要有诗意,而不仅仅理解为作律诗。再说时代已经发生变化,我们要有博大的胸襟去容纳新事物、新常态,因此我们也要跟进,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这个意思。尤其要强调的是题款要有感而发,不能人云亦云,对很多古诗词,我们可以借鉴,也可以改造,但是所写一定要有感而发。这种感概要有新时代所拥有的生活气息和审美;“书”就是题款的书法,画画的书法和单纯书法创作,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们知道题款是画面的补充,所以书法的形式要有趣味性,要和画面衬托起来,这个很重要。画就不用说了,以意境为尚,画面流露出书卷气,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印章是很重要的,盖章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章应该盖在什么位置,都是很讲究的。如果说题款是画龙点睛,那么盖章就是收官之作,它能对整个画面形成一种协调、统一。所以,我认为在新时代文人画里面依然要强调“书诗画印”这四个要素。
时代发生了变化,我们表达的内容要有所变化,我们画面要呈现气息是一致的,要有一股浓烈的文人气息,一股文气,要有意境,但是呈现出来的面貌是不一样的,画要有视觉张力,要有空间感,要有美感,最终形成引人入胜、文质兼美的样式。

问:最后请您介绍一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探索新时代文人画的?
答:探索、研究新时代文人画,至今应该有六七年了,这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近几年来,我不辞辛苦,到处游学。我始终强调,艺术家要观山川,察地理,体验人情冷暖,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要多和当地的贤者、达者交流。我觉得文艺家所谓的采风是游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光采风还不够,应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祖国山河的波澜壮阔与人民的喜怒哀乐。艺术家游学的心态要放松,要以优雅的、信步闲庭的姿态来面对。我始终认为艺术创作不是独立的,是在学习、交流、游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多体会和思考,这个过程就是艺术酝酿的过程。所以我常常讲,时时有艺术,处处有艺术,关键是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我把自己定位一个文人,至于我是不是新时代文人画代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根据对新时代文人画的理解,走我自己的路子。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书写出自己所思所想,这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其实这只是我对当前时代脉搏的一种思考,然后融入文艺创作的共性和个性,呈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的面貌,形成这样一个新的样式。这种样式就是我刚才讲的,要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还要有充满诗意的空间美。我始终认为读书做学问是最重要,闲暇之余画画还是要追求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而不是制作出来的,当然笔墨也要勇猛精进。我的写意艺术还是理解为文心别寄。谢谢!

(作者:平川,著名媒体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