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之外—读青年油画家方宋的油画作品
2018-03-03 方宋
文/毕然           
当我在云霄海滨看到那些枝叶婆娑的南方植物的时候,恍惚间似乎看到了一幅似曾相识的油画。在云霄之外几千公里之遥的北京宋庄方宋油画艺术工作室,我看到那从油彩中流淌出来的南方植物的光影与绿叶,如同魔幻般的乡愁铺陈在布面上。如果你没有看到方宋家乡那些原生态的绿色场景时,也许只会将它们看作是艺术家的创作。

宋庄方宋油画艺术工作室里轻漾着袅袅梵音,武夷岩茶中的杯盏里茶香满溢,与方宋油画中的气息同出一辙。它们暗香浮动着,如同丝丝脉脉、环环相扣的隐喻,附在那些深浓流溢的色彩中,用一种无法复制、毫无例外的方式,坚决地诠释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方宋油画世界里那些无法割舍的乡愁元素,构成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油画密码。

当我的目光被方宋油画中的意象牢牢吸附的时候,头脑中蓦然生出一连串的问号:是什么使得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交付于这方寸之地的画面?是什么使得一个人选择用画画的方式与自己对话?是什么让一个画家成为画家?一个画家的精神领地与故乡的渊源和纽带是如何通过绘画而呈现?

跟随着画家去游历,仿如一场洞见的穿越。眼前这个平头戴眼镜的儒雅小生正是青年画家方宋,来自福建海滨一个叫云霄的地方,他身上携带着鲜明的地域特征,白净的面容、温软的语调,还有福建人走遍万水千山都无法在行囊中舍弃的功夫茶具,还有福建的大红袍茶叶似乎也成为他们随身携带的气息。品茶、聊天、赏画,全无初次相见的戒备与隔膜,在宋庄渡过的一个美好午后,如同一幅画。他用干净略带羞涩的笑容为我们看茶,功夫茶盏、大红袍,在他手中如同变戏法一般。

模样如同涉世未深的学生的画家方宋,却用眼前那些功力深厚、造型精准的巨幅油画肖像刷新了对他的认识。将近四十多幅的油画作品,是一个画家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的探路、摸索和成型,是他将所有的青春时光都献给挚爱的绘画之神的全部见证。无论他的叙述和言说是通过写实、具象或意象的一步步阶梯,通达内心,走向观者。最终仍是他内心中一种神秘力量在每天勤奋的绘画时光中,被唤醒,复活,喷薄而出,形成了构架画家进入宋庄新生代艺术家意象写实领军人物的主脉。

触动我的是方宋画家乡云霄的画幅,那些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亦真亦幻之中的意象,刹那间走进我的内心,那些原本从来没有去过的陌生场景,竟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思念的乡愁淡淡袭来。《檀溪过雨》《后山的百合》《晨曦雀鸣》,让人眼前蓦然一亮的画面,在意象与写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他的眼睛是一双艺术的复眼,传达着略带魔幻的、簌簌变化中的风之影、云之影、山之影、叶之影以及肆虐思念的影子。那是这个叫云霄的安静小城传递给他的、融入血脉的艺术潜流,在云霄之外,用一种饱满的、汩汩欲流的笔触倾洒在画面上。

方宋说在云霄之外,他用画笔发现了云霄,云霄唤醒了一个画家,成就了一个画家,而画家只能在他乡遥望云霄,审视云霄,思念云霄。用画笔描绘云霄,就如同身在云霄。画中的故乡气息扑面而来,对于方宋而言,在异乡的画画就是与故乡倾诉,每一笔触、每一构思都是在与故乡神交肯谈。这种时空距离上的回望,这种精神与故土之间的脐血流连,在许多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中均有体现。也许对于故乡,内心之中的依恋永远都要以一种离开的方式靠近它、了解它、热爱它。

读方宋的油画,我变得轻盈而喜悦,有一种想要飞翔的诗意徐徐升起。那些类似童年所拥有的快乐、欣喜和敏感,被画家捕捉、放大,浸在画中渴望着眼睛的发现。画中还隐有哲思,每一轻松肆意的笔触下都有画家和观者自己的发现、开悟和放下。

从宋庄到云霄,从五月的北京到十月的福建,从一幅画出发,我抵达了一幅画的背景和渊源。也许对于一个纯粹的读画者而言,这种探寻是一种奢侈。当我能为我看到和感动的这些画写下一些文字的时候,亦是一种缘分。

我曾问过方宋,云霄地名的出处,而画家则豪气冲天的说:我的云霄就是那个九天之外的云霄。当我游历云霄之后,才知道让画家魂牵梦萦的情结。
“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
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最后我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送给青年油画家方宋,期待见证画家艺术巅峰的君临!

毕然2013.12.22冬至
作者简介:
毕然,诗人、作家、插画家,出版过十几部图书,作品被翻译为英文、哈萨克语、蒙古语等。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