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举
青岛人
1983 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
1987 年中央美院油画助教进修班
2000 年中央美院油画高级研修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写生现场
直接面对自然景色,容易引发强烈的表现欲望。写生选景有时像探险。艰苦还有诸多不便,诸如搬运画架、画布、画箱、颜料等;驾驭大的画面需要凝神聚气;画画时需要一鼓作气,更需要体力,风吹日晒甚至淋雨都需要有吃苦的准备。而这些都特别适合我,在庄稼地里钻,在山崖上跑,是我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有一种回归的感觉,也是一种释放。
从模仿自然到主动地组织画面的形式语言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我渴望能从风景画中找到突破口,来实现自己的想法。由此开始了从以往的立体空间造型的研究转向画面形式因素的探索。画中所体现的文学性情节和生活情感表达也由对画面中的绘画语言探索所替代。在以往画画中更多的是对自然的造形和自然色彩的依赖,而很少去注意情绪与画面中形式因素的关系。如自然中的形状本是特点不明确的的或接近的,我会因顾忌生活的真实而不假思索地照搬上去。自然中的色彩放到画面上是否协调也很少考虑,仅凭生活逻辑和习惯的作画经验去画画。但当我开始考虑情景表达的时候这一切都随之改变了,它迫使我很理性的把自然形色变成了相应的笔触、肌理和色块等符号性的东西。并单纯的考虑形与形色与色之间的搭配关系。这时我的每一幅作品虽然都来自自然,但已不是被动的照抄自然了。
我不刻意追求画面的空间感,却关注画面色彩关系的处理和画面各种对比关系的层次安排。当空间意识被弱化,透视规律不再被奉为宗旨之后,回归到艺术的本质呈现。从印象派后期开始,有不少艺术大师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他们的经验给我诸多启发。对我来说,画室中作画和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阳光气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既定氛围中去调动作画情绪是艺术创作的契机,而在情绪饱满时作画,其相应的形式因素更会富于情感内容。当看到不同景色,听到不同音乐,心里会产生异样的感觉,此时的线条和色彩会随情绪波动自然地流于笔端,从而画出不同的视觉符号,情感的信息也会因笔触变化弥漫于画面。这是一种瞬时即失的细微感受,也是情感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是心与境、情与画的最直接的亲和关系。
写生就像写诗:面对自然触景生情,如何选用与之契合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在这一层面,诗人、画家思考的是同一个问题。
对景写生的过程中,最能撩拨人的情绪的是自然的鲜活、勃勃的生机以及旷野中的静谧。最让人感到富有挑战的同样也是它。因为它的瞬息变幻;因时、因天、因地、因情的不同而引发的一种氛围一种情景,一个画家无论有多么丰富的视觉表现经验,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保持作画过程中自始至终的一致性,牢牢地把握住这种感觉。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线、温度、环境等等与先前已大有不同,但是需要记住的还是那个停留在记忆当中的氛围和情绪,那种不可复现的劲儿……并探索与此情带来的新的绘画语言的这便是写生的魅力。
——王克举《我的绘画艺术》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