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生水彩作品
灵通通灵
——画家平和大溪写生随笔
文/黄永生
一
大溪是平和著名村落,灵通山坐落在大溪村境内,火山多次喷发形成奇峰异起,当地人俗称大峰山,明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字,从此以后人们把大峰岩称为“灵通岩”,把孤傲奇伟的大峰山谓之曰灵通山。
此次中国职业艺术家联盟与写生中国厦门分部,联合组织平和大溪乡写生活动,秘书长黄映红邀请我参加,我征求秘书长同意,邀请郑起妙老师、刘毅鹏、林秋蔚一起参加写生活动。
初冬太阳犹如情人的笑脸,热情可爱还夹杂强烈的爱欲。黄映红早已等在灵通山高速出口,蔡璐蔚纤手捧出自家产的琯西蜜柚,经过二小时高速路程颠簸,甜美蜜柚征服了林秋蔚不爱吃水果的个性。大家站在阳光下,边吃蜜柚边赞不绝口。庄伟煌、张英福、刘必中、黄子熙是鼓浪屿工艺美院的校友,他们与郑起妙老师热情交谈,多年前的学生与年岁已高的母校教师一同写生,激动心情无法用语言描述。
写生不是新鲜事,组织者让写生中国与职业艺术家联盟携手,把油画家与水彩画家召集一起写生,是不易举动。筹划者之一黄映红是我参加写生活动以来,最细心的组织者,她身材窈窕纤细,笑脸相迎,难从其笑容判断她的年龄,然而她的笑容是冬日池水上的涟漪,早已荡漾在你的心田里。她身上的嫩劲,柔化画家强烈的个性,使庞大写生队伍表现出完美的和谐气氛。
站在高速路口等待平和本地画家,林昌辉、杨月强、方丽芬来了,脸上带着微笑,嘴里回味蜜柚的甜美,望着满山遍野没有尽头的阳光,心里泛起渴望的快感。
郑起妙水彩作品
二
当我们来到大溪镇政府,镇政府宣委在门口迎接画家,他为画家泡九峰山白芽奇兰茶,闽南人聚在一起最开心是品茶。白芽奇兰茶遗传平和人的基因,淡雅,平和,温嫩,不伤胃,让喉咙保持青春的滋润感。
未曾想黄映红满足我一人住单间的要求,还为我借来台灯,我是躺下说一二三,第三下就睡的画家,这些年来却喜欢单独住,喜欢在疲惫状态下留部分时间阅读。多数画家不理解,为什么写生还要带书,酒能解愁,书能解惑,我是渐渐养成喜欢书的油墨味,画不出新感觉时想翻书。
酒足饭饱之余,回到房间坐下来翻开书,在布罗茨基面前,听他解释艺术不模仿现实而影响现实的故事,他感慨记住的事情不震撼,由此感谢时间流逝某个时刻,让他记住生活中的琐事,激起他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多数人以为梵高绘画才能来源于神经质,假如阅读史蒂文·奈菲、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著《梵高传》,就会理解他的古怪个性完全因阅读起因,我们缺乏梵高与生活较真的脾气,阅读给人以强大内心,经文字梳理的事件变成颠扑不破的真理,心藏真理,似身上装心眼,易看穿事件背后的本质。
问题是看穿本质对写生有无用处,这个提问方式本身已超出感性范围,本质这个单词属于理性思考范畴,所以这样提问会遭到多数画家冷眼。
杨月强油画作品
三
杨月强善作诗,却未曾把作诗与写生联系起来,这几天我们常在一起,无意间谈话,触及作诗与作画之间的关系问题。人有潜在意识,会从每件不同事情流露出来,我看他的写生作品有其作诗的语言抽取意识。怎么解释语言抽取含义,才不至于让人摸不着头脑。
作诗是诗人从感性世界抽取元素,元素承载诗人内心情感,好像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抽取诗人认为与主观情感吻合的语言,形成作者客观感受的诗化形象。
这些天我观察杨月强写生时,有意抽取客观世界的某些元素,包括杂多色彩的某几块色调,不入法眼的物象与色彩统统被画家剔除。这个过程伴随画家思考活动的发生,理性情感的抽象性借感性形象呈现出来。
从杨月强作诗与作画的比较,很容易理解他采取同样的抽取方式,诗与画是现象界的精华,在画家的色彩线条处理过程中,通向内心的灵魂世界。
由此产生主观抽取的写生问题。多数画家的观察角度是固定的框,这个框之外的对象进不了画面中,因为透视不允许导致良心过不去,由此限制画家的想象空间。
林秋蔚水彩作品
四
前年在顺昌华阳山上,与张红秀一起写生,当时她小心翼翼地写生,用小号画笔谨慎涂抹。忽然发现她的画面变得轻松,她开始注重整体的面面关系。以前作画,画家要告诉人家画了什么,现在她要在画面释放自己的情感,真情实感才是画面的主体。
写生不作正面回答,这是我前不久提出来的作画理念。针尖对麦芒总是两败俱伤,避实就虚是智慧选择。告诉人家画面有棵树,与其把树画得逼真不如表达对树的独特感受,树是自然存在,感受是心灵对树的反映。把那棵树抽取出来,画家在这里可能用上胡塞尔的“意向”概念,让那棵树成为画家的语言之树,画家笔下的“语言之树”再不是自然现象。每个人看到灵通山的色彩,看到灵通山的峻峭形状,我们只知道灵通山在那里很久了,却看不到它的存在,存在是理性的抽象。画家想借助语言探索灵通山的存在问题,在画面上描了再描,肯定再否定,反思又质疑,把情感挤进色彩线条中,审美不再是观察结果,审美延展到沉思层面。本质显露出来,画家惊叹自然潜藏的内在抽象,当心眼瞥见自然的私处,生命自我一下子迸发。
写生过程偶然出现叶碧峰制造的奇迹,他与儿子围绕灵通山写生,去感悟灵通山的精神。假如你不相信,有典型事件证明。为寻找最佳观察点,叶碧峰眨眼之间,把车开进转角的沟壑,来了好几个村民,用木棍把车撬起来,车未掉漆,人不受伤。好像真有神灵相助。
林昌辉油画作品
五
林昌辉头发飘起来,却有贝多芬个性的洒脱与激情,洒脱表现在他坚持竖构图取景,宽银幕与自然吻合,竖构图悖逆自然属性,他把从心出发的激情洒在画布上,好像用自己的情绪去浇灌不易和谐的符号。
他选择饱和强烈色彩塑造被解构的零件,他总是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各个零件,我不喜欢塑造这个词,它代表西方绘画的理性主义。林昌辉喜欢倾斜组合法,塑造被倾斜的自然对象,自然以此有被颠覆的语言征象。不管闽西闽北,不管崇武、平和,他总是在内心里型塑自己的个性形象,这一型塑意识渗透到自然每个元素里,从画面的每个细节可感他的审美特征。
他与杨月强作语言抽取方法不同,选择相反的语言形式,他把自然对象每个细节放大,放大以此类似胡塞尔的语言悬置,从自然那里解构,而后悬置隔离,注入自己的血液,使对象细节转化为语言符号。
他专注作画时,把零乱头发用发卡固定住,把激情汇聚在内心里,当他色彩得意的时候,他取下发卡,任头发东西南北飘扬,我们由此感受他激昂澎湃的风采。
方丽芬水彩作品
六
谢少伟特地赶到大溪村看望画家们,与大家围桌相聚吃咸饭。他特地准备一泡古树茶,煮一大锅浓郁醇厚的茶茗,画家们呷在口里,晚饭百味杂陈被古树茶冲淡,嘴里留下清新甜美的回甘。
在大家赞美声中,他给我们讲述闯荡社会的独特经历,他与茶道名家斗茶,可谓是声情并茂,让每个人觉得喝古树茶像是生吞长生不老丹。
假如作品有画家的灵魂灌注,必然走向灵魂出窍的精神世界,作品以此有独特的个性化形象。语言抽取、悬置、隔离、意向,是画家感受自然回到内心的不同形态,单一观察已无法满足画家的内心需要,思索是通往内心的桥梁,灵魂必然走在自己的路上。
曾美旋为画家这次灵通山写生作诗:
我的呼唤
隐没在石砾中
你巍峨的身躯
遮挡了多少雨雪风霜
躺在寂冷的废墟中
流逝了岁月
只剩下残晖
记忆无痕
却被烙在心头
眉头深锁的视线里
是否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
我已不再承受得了
太多的欢喜与惆怅
让我
慢慢的孤独
让我
默默地退隐
2017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