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学会副主席原厦门美术馆馆长
参展ONLINE ART EXHIBITION 作品
赏心悦目的植物王国 白 磊
万石岩山峦起伏,遍布奇岩趣石,山中又有多个厦门著名景点,为厦门市民所青睐。记得早在中学时代,我常利用寒暑假,邀上三五喜欢画画的小伙伴,登上万石岩,画象鼻峰、太平笑石、骆驼峰及山上的怪石,玩得不亦乐乎!后来,万石岩成了建造厦门园林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的最佳地点。植物园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山上地形多变的特点,因地制宜,巧妙布局,并陆续引进和栽培一些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惭扩大植物园的规模,建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植物分类专区,形成了自然景观、人文胜景和植物造景三大特色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历经一代代植物园人的辛勤耕耘和精心打造,造就了名山名园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的植物王国。
我喜欢万石岩,因为我从事花鸟画创作,所以对植物园更情有独钟。每有外地的朋友来,总要陪他们到植物园游览,每次上植物园,总感觉有新的变化,园区在扩大,植物的品种在增多,收获满满。1997年秋天,恩师沈柔坚先生(全国著名画家,时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携家人来厦门,我带他们游览植物园,沈老对植物园赞不绝口,作为文化名人,他参观过国内外许多植物园,但他觉得厦门的植物园另有特色,尤其对植物园的布局设计以及植物的丰富等特色很感兴趣。他叮嘱我,还想专程抽空来厦门多住些日子,好好在植物园里写生。没想到隔年,老师因突发心肌梗塞离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揭示了中国画家在自然与心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植物园里丰富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的奇花异草赋予画家创作灵感和艺术感悟:市花三角梅园区的一株株花团锦簇、蓬勃向上的独特造型,为我提升了画面构成的新思路;驻足藤本植物区,细细品味那些坚韧有力,或伸展或缠绕的藤条,似乎体会到了中国画线条的刚柔相济和节奏之美;漫步棕榈岛和竹类展区,领略到了写意画的肆意挥洒和笔墨韵味;在雨林区,混沌迷茫的特殊场景,正如水墨画里水晕墨彰,亦幻亦奇的意象表达……面对植物国里的自然场景,不由自主地激起创作的热情和遐想。
白磊《芳丛》68*68cm
植物园的百花厅,常年展示千姿百态的应季花卉和专题花展,是市民和游客赏花的好地方。近年来,植物园与厦门水彩画学会和厦门书画院联合推出“画不完的植物园”系列画展,使百花厅更热闹了起来。“画不完的植物园”是来植物园写生的画家们对植物园的感受和赞叹,当水彩画的绚丽色彩、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与多姿多彩的盆花同框,美美与共,植物园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代人的审美沉浸中碰撞出了火花,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令人回味无穷,产生了新的审美意趣。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在植物园展厅里赏画与在美术馆看画似乎感觉不一样,更能体会了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对画家创作心境的体验。我觉得“画不完的植物园”是个好命题,今后还可以拓展更多的展览,形成“画展不断的植物园”,百花厅里展馆的面积不大,适合小幅作品为主,可围绕植物园题材,诗人作诗,书家书写,画家作画,搞个诗书画联展,也可搞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小品展、小幅油画展、小群体或个人小品展等,异彩纷呈,不断提升植物园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氛围。
厦门园林植物园先后获得了全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等殊荣。今年是植物园建园六十五周年,在表达祝贺的同时,还应感谢历代植物园人的敬业奉献,默默地用他们的心血铸就了今天植物园的辉煌胜景。目前,植物园已经引种栽培了一万多个植物品种,奇树繁花,蔚为大观,成为我市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圣地。我相信,未来植物园定能不负时代,建成生态更健全、景观更优、特点更突出的现代化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