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意画”没有成为热词?
文/雷奇俊
近几年,“新工笔”在美术界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日益火爆。从而,大批中青年艺术家的“新工笔”作品受到市场追捧。随着学术梳理的深入,“新工笔”创作群体愈来愈膨胀。值得一提的是,历年来全国级的大展或美展中,“新工笔”作品入选和获奖的成功率不小。特别在这次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里面,“新工笔”创作样式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相比之下,写意画作品入选者屈指可数,少得可怜,更别提获奖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呢?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画画者受名利心的驱使所导致。再加之,对之的认识也不深之故。其实,不难发现,如今不少的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群体,对写意画的认识和对笔墨的理解是有所欠缺的,甚至不少人戏言,写意画简单得很,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一幅。听者之,言下之意,无非说画写意画无所谓笔不笔墨的问题、造不造型的问题等等。这不免让人想起“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好笑得很!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的画画者,称不上画家,直接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艺术创作,不仅没有促进普通大众欣赏中国画的能力,反而以市场购买者的趣味为准绳,屈心下笔也再所不辞,跟这种人提格调,简直是脏了自己的嘴巴。
当然,除了那些混进来的捣乱者之外,我们仍能找到一些突出者,诸如贾又福、陈平、何水法、范治斌等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敢于突破传统范式,不拘于固有模式,从而推陈出新。具体说来,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从事写意画创作,必须要有扎实的笔墨训练,我们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大多数是经过科班训练,严格说来理应熟悉艺术创作方法;二是从事写意画创作,要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苦功夫。书者,心画也。这里的“书”我们可以扩大一点来认识,就是艺术创作。如果创作不能直抒胸臆,其结果作品也是打动不了人的;三是从事写意画创作,需要那么一点悟性。很多人以为画画每个人都可以从事。其实,不是。除了它的技术门槛之外,创作者的悟性很重要。它将决定创作者是平庸的画家还是杰出的大家乃至大师。这种悟性里面,其实也包括兴趣。
我们从这三点来看,为什么“新工笔”创作者会吸引那么多人?就是因为工笔画可以描出来,它容易忽视笔墨的要求。或者说,它容易掩盖笔墨的高度。以至于,很多人一看画面精致,就以为很费功夫。其实,它只要多一点工夫就可以描摹出来。而写意画则不然。它的作画过程完全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它假不了。没有我们上述说的三点,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写意画创作,看似轻松简单,实则要求的难度动作很多,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位的。很多的艺术大家大师,都是先工笔后写意这么一个艺术创作过程。齐白石是也,黄宾虹是也,张大千是也。 当然,这里丝毫没有说贬低工笔画的意思,而是想说的是,写意画之所以从事的创作者是有原因的。工笔画创作的难度系数其实也很大,但很多人甚至评委只看表面,不看实质。从而,导致很多的艺术家改弦更张,认为画工笔比画写意更容易得奖,甚至是大奖。这里的原因很多。除了我们的艺术家本身创作取巧之外,就是我们的评委多数是外行。再加上,我们欣赏作品的方式有问题。以为画得精细或者说画得像,就认为功夫好。这其实是假象,值得反思!这里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无非说我们的艺术创作者不要故意推崇或跟风从事“新工笔”创作,而忘记创作者个人的艺术创作趣味!
2015年11月16日



晨霜湿新妆 136X68cm 纸本设色 2022年

暖日 136X68cm 纸本设色 2022年

艳夏136X68cm 纸本设色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