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情怀
2024-05-06 蔡宝国

正在作画的蔡宝国


 初见蔡宝国,你似乎很难将他同艺术家直观地联系起来。魁梧的身形看着像北方人,敦厚的神情略带腼腆。话不多,即便聊到书画,他也惜言如金,如“大画当小画画,小画当大画画”一类,颇有雾里看花之隔。他更乐于当倾听者,坐在一旁听人唠嗑,并时不时为客斟茶,尽地主之谊。直到驻足于蔡宝国的立轴山水画前,心底冉冉升起王摩诘“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诗意,你不由会心一笑。瞬间,“人不可貌相”——中国的这句古话又得到了印证。叶嘉莹先生解读古典诗词强调“感发”。其实,此二字也可以拿来概括书画的接受体验。有了“感发的生命”,书画便能与阅者“对话”,即便书画艺术的创造者选择了“低调”。低调是一种姿态。蔡宝国给自己的书画工作室命名“和庐”。和者,儒道释共奉,凡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有所知者,不难体会和字所深藏的意蕴与价值。坐标元光南路悦华园小区,蔡宝国的和庐夹在沿街一排商铺之间,闹中取静。或许正凭这点“和光同尘”的低调,和庐里的蔡宝国写画之余,不觉又多了几分“大隐隐于市”的恬淡。偌大的和庐,亮点不在居中的那张长条画案,虽然案上文房四宝俱全,人看着就有挥毫的冲动。上墙的那些书画作品或完成或未完成,虽自成风景,但对比整整一墙藏书,不免“稍逊风骚”了。蔡宝国平日热衷搜书、藏书,虽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但一种“积书而读,丹铅治学”的气氛无疑影响着他的艺术履痕——文化视野“波平岸阔”,书画格调随之“水涨船高”。想不到,《蔡和书法集》居然出了厚厚十二册。记者随手从架上抽出一本翻阅。在漳州,蔡和是家喻户晓的书法家。其隶书融合篆意,典雅清健,极具古韵。“这些书是蔡和老师的一帮学生筹资助印的,印量少,市面少见流通。”蔡宝国告诉记者,他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学习书法,得到了蔡和、柯云瀚的教导。一大套《蔡和书法集》陈列书架,既有对启蒙恩师的铭念,也有对青春年华的追忆。如今,即将步入耳顺之年的蔡宝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频频入选各种国家级、省级展览。记者了解到,蔡宝国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恩师的传授;二是沉潜传统,对学养的浸润;三是有书法对其绘画的支撑;四是个人的修为。转益多师 书以载道提及恩师刘文华对自己的栽培,蔡宝国难免悲欣交集。悲的是哲人其萎——曾引领一个时代隶书风格的著名书法家刘文华已于2022年底辞世,“很可惜,走得匆匆,才67岁。”欣的是自己这些年在书法上取得的成绩不负时代、不辱师门,“应能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2008年,蔡宝国北上学书法,研修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刘文华导师工作室。“刘文华先生长期以研究、教学为业,为书法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书法作者。在取法上主张坚持深入经典,通过复古恪守传统艺术本脉;主张在创作上坚持守‘理’、循‘法’、拓‘意’的原则,传输文化与修养的正能量。”蔡宝国深情地回顾跟随刘文华孜孜不倦研习书法走过的岁月:先是隶书,继而隶草,而后章草。期间,刘文华对蔡宝国多有勖勉,曾赠言蔡宝国:“沉下气,静静寻;刻意做,步古魂;思路清,方法准;守得住,放笔稳;解艺理,探艺勤;专事业,业逐文;艺境显,功在心。”名师加持之下,蔡宝国书法日益精进。2010年起,蔡宝国以质朴温雅的章草在全国书法展览中不断入展获奖,逐渐成为福建乃至全国书法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的章草,既有古意,又能与当代审美取向契合,沙孟海书学院院长钱丁盛对此有中肯的评价:“其笔动力中提按轻重的力量感加强,书写挥运间的笔触、中侧、顿挫种种笔语秩序构成关系控制,线性方向间的偃仰、倾斜、垂拱、笔断意连、左顾右盼以及线质的刚柔、生拙、枯润种种线条之间构成关系的生动性、丰富性,都极好地表现出简便、快捷、省约、草率、自然的‘章草书’书写特征;尤其是处理章草书形体结构扁方、方圆、欹侧、险势、参差、错落的外空间字结构特征,疏朗、宽博、含蓄内空间字结构特征,与自由、古朴、率真、简约的审美风格范型相合拍,写出了汉草的范型。”如今,蔡宝国着眼“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追求章草与今草的结合使用,“结体取章草,但草法更多采取规范的今草(小草)”。那天,记者在画案上见到几页蔡宝国日课临习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墨迹。“我们在消化古人的时候,这种像与不像就不是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精神和原则的像与不像。”蔡宝国认为,训练时要针对所选取的东西,形成一种科学的训练模式,“要有目的性,用研究分析的方法,去反复实验、继承与巩固”。显然,蔡宝国已有其价值判断与行动指针。胸藏丘壑 笔生云岚蔡宝国此前职业高中念的是美术专业。“学美术是为了当画家”,虽然后来囿于种种原因,画笔一度搁下,但初心未改。都说书画相通。当书法技法的功夫成竹在胸,蔡宝国的绘画梦照进了曙光。2017年,蔡宝国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生意也不做了,再次开启学艺之旅,到浙江、北京学绘画。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那时蔡宝国已年届五十,况且在书法上已经有不俗的成绩和影响,重新学画是不是有些冒险?友人纷纷打电话询问,表达担心。然而,立定心志的蔡宝国任九条牛都拽不回来。也就一年时间,牵挂他的友人在网上中国美协专业展览入展名单里见到了蔡宝国的名字。不到两年,蔡宝国得偿所愿,入籍中国美术家协会。在绘画方面,蔡宝国主要师承以何加林先生为代表的新浙派山水,并曾参加导师林容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写生班:用墨多从平淡入手,追求笔墨韵味;用线全是柔韧性极强且游离于宋元之间的印痕。此外,蔡宝国也服膺同在福建的梁明先生,跟他学习泼墨泼彩山水画:让墨或色在画面上自由流动,呈现出渗、晕、渍等多样的视觉效果。“梁明老师鼓励写生实践与积累,小画不小,笔法厚拙;大画尽精微致广大,氤氲华溢。”写意是蔡宝国山水画的灵魂。这是他从追摹古代经典中所确立的信念。写意,意味着心灵和情感的倾注,同时意味着笔笔“写”出。这一“书画相通”的取向,决定了他远离那种以粗糙、草率来假冒写意的时风。我们在品味其作品时,完全能够获得丰富立体的审美感受。试想没有平静的心态、没有胸中的逸气,画中那些疏林远岫、云山烟树岂能“感发”地令人仿佛置身其境,得享清凉?蔡宝国酷爱灰色调,画面景物若隐若现,轻柔淡雅,惟恍惟惚,笼罩着一层妙似包浆的古意。然而灰调只是基调,并不单调,原因在于其作品在相对统一的灰调中变化多端,虚与实,浓与淡,干与湿,轻与重……巧妙安排,精心绘写。于是,在淡墨为主的丰富变化中,画出了岩岫的旷远、烟云的浮幻、林木的萧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尤其长于淡墨积墨之法,层层积迭,既厚重又空灵,在表现山势浑穆雄强的同时,也表现出层次递进的空间关系,于变化中求得和谐,使画面凸现出深邃宁静之气,荡漾着一种音乐节奏之美,教人似可从中聆听天籁。近两年,蔡宝国在书画上的发展更加稳健,以至于“有朋自远方来”,慕名求教。蔡宝国深知,中国书画最终拼的是修养。“笔墨功夫可以练习,传统气息可以熏陶,当代审美可以探索,而文化修养是综合素质,还得多读书、多感悟。”所谓的和庐之“和”,蔡宝国一度寄望于书体融和,如今企盼的是“书画之和”,或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更豁然的新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