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坛天之骄子萧峻
2024-03-10 萧峻官网
当代画坛天之骄子萧峻
文 杨雪舞
  2008年,由中国艺术报道编辑部、中国艺术报道网、北京尚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东方美院、北京中海画院、封龙山画院协办的“2008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正式出炉。这次评选,完全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由读者全权进行,读者的选票是这次评选的唯一依据。活动共收到读者的选票31286张,除去28张废票,还有31258张是有效票。这中间,山水类评选活动收10455票,皆由全国各地画廊、拍卖行、中国艺术报道读者、中国艺术报道网网民以及广大收藏家、收藏爱好者推选出的30位“2008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萧峻名列其中。
  萧峻1966年生于福建大田,2008年时仅40出头,他被评选为2008年“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后,接着又斩获了“中国青年书画百杰”的称号;并且在接下来的2009年中,再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邀请展”中,第二次被行家们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
  萧峻曾获全国性书画大奖十余次,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及海内外收藏机构收藏,刊介于《国画家》、《荣宝斋》、《中国书法》、《书与画》、《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各大报刊;且有《中国画名家精品粹编·萧峻写意山水》、《学院派精英·萧峻手指画》、《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萧峻》、《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萧峻》、《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集·萧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图册——萧峻》、《萧峻篆刻集》等二十余种个人书画篆刻集出版发行。







中国书画30家总策划刘振虎所言:“萧峻以山水画家闻名于世,也从事花鸟画创作,同时兼攻书法和篆刻。在当代水墨书画家中,能在诗、书、画、印几个领域中均有较高造诣,同时高度统一,并且独标一格,自成一家者,并不多见,萧峻当是其中的佼佼者。萧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潘天寿大师影响,将诗、书、画、印有机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当今富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一位卓尔不凡的艺术家。”一些眼光独具的收藏家,都十分地珍爱推崇萧峻的书、画、印、诗作品,大家争相收藏。即便是当今雄踞艺术殿堂中一些名家,对萧峻艺术上的造诣,评价甚高。
  我国著名的的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博士生导师王伯敏,有感于萧峻的书画典雅静逸、笔沉墨厚、气息高古,绘画视觉效果强烈、结构大开大合、造境壮阔迷濛、绘画苍劲滋润等等这些特色,盛赞萧峻的书画说:
  “有黄老的‘浑厚华滋’,气息高古,格调高。懂得‘苍润’……”
  萧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手指画重色点彩创立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厦门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作为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萧峻不仅在中国画、同时在书、印、诗的创作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备受行家的珍爱推崇。而其之所以能如此,绝非偶然。除去源自于遗传的天赋,还源自于环境的造化,更源自于他的勤苦。

“家学渊源”的艺术全才,颇具天赋的“拼命三郎”
  名家林鸿博在评论萧峻画艺时,喜欢用“文人”称他,足见萧峻身上文人气息的浓厚。这位与萧峻相交多年的林鸿博,在“文人萧峻及其画艺浅识”中介绍说:
  “萧峻的父亲,是闽省三明市老一代著名文化人,被誉为‘两栖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其道德文章,受人钦仰。在当地培养提携文坛新人,成绩喜人。其兄亦为著名作家,文艺才子,获博士学位,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文章散见于著名学术刊物。萧峻自幼受父兄熏陶,六岁即开始学习书画。可以说家学渊源,早具才名。”
  知交林鸿博说萧峻“早具才名”,没有一丝夸张。萧峻在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之前,已参加省级国家级书画印大展三十余次,获奖无数:
  1994年,他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办的“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首届成果展”,获三等奖。
  1995年,他参加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办的“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二届成果展”,获二等奖。
  2000年,他参加了青少年书法报社主办的“全国书法教师命题擂台赛”,获真、行、草、隶、篆五体全能一等奖。
  2000年,他参加了中国文化部、文联等主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书法、国画均各获铜奖。
  2001年,他参加了中国文联、书协主办的“中国根全球华人书画大展”,获三等奖。
  2002年,他获香港学艺社、中国书画报社“2002年度中国青年书画家百杰”评选,获“2002年度中国青年书画家百杰”称号。
  2004年,他参加了省文化厅“福建省群星赛”,获银奖”。
  ……
  家学渊源、父兄都是文艺方面的佼佼者,自小耳濡目染,在艺术的熏陶中,使得萧峻得天独厚,很早就在艺术上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成就。这于萧峻的成长来说,自然也提供了“胜于蓝”的机遇;而萧峻天性中艺术大家的气质禀性,则为他能在诗书画印方方面面都有骄人的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青州美协主席冯聚成评价:“萧峻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艺术的道路上踏踏实实,一路走来,全面的修养,各方面是一个真正的搞艺术的。真正的艺术家是全面的,过分单一也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内含和修养。从萧峻的绘画艺术看,从绘画题材来讲,各方面都显示出他的聪慧,他在中国美院进行学习,各方面也看得出来,山水花鸟都有自己的路子,特别是青花那样的大作品,还是很少见的,萧峻画得这么多,说明他在学习方面是有恒心的,不是一笔代过,草草尝试一下,而是真正下过功夫的。另外一方面,书法对于中国画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评价一幅画的好坏,就是笔墨,笔就是线条,线条是中国画一个基本的东西,是一幅画中的骨架。萧峻在书法方面,高于一般的画家。他也是经过艰辛的学习,临帖看出来的,传统书法的功夫就下了不少,所以在绘画中,他的笔墨很扎实有份量,同时他的篆刻也非常好,作为书画家,能有这种经历,能刻这么多章,也确实不容易。从这点看,萧峻老师的经历也是非凡,这点值得敬佩、称赞,学习的。我认为萧峻在今后大有前途,他走的路很扎实,根据传统不急不燥的往前走。”
  山东省国画院副秘书长杨乐友所言:“萧老师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在难得,一定能走的远,攀的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乎道:从事中国画创作“乎道”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以形媚道”,在这方面体现出萧老师很深的修养与博学。二、虔诚: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尽精微致广大,弘道养正。三、人文精神:理解中国画,画中国画,如果脱离了人文关怀,那就大大降低了中国画的格调。以上几方面在萧老师作品中都得以体现。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咸阳市美协副主席陈恩惠评价:“纵观萧先生的画,三句话的感受,第一:“诗书画印全修养”,他的修养非常全,符合我们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没有一样落下,从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到。第二:“浓妆彩墨显精神”,其实我看到萧峻所有的画册,总的印象是颜色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说显精神,在色彩上面,属于江南南方这边,花被植被各方面的色彩非常浓艳,在你的作品当中都能显现出你的那份真,你的那份感动。第三:“山水花鸟竟彰显”,把花鸟和山水结合起来形成你自己的面貌。”
  萧峻是个性情中人,情感异常丰盈。萧峻的内心很温柔,天性热爱自然。对于人性的美与恶都有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从某种角度说,萧峻就是为了深刻的爱而存在于这人世之中的。
  萧峻为之动情的,很少来自欲望,更多是源自于他心灵深处的呼唤。他常常是活在臆想和完美的世界中,在朴实无华的世界里寻找着浪漫与美幻,去想常人之不所想、去寻常人之不同的一些极为美妙,震撼着他同时也会震撼别人的东西。当他将这些所想所寻到的用诗书画印表现出来,便成了属于萧峻独有的艺术品。
萧峻的爱纯粹而热烈,甚至更像一个孩子,在常人眼里或许有些天真烂熳,却会从平淡从容的生活中找到艺术的真谛,然后凭了扎实的艺术功底,把平凡的天下描摹的绚丽多彩并赋于自己深刻认识到的一种叫做灵魂的品质。
  一个艺术全才的萧峻,一方面与他天性中艺术大家的气质禀性分不开,另外一方面与他在艺术创作中容不得自己有半点瑕疵去追求完美的精神也分不开。萧峻那颗被情感包裹的心在观赏世界、待人接物时,是十分柔软的;可当他在追求完美途中遇到阻隔时,他那极其温柔的内心便会变得无比强硬起来,犹如水滴一般,虽柔软却满满穿石之勇气,不惧辛苦一意执着地去将一切阻隔击碎。
  萧峻在他的《“雾”入徐家军》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自言心声的话语:
  “绘画、篆刻、书法,是并列地矗立在我眼前的‘三座大山’。在每一座大山里,我都经历着在‘雾’中辨识,在‘雾’中艰难爬行前进,于迷蒙中慢慢拨开云雾找到攀越巅峰的前进道路……我自幼喜爱书画,虽家门望族,然因历史问题,当时父亲从闽都下放到戴云山脉的大田山区。我从此生长于斯,一生即与‘雾’与‘悟’结缘。山区没有高水准的书画老师,只能靠自己在‘雾’中摸爬滚打,慢慢经历着从‘雾’到‘悟’的转换。”
  艺术家,特别是能有一番大成就的艺术家,离不开天赋异禀,更需要勤苦坚持。这勤苦,当然是指每日的勤习苦练。据林鸿博文章里:
  “萧峻并未满足于在当地的小名气、小成绩,而是倍加努力勤奋,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深造,在名师大家指导提点下,他磨铁砚、咬菜根、坐冷板凳……又如导师金鉴才先生所言:“杭州玉皇山下租住的小屋,在昏暗的灯光下切磋艺事,他的勤奋和才华,那时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萧峻在求艺途中的勤苦坚持,是出了名的。在美院时因贪恋习画又习书,被同窗称为“拼命三郎”;曾因学艺通宵一月有余体力不支,还一度住院,以至体重消瘦十余斤。其学习上的勤苦,由此可见。
  然艺术家的勤苦,除却每日的勤习苦练,还要在艺术上去费尽心思——即苦苦琢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每一困事,进而取得突破。这,其实是天生艺术家那种追求完美的一种气质。在这个方面,萧峻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他在山区与“雾”与“悟”结缘,靠自己在“雾”中摸爬滚打,完成了从“雾”到“悟”的转换,无疑是在艺术上用心的结果。而这样对艺术的用心,是贯穿于萧峻整个艺术学习创作过程之中的。
  由于萧峻的艺术天赋,中专毕业因书画特长留校时,年仅十七岁。他乳臭未干为人之师,却不仅学识上备受称赞,课余时间的习作,也屡屡获奖。可一次偶然参加省美展,却闻高人说他的作品虽有灵性但不够正统。这给自信满满的萧峻,是泼了瓢凉水的。让人赞叹的是,受了打击的他非但不因此有半点气馁,反倒是激发了勇气。他坚持地要去探究,何谓“正统”这么个事情。
  作为艺术家的萧峻,他天生就这么个气质禀性:渴望认同,却反感不切实际的赞美。在萧峻的灵魂深处,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总是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怀着疑虑,他总是一面在好奇地探究、去创新,一面在怀疑与否定中获得进步。所以,对萧峻无原则赞美的人,他并不喜欢,甚至会认为这个人头脑简单没有想法,或者对他只是一种讨好而欠缺诚意。而对于那些指出他不足的人,尽管是“仁者见仁”的缘故心里不那么认可,但只要感觉到这人不是恶意,萧峻总会对自己作一番反省,且努力让对他有看法的人满意。
  于是乎,单凭“灵性”已取得骄人成就的萧峻,由此萌生了去学习“正统”的念头。几年后,他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开始了“正统”的学习。

懂得“苍润”气息高古,画“有黄老的浑厚华滋”
  长期地沉浸在艺海之中,特别是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后,萧峻看到了传统的中国画的浩瀚。他纵观画史,坚信成功的画家得有“自家样”,得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萧峻希望自己的艺术不是仅为当前,更为能给中国的艺术添一点自己的独有,为丰富中国的艺术作一丝儿自己的贡献。为此他不愿用没有个性的作品被人遗忘,为此他非常赞同潘天寿先生的一句话:“在风格上,与其不痛不痒,模棱两可,还不如走极端。”
  萧峻对潘天寿先生将北宗的“强骨”、“ 霸悍”与南宗的“静气”、“飘逸”取得和谐非常赞赏,认为这正是潘天寿成功地将意笔工写发挥极致,所以能够据此奠定他在当代画坛大师的位置。萧峻为此感慨:
  “长期以来,中国画思想均是三远为主,让人们有些疲倦,在众多雷同的图式,有时谈不上这幅与那幅的不同和好处,视觉疲惫给人毫无新鲜感。我认为,绘画不应只是简单的再现,与相机争功毫无意义,与古人搬山头,复制着同样令人生厌。画家应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不只是制造没有思想的单一图片。”
  古贤曾云:“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萧峻对这样的说法十分赞赏,并由此也更加赞同潘天寿大师在《孙子兵法》的眉批:
  “扬长避短,若以己之短步趋人之长,恐失己之长耳。民族艺术之前途不可不注意于此。”
  萧峻说:“我时常考虑能否将自己平生之所学,将书法、篆刻、花鸟、人物和山水以及有限的理解古代文人情绪之诗境,将这错综复杂的心理,连同心中那个——古典、静谧、文气的特质时空范围带入画面,将庄子的‘混沌’观引入,以最丰富的状态令画面的多元化时空意象,依托着书卷气与文化韵致,随着画面的深入理解,让欣赏者一起同呼吸共飘摇于画逸中去,一起感受着那悠悠情怀……”
  萧峻的这番话,长久积于心中,是艺术生命过程中的执意追求,也是他自画的一幅“心曲图”。言由心声,心声源自于萧峻之语“少时背诵古诗时景仰着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那份浪漫洒脱;”源自于他“学书时眼前闪现着张颠醉素那沉着痛快的狂草,风樯阵马,殊快人意;”源自于他“学画时特喜欢大千先生那‘漫将一夜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那种潇洒豪迈气象;”源自于他“学印时构想着白石老翁的刻刀在印石上碎屑横飞,逼剥粉落的宣泄快意。”
  等等这些,归根结底都源自于萧峻那远超常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这些艺术大家的内涵以及敏锐而深刻洞察力的艺术家素质。冥冥之中,在萧峻的脑海中,心目中有着叙述古雅清幽的悠悠梦幻,画幅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诗境。
  “正如王维所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有感而发直抒心胸思想,以时代脉搏草赋原创,即使有失平仄犯押韵,也比千篇一律摘抄唐诗宋词的伪诗画更加耐人寻味。作品中的款识书法也应是画的灵魂表现。”萧峻曾有如此经验之谈。
  在这样的一种艺术观的指导下,萧峻通过十多年来的努力,从“窗与瓶花系列”到“山花烂漫系列”、“ 风花雪月系列”等的构成与探索,均以多方位的表现,“尽量给人以共同联想那种博大文化的隐喻,或可说代表自身经历、修养的人文观念,带着些许的神秘,向人们娓娓诉说。”
  诚如欧阳修所言,“遥知为我留真赏”。萧峻正是如此从心凭意、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去品味领略山水花鸟人物,将自己从自然的山水花鸟人物中得到的引导和启发、一些让灵魂为之震撼的感受,用诗书画印的艺术表现出来,使共赏之人也得到引导启发、震撼的感受。
  萧峻在他的《融斋琐记》写道:“老子谈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我企盼着在那真实与幻觉的虚拟空间中,渐渐营造出自己那别开生面卓尔不群的新天地,同时给欣赏者带来了兴致、带来了意趣,带来了即独立又与传统遥相呼应的,隐没在画中的那些诗书画印的综合信息。有了心灵的感应,让观者有了弦外之音、象外之象、有了意外之意,天地外之境界。”





认真观摩萧峻的山水画,就会发现他的画意中萦绕着一种激荡于画面意境中的勃然生机与生命律动、一种基于现实的体味与顿悟。萧峻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对自然景致的流连,对自我心灵的安置。从萧峻画面所营造的意象内涵来看:
  葱郁的山峰静穆深沉,山中溪流蜿蜒而过,水雾氤氲,更有轮换的时节,往复的朝夕,等等如此般的画面,都来自他对大自然的主观感受与审美摄取。萧峻非常擅于将流淌在画背后的诗情进行一种艺术的安排布置,以其苍遒的笔法、水墨的晕染,结合着色彩的点缀串联出情系其中的山水之美。那流韵的墨彩、升腾的烟岚,一份氤氲气息环绕的山川,似是心中一个遥远的梦想,在现实中的山水物象中,以生活化的真切给人以无限的语境拓展与诗意联想。
  纵观萧峻山水作品的构思,宏大而不造作、庄重而不虚躁,总是能在物我、景情的融合中回归到他内心本然的安谧静远的情思中,表现出他的深沉阳刚之气。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首先是雄奇。萧峻在对山的形质结构进行纹理质感的表现时,总是能够依据山脉走向的高低来呈现出其陡与险,着重去展示山的苍郁与庄穆的风貌,彰显出山的那份奇险与峻逸。第二是雄壮。萧峻非常擅于在空间距离的变化中,将山的那种高大、巍峨的精神气质凸显出来。云海缭绕,林木簇拥,既衬托着山的俊美,又体现着山的博大。第三是雄浑。在萧峻的笔下,隐约的山影,微茫气象中的峰峦,都在虚淡的墨色中变化万千。幽冥中使得山的意境不断升华,雾霭氤氲,似有似无,连贯成一种雄浑之美。
  萧峻把握住雄奇、雄壮、雄浑的三种特征来诠释作品的阳刚大气,将人的精气神赋予画中,表现出个体身上的一种大气魄,这是种情感的深化后对物象人格化的表现,所形成人格化的山水风貌,自然也就有一种很大的气魄。即山的博大、伟岸、沉静与坚韧。这样一来,就淋漓尽致地将个体的精神诉求通过虚实、浓淡的笔墨关系加以表现,最终契合于不同情景氛围的山水气韵中,形成了一种艺术情境与山水之境相融合的沉郁与激宕。
  在萧峻的眼中,山水的世界质朴且粗犷,内在的气魄近乎不修边幅的北方气质。萧峻便用他善于对传统笔墨的借鉴,来构图布局经营他的作品,在对宋元山水意象的追取与现代思维跳跃性转换中,用传统笔墨塑造出充满现代意识的山水情感。执守传统精髓的萧峻,却从不去迷恋传统条条框框;他师法自然,又不囿于自然。只是用合理的技法,来表现理想化的山水记忆;用自己的艺术气质,去解读大山的魂魄、挖掘出大山的内在美,并在将人之性情寄托与大山性情中时,呈现出作品朴厚辽远,天地相合的人性精神。
  厚、重、实,是萧峻的诉求,由此形成了他的作品一致的倾向性:格调高雅,气魄雄阔。由“意”而入“势”,是萧峻山水作品的突出特征。每作画时,他总是意在笔先,由形入手,运用笔墨书写山的“姿势”,胸中意象,蕴藏姿势中以传达山之“动势”。尔后运用笔力,凭借审美之体验想象,完成山水表现的“气势。”这种由“势”而深入的连贯动态捕捉,使萧峻在塑造大山的内在美时呈现出宏伟壮观的视觉冲击情感张力。其内在的一个明显变化轨迹便是:
  萧峻对山水形质的细腻描写导入时空情境下对生命本体的探索,使得其作品能够在个体语境下拓展出一种宏观、庄严的整体宇宙观。在“情”与“势”的把持中,传达出生命特征的持重与力量。加之萧峻扎实的笔墨、自己独有的情感语言,塑造了一种由形传神、充满气度的大山意象。当他把这种心灵的体验不断地进行深化、升华后,自然而然地与这山这水实现了灵魂的交接,让欣赏者从画中看到他在学养、阅历、审美因素下构成的一颗真实的心灵,一个充满人文情怀而又十分真切的山水世界。
  关于萧峻的画,林鸿博先生有如此的评价:
  “萧峻的画恪守传统,遵循正道,不乱取法,尤其不趋时法,要以笔墨为主。一是注重用水。他坚决反对那种为了追求‘效果’,在纸上刷豆浆,刷明矾,加‘佐料’的野狐禅做法。强调用水才是王道。在其各类画作中,不论是气势雄浑的大幅山水,还是尺幅玲珑的花鸟小品,无不注重用水,或以水破色,或以色破水,显得水墨交融,水气氤氲,变化多端,气象万千。二是注重用墨。萧峻作书作画,皆讲究使用上品的良墨。当然,这只是工具而已。在技的方面,则谙练墨法。黄宾虹老人所谓积墨、宿墨、焦墨、破墨、浓墨、淡墨、渴墨,在其作品中,都能找到运用体现之处,称得上七墨俱备,五彩俱全。三是注重用笔。萧峻的画属于文人画,也属于书家画。其书法功底深厚,于金文尤精。擅折钗股、锥画沙等笔法,以之入画,故作品线条苍茫有力,深沉扎实。其古朴厚重处,有似吴缶老。”
  有名家对萧峻提意见,认为他的画要再放开些。对此林鸿博先生为萧峻辩道:
  “固守传统,并不意味着不敢出藩篱一步。事实上,萧峻的画,有才气,亦有狂气。正所谓源于传统,而赋以新意,扩以新境,拓以新路。画为心声,一如其人。萧峻外和内刚,外简内秀,气质散淡,温文尔雅。然一旦情之所钟,兴之所至,郁郁勃发,则酣畅淋漓,物我两空。林散老所谓‘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而其作也,不求熟媚甜软,而是追求高古,力求脱俗。傅青主所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也正是萧峻的艺术审美取向。”
  在林鸿博先生看来,萧峻的画,其新处亦有三:“一曰内容混搭,重主题。在内容取材上不是单一地取某山某水,某花某鸟。而是把许多内容,用某一主题,结合起来,大胆地玩穿越。如‘窗与瓶花’、‘山花烂漫’、‘风花雪月’系列等等。例如他画荷花,连画春夏秋冬四时四幅,名字却不带荷字,而是叫‘荣枯自在著风情’,这是用荷花的荣枯盛衰来体现春夏秋冬的主题。在‘窗与瓶花’系列中,把文房、酒具、盆栽、古玩等庭、堂供养清玩组合到一起,新颖而不杂乱,可谓别具面目。二曰构图丰富,破程式。在构图方面着力求新求变,避免传统模式。例如他画‘梅、兰、竹、菊’四君子册页,把常用作点缀衬托的山石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形象突出,而主角四君子,则置于侧面、旁边,乍一看被山石掩映,细品味就觉得更显摇曳多姿,婀娜含情。
  又如在山水画的构图上,他努力打破‘平、高、深’等传统‘三远’程式,远近、高深、大小、繁简,灵活结合,复杂多变。巨幅山水《曙光云涌图》,把三远结合体现到一幅作品中,自然流畅,大气磅礴。再如《黄山云海图》、《千岩竞秀——赤橙黄绿青蓝紫》、《曙光在即》、《韶光明媚》、《霞光冠岭》等组图,均有多幅大图组合而成,每幅独立,自成局面,但合起来,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极富视觉冲击效果。三曰造型多样,有思想。在画面的布局方面,有个人思想,每见匠心独运之处。如在书法与绘画的结合的方面。书法成了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的落款、题画而已。例如在‘窗与瓶花、庭院清供’画中,画中有屏风,题诗及落款就在屏风上,成为屏风的内容,融入了画面中,颇见巧思。又如在‘荷塘月色’画中,荷花用淡墨勾写,似乎成了背景,两边抄录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文名段,中间自上而下用淡墨题写自作诗,而将画题以干墨书写,置于中间顶部。全篇字、画、墨、水交融,轻重映衬,浓淡相宜,十分耐品。”






如前面所引,萧峻自称“时常考虑将自己平生之所学,将书法、篆刻、花鸟、人物和山水以及有限的理解古代文人情绪之诗境,融合成的错综复杂的心理,连同心中那个——古典、静谧、文气的特质带入画面,把庄子的‘混沌观’引入画面”。对此,林鸿博先生评说道:
  “观萧峻的许多画作,已不能用单纯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来分类,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杂糅,的确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思路。萧峻自号融斋,或有意于此焉?”
  “峻节凌云志,东坡爱此君。破岩立挺劲,似我志坚贞”。
  这是萧峻在一幅竹石画作上的一首题诗。林鸿博先生看了之后说,“‘坚贞’也称得上萧峻其人、其艺、其心的正说。‘贞’者,忠也,诚也,正也,坚也。萧峻待人也,诚恳正派。待艺也,执著忠诚。待道也,坚守执一。洵君子也。”
  林鸿博先生认为:“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如何结合得更好,是一个大的课题,也是个永恒的课题。每个人都不能说自己达到了终极。处理得不好,可能误入歧途,困扰修行,甚至走火入魔,贻误终身;处理得好,则可能双促双修,勇猛精进。这里面,有才力的因素,有功力的因素,更有学力的因素。”而萧峻呢?因为他“有了扎实深厚的传统功底,有了创新求变的创作思维,有着多元艺术的交互滋养,若坚贞以持,则其艺术道路,必长且远者。其境界亦必海阔天空,不可限量也!”
  对于萧峻,林鸿博先生是非常自信的,他借萧峻的诗与其共勉,相信萧峻定能“田田写出碧天长!”
  对萧峻艺术上的修为、前途非常看好的,当然不仅是林鸿博这样的名家,诸多的名家大师,都是持有相同观点的。诚如前面所言,萧峻的书画典雅静逸、笔沉墨厚、气息高古,绘画视觉效果强烈、结构大开大合、造境壮阔迷濛、绘画苍劲滋润,等等这些特色,都为大师们所盛赞。我国著名的的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博士生导师王伯敏就赞萧峻的画说萧峻:
  “有黄老的‘浑厚华滋’,气息高古,格调高。懂得‘苍润’已属不易。”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理论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梅墨生则赞萧峻的画:“能于浙美南方时彦名家中得益,戒除驳杂,自得苍逸。”
  早些年,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尉晓榕看了萧峻的“窗与瓶花系列”后对萧峻感慨道:“看得出有灵气有才华,若能往深度去多思考,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更有趣味。你的笔性很有山水味,养足性灵,以后往这方面多探索,会有好的成果。”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闵学林为萧峻题赠 “各有灵苗”并说:“萧峻的画有灵气,有意境,八大,文长兼得滋养。”
  中国著名画家丁仃则认为,萧峻的作品之所以自然立得住是因为:“有浙美的笔墨功夫,又有自己的想法,有胆有识。”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卓有成就的浙派山水画家童中焘,他盛赞萧峻:“荷花四条屏有气势,以山水皴法用到荷叶、荷梗上有自己的想法,值得往深度挖掘。”
  山西美协副主席狄少英曾言:“萧峻的思维方式有他的独到之处,涉猎比较多,我认为艺术家也不用太单,不用说只画一种,作为艺术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社会到处都是牡丹王梅花王之类,真正的艺术家,他是有多方面的修养,有方方面面的修养以后才能竖起你的艺术全面发展,作为艺术家,我想走得远一些,就得把根基打厚实,走得远,力量要足。萧峻书法写得非常好,很洒脱,很有想法,很有韵味,书法底蕴非常厚,他的方向也很正确,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四个方面,每一项均很到位,值得我们每一个艺术家学习,中国艺术本来就是多方面艺术,每一个艺术家,如果只专攻一种,也是有些欠缺的,这需要我们借鉴一下,我觉得萧峻路子走的可以,前途比较光明,将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画家。”

人正德佳实足君子,诗书画印真乃大师
  因为萧峻有文化内涵、有想法,全面修养特别是人品的修养胜人一筹,加之原来的“灵性”与以后“正统”的学习,再加之萧峻还兼修书法五体。一番美院的科班训练,使得萧峻的书画作品频频入展全国性美展、书展。当他正沾沾自喜时,又闻高人言道:萧峻的作品中盖的印章,是不够协调的。
  这当然还是个仁者见仁的说法。可“协调”是美的一大要素,在这方面有人给找出了瑕疵,自然是萧峻所不能放过自己的。萧峻的印章,有自刻的,也有书法专业学长给刻的。早在美院学习时,萧峻对篆刻便有了浓厚的兴趣,曾专门拜篆刻老师刻苦学习,甚至为学篆刻下过一番累得生病住院的苦功。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学篆刻时,萧峻曾在一个专业刊物拜读到某画家因不满篆刻友人刻的印章与画面不够协调的故事。萧峻由此特别意识到“作品与印章统一”的重要性。为此,他曾倍加努力地花了许多心思和苦功,去追求、去研习篆刻以达到风格统一、气息统一。
  为加强自已操刀研习篆刻的造诣,萧峻“雾”里寻师,期间还参加了中国书协研修班、认认真真地聆听王镛、石开、崔志强、李刚田等名家篆刻这方面知识的讲座,只是听了不少之后仍无茅塞顿开的感觉。正懵懂,无意间在报刊上见到“徐正濂篆刻函授”的公告,于是“抱着试试看、能否解我心中迷雾疑团的念头,‘迷雾’迷糊中加入了徐家军。”萧峻在他的《“雾”入徐家军》一文中如是说:
  “当我收到徐老师自编自印的教材,便为这别具一格的、系统的、简约的、实战性强烈而又循序渐进的方法所迷恋了。一次一次的上交作业,一次一次地翘首等待徐老师的批改,慢慢被徐老师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引导拨开了云雾,也被徐老师学养的深厚,文章睿智犀利又富诙谐幽默以及敬业的传道授业精神所折服,后又陆续收到‘徐正濂师生篆刻’偶存,社友作品选粹,缘缘雅集等,从中也知晓竟然还有名列潮头的数位师兄……我觉得迷雾以渐散去,前面的目标开始清晰起来,也许这目标并不被人看好,但正因为这样,这道上的空气应该会清爽许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走着瞧吧!”
  萧峻对篆刻的迷恋与努力,回报是丰厚的。在他的画作中印章的使用丰富多彩。无论是闲章还是名号章,都有多种体例、多种章法、多种形式、多种风格。他强调要根据画面意境、布白安排以及落款笔法墨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印章,凸显整体的和谐美。既反对几种印文通吃、通用、通盖的单一俗套做法,又反对炫耀、卖弄、造作的随意胡乱钤盖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萧峻刻了不少造型丰富、内容和美的印章。如“指挥若定”、“指上谈缤”、“指点江山”(用于其手指画创作)、“墨溢百花开”、“泼将水墨见精神”等,颇见其文人韵致,亦足为其画作增色。
  他那很少夸人的恩师徐正濂对其评价:
  “萧峻画家也。画家所刻者便所谓画家印也。画家印有没有特征呢?粗粗一想,也许:一、想象奇诡;二、刀笔纵恣;三、章法大开大合;四、不拘法度……过去画家陈平便刻些画家印,文学(法度)上不甚严谨,曾有印学界上人士非议。陈平未加理会,盖笑印界中人不明白画家印不屑在此种过节上纠缠也。但是萧峻不然。萧峻的篆刻还是于传统法度有所敬畏的。这种敬畏从其汉印的章法、古玺的程式、文字上的推究和一些形式的选择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明白。但由于他毕竟是画家,挥洒是本性使然,所以他也没有因此削弱想象的奇诡、刀笔的纵恣和章法上的大开大合。这些我们从‘古农’、‘泼将水墨见精神’、‘丙戌2006年’、‘上善若水’等等作品中可以领略大概。萧峻在画家印和印家印之间走得机敏,走得新异,也走得成功,已经数十次在省内和全国的重大篆刻展上获奖。”







.作为篆刻造诣颇深的老师,徐正濂并不一味去夸自己得意的门生,而是近乎挑剔地来指出萧峻的不足。“当然,恐怕我们还不能说萧峻走得成熟。从其许多作品来看,他似乎还未能找到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将这两种观照、两种状态无迹地融合在一起,比如象齐白石那样,象来楚生那样。”
很明显,徐老师的批评十分的中肯,其间也溢出些许自豪。因为在他的心中,萧峻是可以与齐白石、来楚生这样的大家来比一比的。值得指出的是,徐老师将萧峻与齐白石、来楚生这样的大家来比,这还是多年前的事。而今的萧峻,其篆刻上的造诣,当是另一番的“机故”和“新异”,这也就难怪有识货的收藏家来争相收藏了。
  萧峻在篆刻上的成就,或许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位说他“作品中盖的印章不够协调”的高人;而他最应该感激的,应该还是自己艺术上追求完美的气质、自己对艺术的迷恋与努力。在他内心的深处,却堆满了对恩师的感激,他在《“雾”入徐家军》一文的结尾写道:
  “常言道:学习尚可贵,更可贵善择师。高明的老师让你事半功倍!我感恩引导我,鼓励我从艺道上一路走来的恩师,感恩徐老师!师恩难忘!长勿相忘,与师兄共勉共进!”
  中国画作必有印章,钤印是中国画必备的艺术流程。印章在中国画中,起着均衡画面构图,丰富画面效果的功能。作为一幅画的最后一道工序,画上铃印,除了表示这种作品为某人所画、用盖图章来表示明守信约与郑重负责以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白底的纸上,黑色的画迹中,盖上一方深红色的精美印章,能够使画面相映生辉。也正因为如此,萧峻因印章而篆刻,为此孜孜以求地付诸了努力;不仅拥有他人更拥有自己的各种印章,让它们在画面上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而且还使萧峻成了篆刻大家。
  萧峻的印,深受大师们的赞叹;萧峻的诗,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中国画作除却必有印章外,还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表达的方式。在中国艺术史上,诗歌和绘画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携手并肩地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国艺术的辉煌。诗歌与绘画之间虽然存在着联系,但毕竟是两种艺术手段,两者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一幅绘制精美的画作,如能配上意境深远、有画面有色彩的诗,将“画不就”的“说出来”,则更能完整地表达画面的气氛,使得画面的文人气息增强许多。
  在诗方面,因为家庭环境的使然,萧峻具有远超常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文字表现技巧,一个诗人的主要内涵他得天独厚地具备了;而父亲的下放,从闽都到山区,其间艰辛的生活经验、加上他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则又成全了他作为一个大艺术家所必具的素质。除此之外,更有萧峻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等这样的一些大艺术家的主要道德品格,都为萧峻成为艺术大家提供了保证。
  诗之于画如此重要的作用,萧峻自然是十分重视的。更何况,作为“两栖作家”之后人,萧峻有文人的遗传基因,加之从小生活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更有了一种对诗歌的深入理解认知与天赋。
  圈内的高人都说萧峻的画好,其实萧峻的诗也是一流的,只是萧峻的画更让人喜欢,画名盖过了诗名。萧峻的诗之所以写得好,除了家学渊源,更得力于他在诗歌方面下了苦功。他学前便随父兄入蒙,唐诗宋词,许多都娴然于心;不仅兴趣于诗,便是对诗有天生的领悟。少时背诵古诗时,就总能产生强烈共鸣,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怀豪气。萧峻对李白那“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浪漫洒脱,少小时就深有领会。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诗能力,在中国美术学院求学时,受到素有天纵神才,江浙三大笔法之誉的金鉴才先生门下研习诗书画印,其间又得到著名诗人、书法家杨霜先生指点。由此更坚定潘天寿先生的“不求三绝,但须四全”的艺术宗旨。长期创作中萧峻也为了能在画作中淋漓尽致地一泄心中那些“画不就”的感悟,萧峻一直坚持自吟自创、自画自题。但凡作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画时,均心随意动,泼墨写意,或先画后诗,画成题诗;或先诗后画,依诗作画。总之是诗画相容,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泄尽心中所藏的山水、花鸟、人物之情之意,之灵魂之神韵。其结果,不仅丰富了萧峻画作的内涵,增加了许多的趣味与情韵,也令观赏者在诗观画中,更能理解画者的心意。
  萧峻的题画诗,或抒情,或状景,或表意,或赋事。有描述画面情致者,有记录创作过程者,有归纳创作体会者,有借画引申生发者。
  萧峻画虞美人花,题诗‘楚霸别虞姬,悲歌化草萋。今人不解韵,好色若蝶嬉’。画荷花,则题‘影摇白露有风神,似是庄周蝶梦生。褪尽绮霞韵犹在,一湖明月待何人’。又如‘霜杆如铁斗雪风,阅尽炎凉气自雄,老去何言兴衰事,净根犹与旧时同。’画山水,则题有‘峰高壑转拱云端,郁郁苍苍掩翠庵。要识水穷云起处,清流碧溪醉广寒’,又如‘漫舞斜云动远峰,蓬莱境地溢诗萌。泉鸣梵呗草木畅,我笔苍茫悟前生’等,皆属言辞清丽,情意俱佳者。
  萧峻画中的诗,确乎首首是珍品,我浏览萧峻“画并题”之新作,就有如“诗山觅宝”,处处经典的感觉。如其山水新作的诗,更是助画表意,将“画不就”的那份底蕴与心中升腾的那种情,都坦坦荡荡地道了出来:
  “合掌峰前禅意浓,岸田玉树隐行踪。弥天梵响流音寂,澹墨清岚岭影重。”
  看了画再看诗,吟着诗再看画,那墨情、那禅意,那对山水的领悟与真情,无不让人呯然动心,暗自称奇,感觉到了画中有一种叫灵魂的存在。
再看萧峻的另一幅荷花新作的诗:“露添叶碧寸心知,云冷莲房忆旧时。最是红颜花正好,画工点染梦中诗。”
  “寸心知”、“ 忆旧时”,道出画者之心曲,幽幽情思中更显真性情。诗言志,志则寄托情性,必须发乎真情。“画工点染梦中诗”这般掏心窝的话,似乎太过直白,有些天真烂漫,却彰显画者的深情浓意、辉映了生趣盎然的画作。




 萧峻文人也,坚守着传统文人的阵地。平日里读书、吟诗、作画、挥毫、治印,自得其乐,情怀古雅。萧峻对时下中国画中文化贫乏、气韵肤浅的现象十分痛心焦急,大力呼吁要使文人画回归。在自身的绘画创作中,则以兼擅诗书印,其画作文气充盈,韵味浓厚。
  诗书画印,固然是中国文人最主要的审美取向和典型特质,但若运用不当,仍有落俗之虞。萧峻固守传统,又自出机杼,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强调诗要表画,书要配画,印要衬画。总之要中和、和谐。诗不乱题,书不乱写,印不乱用。例如落款的方式,不只是简单地写首诗,再留下时间、名号,而是根据画面内容与整体风格,选择不同字体和行笔方式,或篆或隶,或行或草,或庄或谐,或繁或简。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画研究生导师洪惠镇看了萧峻的诗画作如是对他说:
  “目前全国‘诗书画兼能’的已是凤毛麟角了。你能坚持这方面探索就很好,更何况你还能篆刻。不要盲目跟风,认定方向持之以恒就能不断提高。”
  另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硕士导师魏传义对萧峻赞道:“能诗书画印结合,在年轻人中已属少见,画面有深度更是不易。”
  萧峻的诗不仅令笔者赞仰,更是让诸多名家来盛誉;萧峻的书法,更得名家盛赞不已:
  文人萧峻平日里读书、吟诗、作画、挥毫、治印情怀古雅,身体力行使文人画回归。除去与画之关系的诗、印,在书法上,也是堪称大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冯远对书法颇有研究,他看了萧峻的书法后坦言说:“你(萧峻)的书法有书法味,能在各同学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你的书法根基,国画少不了书法味、金石味、你的画写出来的多,笔墨好,很难得。”
  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山明观罢萧峻的画作后则脱口对他赞道:“用轻松的笔法又不失沉着,得益你的书法底子,能画出悠闲随意的感觉真好。”这看似在赞萧峻的画,那对萧峻书法的肯定朗然其中了。
  著名书法家徐正濂夸道:“萧峻毕竟是画家,挥洒是本性使然,所以他没有因此削弱想象的奇诡、刀笔纵姿和章法上的大开大合。萧峻在画家印和印家印之间走得机敏,走得新异,也走得成功。”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黄发榜对萧峻的评价则是:“萧峻路子正,书法好,文气足,彬彬有礼,诚正谦和,是有内涵的求艺者。”
  萧峻人正艺佳,德艺双馨,难怪有这些同仁中的佼佼者,争相夸赞他。著名书法家、诗人杨霜先生总结萧峻书画巨大成就原因时如是说:“‘融斋’能以‘拿来主义’精神汲取古今精华,兼容各派长处,在理念与形式上力求突破派别之窠臼,获得更大的自由与空间,揽物而会神,妙造由心,博涉而约取,面目自铸。放尔神驰八极,思接三代,阳舒阴惨,可寄情怀。”
  萧峻书法能得到这般名家盛赞,源于他的心中有“书”。他自己回忆学书时的情景时写道:“眼前闪现着张颠醉素那沉着痛快的狂草,风樯阵马,殊快人意……”
  在萧峻看来:“书”,心画也……应以和谐之书体,或真、或行、或草、或篆,而不应是千幅百幅均是毫无变化的自由体。”于是乎在他书写时,“更心无挂碍,畅快为之。”
  萧峻坚持:“作品要有思想,驱山走海、黑云翻墨、月白风清、千岩竞秀、惠风和畅等等”,于是乎在他笔底,风雷中有逸气纵横之豪气,总是以高度提炼和概括,以干湿变化、计白当黑、虚实疏密来体现笔墨间的丹青精神。
  各位艺术同道们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萧峻的作品,“整幅绘画图写时都保持逸笔意写,不管是水墨还是浅绛,以至那大小青绿的重彩……最后的盖章定稿,都不是简单数十百幅或千幅均是通用的印文和形式……
  譬如他“月白风清”的印文,决不可盖入“千岩竞秀”的画面,而是选择与画之诗境、书心、画意来体现印融,是很和谐地来融入画面的。萧峻在朱白印文、章法形式上,刀法的变化中以及大小印面、戳盖时的轻重方面,都“慎择用之,坚决杜绝单一的印信记号而已的贫乏思想。”

殊荣无数画展获奖,助残扬艺携爱同行
  早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萧峻,自小从父兄学艺,转眼已近半个世纪。在取得骄人成绩之余,其书画印,曾多次入展中国书协、美协及西泠印社主办的重大展览,如:“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中国画三百家精品展”、“国庆五十周年诗书画大展”、“中亨杯全国书画展”、“西泠印社一、二届书法篆刻展”等等,获奖与荣誉无数,其中包括获国家人事部艺委会颁发的“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中国青年书画百杰”、“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等这样的大奖与殊荣。
2013年4月19日,萧峻的个人作品大展安排在三明市。这天一早,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文秘与公关教研室副主任、书法教师连长生带着学生到三明书画院,观看了萧峻“山花烂漫”主题书画展。萧峻此次从厦门带着主题为“山花烂漫”的80余幅作品到三明书画院展出,其中不乏将本土风物入画的佳作。师生惊叹萧峻将家乡画得如此传神,禁不住在大田古堡系列山水画前驻足许久,探讨如何将本土风物精致入画的技艺。
  步入展厅,便赏见一“韶光明媚”通屏,猛一看为一幅俊美山水画,实则由四幅画拼合,而四幅画又能各自独立成画。师生们为之眼前一亮,敬佩的目光纷纷集中在作画人身上。萧峻解释说:此画中,有不少大田家乡大山的影子。
  时有采访的记者,并不按展厅路线依次观赏,视线直接被四幅各为15.5平尺(180×96cm)的山水画吸引。此四幅画为大田古堡系列,分为:芳联堡、琵琶堡、绍恢堡、安良堡。
  这四幅佳作,起源于2006年—2011年萧峻曾多次回到故乡写生,尔后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而泼墨成画。俗语有言,江山美如画。萧峻说,江山永远无法美如画,因为画家往往能各凭本事集各美景于一幅画中,即美景之中再添美景。此四幅画作中亦有此意。萧峻爱画也爱诗,在四幅画中均题有他有感而发的诗词。
根据展厅特色,此次萧峻带回了不少书画小品,作品篇幅虽小却也颇有心思。用色彩丰富的笔墨画出春夏秋冬花之代表,萧峻说:“写生写生,便是要生动,而非死板勾画”。展厅中萧峻的另一幅《鹊桥仙》书法作品,更有一番妙趣。为表达烂漫之意境,萧峻故意让笔墨稍稍晕开。而隔壁一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书法作品,则写得墨色遒劲豪迈大气。
  “书法不是简单地抄写名诗名句,而是要通过笔墨甚至是纸的不同,将意境准确地表达传递而出。”萧峻这样理解书法。
  作为手指画重色点彩的创立者,萧峻以指代笔的画作,这次带来的有五幅“窗与瓶花系列”。画作看起来斑斑驳驳、断断续续,却有一股金石之气,除却注意书画技术,萧峻对画作内容也下了番大功夫,画中之瓶与窗,便是他多方收集古籍资料而得,古朴典雅中透出现代人的遐思。“画者,需博览群书。”萧峻笑答何以有如此幽幽的情趣。
  此次展品中,还有萧峻较为满意的一些书法和篆刻作品。在4月23日展出结束后,应永安市文化馆馆长之邀,萧峻便将带着这些有家乡味道的作品前往永安等地展出,他要将弘扬本土文化的想法践行到底。
  在2013年7月5日,有“厦门日报”刊载了该报通讯员墨言、记者刘筠的一篇报道:
  “曾被评选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萧峻,将于明日起至8日在厦门市美术馆二楼B厅举行个人画展。”
  “萧峻1966年生于福建大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书协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厦门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次画展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厦门市美术馆等主办。据介绍,此次萧峻个展所选作品,以巨幅山水画为主,其中一幅《黄山云海图》就可铺满一面墙,气势恢宏。此外还有手指画、大青绿山水、闽中大田特色古堡等作品,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费观赏。”
  这次展出之后不久,2013年08月15日—19日,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石狮日报社主办的“萧峻书画作品展”,又在石狮日报一品堂艺术馆展出。其效果盛况空前,得到了观赏者的齐声赞颂。
  2016年1月6日,萧峻的“助残扬艺携爱同行”萧峻书画作品展暨公益慈善拍卖专场活动连续举办了六天。直到的1月12日,书画精品展正式落下帷幕。至此,“助残扬艺携爱同行”萧峻书画作品展暨公益慈善拍卖专场活动谢幕得非常完美。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如今艺术市场依旧处于不断调整的“寒冬”期,萧峻的作品成交率仍高达58%。1月1日上午的公益慈善拍卖专场22件拍品,竟然全部一件不落地拍出;其中萧峻作品《花开富贵》,以57000元的价格成交并领衔拍场。
  本次萧峻书画作品展暨公益慈善拍卖专场活动,是由萧峻牵头,所得资金将部分作为善款捐赠给厦门阳光残疾人,旨在号召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助残扬艺,发挥艺术正能量,传递温暖。为此,萧峻为本场展览作品特别定制了“仅此一次”的公益八折润格。
  书画有价,爱心无价,此次公益活动也得到了广大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与支持,专场拍卖现场竞拍激烈,爱心人士纷纷拍下喜爱的作品,是对艺术家的艺术价值予以肯定的同时,也为助残公益事业出一份力。
  作为一次暖冬活动,除了公益慈善拍卖活动外,为期六天的萧峻精品书画展也带来了萧峻近年来创作的山水花鸟绘画以及书法作品共90余幅,展售的过程让艺术精神得以延续,公益优惠价也将艺术家萧峻的这份爱心以最为实际的方式传达……










结语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这样的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界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走向灵魂生活,这便是萧峻正在走的路。这条路是超越低俗物欲的光明大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正走在这条路上的萧峻,其大师的风采必然会越来越卓尔不群!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