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焱为杨荣孙写序<<一个想用心画好画的油画家>>
一个想用心画好画的油画家 童焱 我认识荣孙是在他来厦大专升本的时候,想想也有7、8年的时间了。毕业后这么长的时间里,一个在闽北的浦城,一个在闽南的厦门,能不断地联系,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艺术是一个中介,而凝固剂应该是心性的相通。 我对他的关注,并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他们的毕业画展上。他的作品在那群学生中非常地跳,让我动心。那时,教他们的老师是张立平先生,他的画风不仅深深地打动了杨荣孙,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杨荣孙后来的发展。在校期间,荣孙发奋地向张立平教授学习,回去以后,也没有中断,继续磨练学来的技艺。他不时地到周边的乡村写生,消化学来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稍有积累,就给我发邮件,把作品发给我看,真诚地请我评价。熟能生巧,每次看,每次都会觉得他在进步:色彩表现更加熟练,画面气氛的营造也日益到位,画风也有自己的面目。几年来的接触,让我对他的了解也比刚开始的时候更加深入了。他是有一个非常爱画画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一年前,他决定到北京去进修,到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去接受再教育。去年寒假回来,很兴奋,发画过来,让我看。画风比以前大气了一些,表现也比以前朴实了不少,是北方风景气象的影响,还是新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了新的滋养,我不太清楚。通过电话,我粗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好奇。没想到他居然很快就坐车从浦城到了厦门,想跟我当面谈谈。对于艺术如此痴迷的人,我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的艺术界见得比较多。记得他来厦门的那几天,天气有些寒冷,天上还下着小雨。我们两个人在坐在茶馆里,倾心交谈,讲了大约两三个钟头。老实讲,来厦门工作那么久,我还从来没有在课堂之外,和一个人谈了那么久的艺术。看他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心里除了感动,还有万分的满足。 他的色彩感觉很好,人的感情又很真挚,所以,走色彩表现之路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从张立平老师那里,他学到了一种驾驭和表现色彩的方式,回去后,他通过练习又积累了一定的表现经验。但从总体上讲,他还是在模仿一种风格,熟悉一种路子。两年前。我邀请他参加由泉州青年美协主席林建平先生策划的一个写生活动,这次我算是亲眼看到了他在画画时的玩命精神。到了写生地,他就开始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短短七天时间里,他的作品应该是所有参加油画写生的画家中最多的。我看到了他的精神,也发现了他的问题:画得太快、太熟,对于一个画家来讲,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不错,它的色彩技巧的表达上是比以前熟练了,但也有了玩套路的痕迹。他偏爱装饰性的趣味,但表现起来,却显得有些生硬,颜色是摆上去的,不够自然。我跟他讲了这些,他似乎也感觉了一些问题。记得他在听完我的评论后,很真诚地问我:“童老师,你说怎样才算是用心画画呢?” 在这次看到的作品里,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心沉了下来,开始一笔一笔地去表现自己的内心的感受,画面的趣味也渐渐地弥漫开来,显得不像以前那样局促。学艺术的人,要想用心画画,首先得有心。艺术家的心,是颗充满感情的心,这方面荣孙不缺乏,一般搞艺术的人也都不缺乏。艺术家们比较容易缺乏的是一颗从容沉稳的心。得到这样心,必须靠各方面的修养,靠长期的努力和积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谓的写意,突出的就是这颗从容大度的心。而现在荣孙画的写意油画,假如不继承这个传统,就很难真正达到理想的程度。看来,他到北京以后,修心修得不错,画面情感的表达也越来越从容、自然和大方了。 艺术创作需要有激情,但是也不能失去控制。艺术家的修养往往是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肆无忌惮地自我表现上。特别是在油画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对于文化修养的要求就会更高些。荣孙喜欢写生,我认为,多投入这样的创作活动,有助于画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图式的应用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与对象的交流对话问题,一个心性急躁或爱好炫技的艺术家,在这种创作活动中,往往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他们去写生,其实是去玩,是在玩一种看上去很浪漫的艺术家的生活。当年塞尚在普罗旺斯写生的时候,总是一个人搬一个画凳,只一个画架,面对一座山,画好长时间,画好多幅作品。他在干什么?他的这种写生方式对于我们中国油画家有什么启发?我想,对于现代画家来讲,有了感情,有了表现能力,还得有自己的艺术观念。我们不仅要带着情感去看风景,用纯熟的控制力去表现风景,还得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去重新认识自然。在这个方面,我们中国的油画家普遍都没有产生足够的关注。 我喜欢荣孙的画,也看好他的未来。基本的原因是他有天分,在表现上虽然不是很成熟,但却很真实。这样画家,加上好的人品,就容易在思想和技艺上一步步地走向理想的境界。前几天看他寄给我的文章,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自觉性很强的画家,这是我以前没有认识到的一面。有才华,肯用功,爱思考,这样的人不成功,谁能成功?这次,他有一张画入选了全国小幅油画展,真是值得祝贺。他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画册写点东西,我满口答应。对于这样人,我不鼎力相助,还干什么事?但愿他能喜欢我写的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
童焱 2010-11-1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