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奇俊,字祺竣,1987年生,湖南永州人,自署上上楼主,现居北京。现任职于河北美术学院,北京人文研修学院兼职教授,首都博物馆画院特聘画家,荣宝斋画院画家,荣宝斋签约艺术家,任伯年纪念馆特聘画家,福建谷文昌书画院特聘画师,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厚写意画会创建者及发起人。致力于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创作、教学与研究。出版《雷奇俊画集》《雷奇俊中国画作品集》《厚·写意-当代青年艺术家丛书·雷奇俊卷》等专集
笔 墨 当 随 创 新
谈雷奇俊的中国画创作
文/雷祺发(独立撰稿人)
作为80后的青年艺术家雷奇俊,对中国画艺术的追求有着不一般的执着与投入。他之所以选择中国画领域是切合他个人自身兴趣使然。当然,在这个研习的过程中,也与他读的书,特别是中国画方面的书籍,也包括熟悉的艺术家有很大的关系。
不难发现,雷奇俊的艺术追求比较倾向于吴昌硕、齐白石一路的花鸟画作品,投入的精力不少,也从中找到个人的喜好形式,不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都好写意一点的东西,最多可以接受的是兼工带写一路,如沈周、陈淳一派。当然,这里不是说画写意者就歧视画工笔的艺术家,而是在他的内心之中对写意画情有独钟,这或许和写意画的创作方式、特点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写意画讲求随意、随心而为,横涂竖抹,生宣纸上变幻万千,意想不到的画面,随情而至。
走进中国画世界的雷奇俊,对近代乡贤齐白石的研习是颇多的,在没有接受高考素描、色彩光影的教学之前,他就已经拿起毛笔对临近现代艺术大家们的作品,没有亲眼原作的机会,只好通过画册,甚至美术书来实现。有时,连杂志报纸上的插图也会找来临摹学习一下。其实,齐白石的画并不是最适合初学者的范本,但我却为他选择齐白石作为学习对象表示欣喜。古人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其实,说的是有道理的。之所以,我说齐白石的画不好学,原因在于齐氏的个人艺术风格极为突出,生怕初学者不谙其中之道,只会注重师其迹,而不注重师其心。比如,学画齐白石的虾、蟹,很多人以学得像为市场目标,就敢拿出去忽悠卖钱。好在雷奇俊并不以画好(未必画得过)虾、蟹为终极目标,而是借此物来训练笔墨、锻炼笔墨的造型能力,以此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和个人独特风貌。
除了齐白石之外,对清代大画家石涛的青睐也可谓到了痴迷的状态,石涛的艺术创作取向以及独特个人艺术追求,均是令后生的雷奇俊折服。当然,大师永远属于一个时代,作为后辈的中国画研习者,如何继承大师的艺术精神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师其心,才是艺术创作突破与超越的关键。而大多数创作者仅仅师其迹,却是对石涛最大的亵渎。在这一过程中,雷奇俊对石涛的研习,除了临摹一张张作品之外,研读不少关于石涛的画册和著作。从而,也让他对山水画创作有着重新的认识。他曾告诉过我,他向往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不想受过多的外界干扰,希冀实现“悠然望南山”的境界。要知道,实现这个理想并不是太容易,何况又是在今天!那么,这种心理诉求转而在山水画作品之中得到慰藉。这批作品,今天来看仍然那么令人生情。比如我们看2012年创作《家园》系列作品,从每张画面来看,我们都会知道,青年艺术家的雷奇俊从石涛处学习的元素不少。但又从中加入一些个人喜好的元素,比如引入宿墨,也叫隔夜墨,产生出来的画面效果极具审美意象,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氤氲之气。但画面在有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需要从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为了艺术,和大部分青年人为梦想一样,作为由衷热爱中国画的雷奇俊也选择“北漂”蜗居奋斗,北京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是有机会目睹古今中外不少大师级的作品。一边面向眼观古迹,一边向当代画家请教。他在《国画经典》杂志、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分部先后工作期间,向知名画家李智纲、范治斌等老师请教,使他在艺术创作有比较深入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开阔了他艺术视野。
今天,我们看到雷奇俊的这批中国画作品,多以折枝的方式来布局,讲究以少胜多,给人以一种无限的遐想。纸本水墨类的作品,一枝一鸟的构图方式,与对徐渭、八大的研习有很大的关联。而纸本设色一类,则倾向于吴昌硕与齐白石多一点。除此之外,雷奇俊的人物画也是值得一提的。他的人物画,不刻意去精雕细琢,而是有意勾勒重要部位,做到有的放矢、言简意赅。这样既做到细节刻画,也保留余地让观众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因为在每位观者的脑海之中,都有一个“完形” 的概念,画面人物即使比例不完整,甚至不准确,也不妨碍对人物画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评论一件作品的时候,不要不知趣的去纠正艺术家的有意创造。他也认为,从事中国画艺术创作者,没有全面的功夫,不论是在画类上还是在技法上,都理应重视全面修养,诸如懂得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经营。当然,艺术家在这里要处理好博与约的问题。这批人物画作品,以轻松灵动的笔法来描绘,人物背景处理与画面氛围是相一致的、和谐的。当今画坛上,不少艺术家对画面物的搭配,没有经验,这样就会显得很不舒服。
总之,青年艺术家雷奇俊,在当下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能对传统功夫如此重视,在今天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中国画艺术是一部演变史,前代与后代不是一种谁发展谁的关系,而是一种承接关系。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承接,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理应是在“层累的堆积”之中出新意。雷奇俊作为80后的年轻艺术家,有着很多可能性的道路要走。既然选择了艺术这条道路,即使困难,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要灰心散气。即使选择写意画创作方向,深入填充的空白点也不少,如何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7月20日修稿于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