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秋桔 | 个人简介
1973年生,福建诏安人、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家、培训交流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画院副院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漳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并出版多本个人面册。
“只此家山——张秋桔山水画作品展”是由福建古文意拍卖携手福建省画院培训交流部主任、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秋桔老师,共同举办的一场文化盛宴。
诚邀各位莅临参观指导!
此次展览将于2023年6月3日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包括张秋桔老师的写生、闽山闽水等各种系列作品。在展览开始前夕,福建古文意拍卖公司特意派出小编对张老师进行采访。
01
张秋桔老师您好,您是如何与书画结缘的?
Question
张秋桔: 我生长在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诏安,这是艺术成长摇篮的地方。诏安人杰地灵,历来诗、书、画领域名家辈出。到了近代,像漆画大师沈福文、上海美协主席版画家沈柔坚、大写意花鸟画家沈耀初,书法家林林等都是诏安人。他们对我们后辈的影响非常大。我从小耳濡目染,后来考入泉州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习,在基层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一位艺术工作者。

《万壑争流》122x244cm

《天空水阔绕风露》186x98cm
02
哪位艺术家对您影响比较大?
Question
张秋桔: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沈耀初、沈福文先生。沈福文先生跟我是同乡,被称为“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传薪者与近代漆器与漆画艺术发展的奠基人”,我从小就听到他年少时画画的故事,比如说他在田间地头写生,时常画些农民农耕场面或牧童放牛等反映农家生活的场景,这在我们当地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另一位是沈耀初先生,他在写意花鸟画方面贡献非常大。一九四八年,沈耀初来到台湾,本想看看此地的绘画风气,参观画展,并附带买些农具,准备回福建老家经营农场。没有料到,局势变化太快,内地已解放。结果他在宝岛居留了三十多个年头。完全与家人失去联系,如今只身流落异乡,只能教书卖画来谋生。他的这种历程让我感受到艺术只有经历磨难和艰辛,才能激发出艺术家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恰恰是艺术灵魂的升华。这从沈耀初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把乡愁的情绪和思念亲人的痛苦,渴望两岸早日统一的情感注入到他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他的绘画吸收了吴昌硕、齐白石以及八大山人的笔意,气韵生动、笔墨苍润、浑厚创作了一大批精美的花鸟画。可以说他是近现代最伟大的花鸟画家之一,他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


《南炮台写生》34x104cm

《月牙泉写生》30x57cm
03
闽山闽水是您创作的一大主题,您想要表达什么?
Question
张秋桔: 我从一开始画画就对家乡的山水特别感兴趣。因为我是从山区走出来的,这些年外出求学、写生、创作。大山大水我见了很多,但是回过头来看,自己家乡的山水还是最美的。人的这种情结大概就是乡愁。乡愁有很多方面,有时空、有思念、有寄托,但是我的这种乡愁,是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思念。哪怕是一座普通的石头房子,我都对它有一种记忆,一种思念。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我画了一系列表现自己家乡的作品,像古厝、闽南大厝、红房子,还有我们诏安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厝头颅”或“厝角翘”的款式和修饰房子。我是福建人,福建的民居在全国来说都是独具特色的。你看省外一些地区的民居风格其实比较单一,像徽派建筑,它就是一种样式的建筑。像山西乔家大院,也是相对单一的建筑风格。可是到了福建,它就各具特色。比如闽东的福州一带,它的风格就是黑瓦白墙。到了莆田,它就开始呈现一种跟福州不一样的风格,它瓦片是红的,墙开始偏向用石头和红砖。到了闽南厦漳泉这一带,闽南的大厝,那就是红墙红瓦。到了闽西又不一样,它的建筑风格,墙都是砖砌,灰色的,瓦片也是灰色的,那种马头墙跟福州一带又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福建的这种山水人文应该说是非常多样化,具特色。有这么丰富的建筑风格,给我在绘画创作中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和思路。也体现出我们家乡人民勤劳勇敢的智慧。例如客家土楼就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生产的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建筑风格,这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这些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都给我在创作当中提供了很多的营养。

《闽山闽水十条屏1》70x26cm

《闽山闽水十条屏2》70x26cm

《闽山闽水十条屏3》70x26cm
为什么我们福建省的青绿山水在全国最具代表性,出了很多青绿山水的画家?这是因为我们福建有着不同的山形地貌,不同的建筑风格。闽北一带属于丹霞地貌,山石都是偏红、黑色,跟周边植被丰茂的绿植形成交融互补的关系,红绿相间呈现出一种青绿山水固有的色彩,这也是古人所说的“随类赋彩”。这给我们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你生长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民俗等等会给你输入很多营养,对于艺术家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闽山闽水十条屏4》70x26cm

《闽山闽水十条屏5》70x26cm

《闽山闽水十条屏6》70x26cm
我相对擅长山水画创作,所谓“术业有专攻”,对每一件事情,你要专注把它做好。只有做好一件事情,才能触类旁通。山水画的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直跟学生讲,你们选择山水画的学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因为历代美术作品当中,只有山水画是流传有序,从第一张山水画开始,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大小李将军、南北宋出现大批山水大画、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范宽、李成等,元四家的出现把文人画推向高峰,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倪云林、吴镇,明四家、清代四僧一直到近代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等,一代一代的发展,脉络是非常清晰的,每个朝代的风格不一样。所以说学习山水画,它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既可以用手中的画笔与古人对话,又可以用作品记录各个地方不同的自然景观和风土民情。

《闽山闽水十条屏7》70x26cm

《闽山闽水十条屏8》70x26cm


《闽山闽水十条屏10》70x26cm
04
这次展览的作品,您最满意哪件?
Question
张秋桔: 我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这次要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展览。接下来9月28日要在漳州美术馆展出。针对这批作品我比较满意的其中有几件。第一件《漳郡名峰》,天寶聳秀,圆山呈瑞,天柱迎賓,貢鴨神似,灵通滴翠,大芹雄踞,梁山雄奇,將軍威鎮,苏峰揽阔,漸岳晴嵐,石矾鎮江,龍江澄明:翠岫蒼巒作詩章,水影波光入畫屏。把漳州最具有代表性的山峰用写意的手法融合呈现于纸上,画长10米、宽1米的巨幅山水。另一幅是《闽山叠翠》,描绘的是南靖客家土楼为主的山水,表现出客家地区祥和风貌。

《漳郡名峰节选》100x1000cm

《闽山叠翠》200x200cm
05
对年轻的艺术家有什么建言呢?
Question
张秋桔:要成为画家,这个历程其实非常艰辛,不经过一些苦难或者磨难,很难成为一名画家。因为画家必须要有不同思想境界和敏锐的洞察力。如果身处繁华都市,过着非常优越的生活,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难以动人。只有经历人生当中的一些挫折、苦难,才能激励人奋发向上,你才会将这种感受融入到作品当中。所以艺术家必须深入基层去体验生活,把感同深受的东西转化成笔墨。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讲,历代的很多画家,比如八大、石涛、弘仁、赵孟頫等,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改变人生的时代变故。像八大山人是明朝皇族后裔——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名朱耷,1644年明朝灭亡,作为前朝遗民一路流亡,又经历妻子离世,国破家亡。“荣华富贵、诗意生活转头空。”任何人都没办法体会到他的心情,历尽沧桑浮沉,把所有的情绪都寄托在他的画里,动物眼睛都是翻白眼,冷眼看世界。山水作品里表现的都是枯寂山水,“落墨无多泪点多,以寄托对故国”的思念。所以画家必须要经历一些挫折, 作品才会有不同的思想,笔墨是无声的呐喊。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讲,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方面都非常丰富,必须要有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地钻研,“要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要与更多的人交流,不断地学习进取,这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丹诏胜境之望洋台》300x100cm


《渐岳晴岚》300x100cm

《九侯秋色》300x1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