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纸墨生云烟,意满象外听琴鸣
2023-02-15 白磊
01

情倾纸墨生云烟。

真正的中国画,是中国人以老庄的洒脱心境,以汉字“六书”[1]为基础的书法来“写”画。“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画心中的意境,表情达意。

看“意象之诗——白磊国画小品诗画品鉴展”,白磊老师善于以大观小法,仰观俯察,以情动物。寥寥几笔,便情倾纸墨生云烟。所以,他的画作,墨韵非凡。每一幅作品,都不可复制,都是绝品。

我觉得他似乎特别喜欢用勾皴法,一边勾一边皴,勾轮廓,皴擦画面结构。同时加上泼墨渲染情绪;破墨点缀墨分五色的效果;积墨以强化心中的情感意念,将自己一生以来所思所想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的内心的深沉,都以墨言墨语表达出来。

墨有情感;墨有情绪;墨有个性风格。其间皆因画家之一心。当然,白磊老师的色调还是以明丽的淡墨明丽和苍茫的中墨为主。明丽的是他有些老顽童,不忙初心的心态;苍茫的是他屈原天问一般的人生与世界的不断探索。

我看到展览的其中一幅画,听了白磊老师的介绍之后,才知道是他用放了几天的宿墨巧妙赞成的梦幻效果。童真童趣,让人遐想起自己的童年快乐时光。

02

意满象外听琴鸣。

画到底要像还是不像?苏轼就给了我们答案:“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2]。中国画,画中有意;有意了便有了文化。画不是科学,自然不能画归画,而是文化艺术化。

我们所见所闻真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样子吗?佛家说,所见非见;所闻非闻。一着相,一当真,痛苦就来了[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真正能画出撼人心魄画作的画家,都是“天地之心”的“诗者”;“文之极”的“画者”[4]。

白磊老师的每一幅画,都是一幅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悠悠琴曲。刚好一同参观的还有民建福建省委书画院副院长、民建漳州书画院院长方美德,为我们做了精妙独到的讲解。是的,我们都一致认为,白磊老师到了古稀之年,人豁达通透了,自然落笔如云烟,浩渺如云海。

中国画强调意境,既不是抽象,也不是写实。而是介于抽象与写实之间的一首“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诗。这样一首诗,不但可以给人视觉盛宴;还能让你我站在作品前,竹林七贤弹奏的霁月清风古琴声。

白磊老师的画意象性非常强。他把“写意中国”的“写意民族”的写意思维[5]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意性,来自于能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源头:道。

人的心空就是一个小宇宙。人之道,就是心源。

心源如活水。活水不断,心源不绝,自然画家的意象、意趣、意味、意境便绵绵不绝。这就是所谓的“意在言外”。

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意在言外”。别说绘画了,就是讲话,老外学中文最感到绝望的就是“意思意思”,“方便”之类的言外之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语言尚且如此寓意深远,更何况是语言不行艺术方式来表达的心声呢?!

白磊老师的画作,不但以闽风闽韵卓尔不群,名声远扬,而且还在德国的中国艺术展上大放异彩。这就是大写意的魅力!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宋·苏轼)听琴听声;看画看意境。看白磊老师的大写意,也是如此。




【备注】

[1]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百度百科)

[2]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是北宋苏轼用语。《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占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这里涉及形似与神似,苏轼更重视传神之作。苏轼以为画所追求的是脱略形似以后的诗情,“一点红”中就足以“解寄无边春”,反映出无限春光。(百度百科)

[3]“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如理实见分第五

原创 上善禅道 上善禅道 2020-05-18 14:49

[4]《诗纬》说:“诗者,天地之心。”这是中国诗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孙过庭《书谱》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致;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是中国书法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邓椿在《画继》中说:“画者,文之极。”这是中国绘画在宋以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刘墨说“大写意”之精神,说的真好!

水墨画家陈庄

2019-2-22 12:35 · 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

[5]中国是写意的中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写意的民族。写意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就是“意”的思维。它讲究“悟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中国是一个从社会学经验出发的民族,没有纯科学概念,在更大的范畴内不屑于经过严密的科学或逻辑论证。这个民族特有的穿越表象透视本质的品质使得能够“不以目视而以神遇”,神会于客体的功能优秀于其他民族。因此,中国人通过经验或直觉得出的结论,西方人可能要在实验室或书斋里经过漫长的推理、检验才能得出,比如中医。中国人思考的东西“大”而模糊,西方人思考的东西“细”而清晰。中国艺术以社会学为基础,西方艺术以科学为基础。细有细的好处,大而化之趋于化境,混混沌沌,无极无际,更接近艺术的本质。西方没有“无”的概念,更无“无极”的认识,一切企图经过论证达到所谓的“科学”,其实这种科学本质上讲是最不科学的。

……写意是一切艺术最高的要求和最终的目的,中国画需要“大写意”!

水墨画家陈庄

2019-12-13 15:08 · 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




写于林语斋。



【作者简介】

学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漆艺委员会艺术评论顾问;省民协会员;厦门市影视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厦门市香道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大陆第一家威士忌蒸馏所……福建省大芹陆宜酒业有限公司文化总监。拥有8000万用户的“美篇”的皇冠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