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本水粉画册勾勒消逝老街 还原市井生活
2017-11-06 游海杰
人,其实大部分美院教师的作品没有市场,只能*薪水维持生计。《纽约时报》2012年4月3日报道过一项调查:全球28个国家教师的收入,**位居榜单的倒数第三,平均月薪仅为720美元,同北京职工平均工资相近。据调查排名,加拿大第一。该国刚入行的大学教师平均月薪为7196美元,接近**教师收入的10倍。比**国力弱小的印度,教师的平均月薪6070美元,是**教师的8倍。**教师不允许从事第二职业,微薄的工资很难维持有尊严的生活。一提给教师加工资,立马出现反对的声音。指望奴仆式的教师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心全意地从事艺术教育,逻辑上不成立。教师不是授课机器,机器也要加油。 
**的美院,经费紧张得随时可能断粮,如果上面不放权又不资助,迟早会破产,因而每年招生,成了美院创收的必由之路。八大美院每年的考生,平均各有几万人,报名费将近一千万元。这笔收入固然能暂时缓解美院的资金缺口,但却造成了考试的粗糙。每位 
游海杰 
1983年的市区道口街 

曾几何时,大街小巷承载着市井生活,街头巷尾日常演绎的是传统的人文场景,城市日新月异,沉浸在变迁岁月中的老街,也慢慢的,一批一批从城市的版图上消逝,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 
这些美好,被时光钩沉了。 
不过,在漳州,有一位水粉画家,就用一支水粉画笔,将这“原汁原味”的碎片化历史,一一留在了一本画册里。 
高高的电线杆、杂乱的电缆线、斜挂的红布条,这些看似不合构图原则的景物,很自然低进入了游海杰的画幅。日前,游海杰的《漳州老街》水粉画画册结集出版,共150幅画,每一张画,都拨动着老街坊的心坎,撩起他们记忆深处的故乡…… 
【这不是偶然】 
上世纪80年代,舞美专业毕业的他开始画老街,到底画了多少幅没算过,现存的只有1983年画的一张《道口》 
1977年,游海杰从福建艺术学院舞*美术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漳州杂技团当舞美。 
当时的杂技团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就在中山公园借用漳州图书馆的一楼办公,不但办公,游海杰也住在那里。 
由于演出时间不多,他空余时间不少,经常出去写生。考虑到省钱省时间,游海杰把中山公园附近的漳州老街,作为写生对象,而当时老街上人少,也非常适合写生。每当游海杰坐在路边做画,总能引来众人的围观。 
画完了,比较满意的,他就挂在墙上,朋友亲戚看了喜欢,向他索要,他就大方相送。现在,他也忘记了上世纪80年代,到底画了多少漳州老街,仅找到了一张1983年画的《道口》,如今的延安北路就是原来道口街、道*街、北门街的合称,而昔日的道口街是历史上漳州城最繁华的所在,当时由于抑商政策松动,商贩临街设摊,导致道路拥挤,画面上还可以看见当时电视天线林立,如今这些都成了往事。 
【冲动的结果】 
朋友办画展,作品不够,找他添作品“凑数”,意外成功让他萌生用水粉**画出老街的念头 
1984年游海杰开始到漳州市图书馆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为了让自己做个专业的“图书馆人”,他选择了再去学习,那段时间,他的老街作品不多。 
1996年由于**出*政策,中山公园要改造,所有入住在中山公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全部必须搬迁,在父亲的建议下,游海杰将新房买在了父亲一直生活的新华东,每天看着周边的一些老建筑,常让他勾起儿时的记忆,而城市改造,老建筑日渐被拆除,游海杰产生想把它画下来的冲动,到了2003年,他已经画了40多幅老街作品。 
2004年元月的一天,一位朋友借用漳州市图书馆展厅办画展,结果发现自己的作品不够,就找到了游海杰,邀他一起办,“那时候也就是凑个数”,没有想到,联办的画展很成功。很多老人看完画展找到游海杰,问他还有没有还没有展出的漳州老街水粉画?为什么要画这些老街?老人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去看他的画展,感谢游海杰保留了他们的记忆,当时的游海杰既激动又兴奋,就是这次画展坚定了他要对漳州的老街进行**整体的梳理的念头,把漳州比较有标志性的建筑、比较有历史的建筑都留下来,画下来。 
当时的城市建设进展很快,游海杰清楚记得,“我今天要画,明天发现被拆了一个角”,他只好背着相机将老街先拍下来,回家了赶紧画,画完了再去拍另一个地点,再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6年。 
【写实的感动】 
福州一位古稀老者执意要仿效,画成册后,登门道谢;省图书馆邀他办画展,考虑路远,“特批”展出喷绘复制品 
游海杰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年自己在新华西办画展,一位70多岁的福州老先生看完画展,找到他,粮食字画,说他画漳州老街启发了自己,回去后自己也要把福州的三坊七巷画下来。第二年,老人再次登门,并拿出了一本素描,每一张画,老人都用线条勾画得非常清楚,非常仔细,游海杰数了一下一共画了几十幅。老人很满意,艺考不易——2013年艺考面面观,说来谢谢他,这让游海杰很感动。 
一次在长泰,几个厦门人看到画展中他的一幅老街水粉画很激动,手舞足蹈尖叫着,原来她们是漳州老街里生活长大的,后来嫁到厦门去了,老人们在水粉画中找到自己的家。 
一位老人说,1960年6月的那场大水,自己就被困在画中的一道墙上。游海杰对这场大水也记忆深刻,当时自己还小,骑在父亲的肩膀上,父亲淌过齐胸的水,一家人寄住在一家油行的二楼,可惜由于父亲去世了,没人能告诉他具体是哪家油行,游海杰至今深感遗憾,漳州:一本水粉画册勾勒消逝老街 还原市井生活那是自己童年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深刻记忆,可惜没能画下来。 
省图书馆知道游海杰画了一批漳州老街,在2006年邀他到福州办展览,考虑到路途较远,游海杰有点犹豫,最终省图书馆的**帮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每张作品都拍下来,发给他们,他们再进行喷绘,**展出。 
【人物名片】 
游海杰,男,1954年出生。副研究馆员。****促进会会员。1977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校舞*美术专业,后任剧团舞美;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2001年起任漳州市图书馆副馆长。2008年10月任漳州画院副院长(法人)。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