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一无品自高
2022-01-01 林昌辉
★林昌辉:这里很安静,我喜欢安静。

我每周都会去海沧看望80出头的老母亲,海沧,也曾经是我上班过一年的地方。应该说还算熟。但当我来到油画家林昌辉画室所在的小区时,我还是感到这里实在太安静了。

当我们上楼来到他的家门口,开门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长头发,穿着拖鞋的不修边幅,个性独立的画家。一个一看就是艺术家气质十足的人。

这个体制外的自由画家,一看就是一个耐得住寂寞,但又不失浪漫的人。他是平和县自从周碧初之后,唯一一个以高难度大画种……油画进入中国美协的人。就在这么安静,显得有些凌乱得很有艺术家风度的画室里,持之以恒地作画,可见他的艺术追求恒心与毅力。

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似乎我们又如同多年老友,那么无拘无束。等到我们见面结束时,我们都似乎有相见恨晚之感了。


要知道,中国人要学会用西方的美学思维方式,用中国人的价值观,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他生长在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周碧初(1903年—1995年)的故乡……平和,但这个职专美术专业毕业的山里娃,如今毕业于央美综合绘画研修班。能走到今天,作品有自己独到的立论,能成为平和县唯一,漳州市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协油画家,实在不易。

我想,其中的成功奥妙之一,应该是:静能止定,定能生慧吧?!


★林昌辉:如果有人问我我的作品表现什么?我会用叶和平老师的一句话回答他:“一说就错”。

同是做美术评论的,有的人喜欢从专业角度,就事论事……评论某一幅作品如何如何,而我更喜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置身事外来把玩。从而品味出作品其中的奥妙。

当然,我很想知道,一个中国人,如何用西方的绘画语言,来画出自己的特色,有别于西方而又能胜过西方。


于是,他告诉我上面那句话。过了好多时日,我反复琢磨,算是明白了,语言的尽头,就是艺术的开头。这大概就是王维在《终南别业》里说到的那种意境吧:“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人一旦动了心机,世俗的种种想法便会给高雅圣洁的艺术作品蒙尘,有了污垢。

我看着满屋子张挂的画作,我有一种画面纯净透亮,空碧清灵之感,不论他的画是传统题材的还是现代的;是人物的还是山水的,无不如此。特别是他的《热地》,《在路上》,《晨曦》这个系列,让我感到一种无言的震撼,透露着经典传统油画层次分明,质地感强的韵味;而他的风景画,如《窗外有风景》系列则是介于印象派与现代主义之间,甚至有些是后现代主义味道很浓的东西:风景中的树,石头看似人,生命活灵活现,动感十足。

看了他们的作品风格,我发现,他的油画功底的确很好。而更多的是,我明白一个道理:文学艺术并非靠勤奋与努力就能达成,而是要有天分与艺术悟性。前些天我去集美陈嘉庚博物馆看黄永玉……一个靠自学成才的美术文学“鬼才”作品展,更感受到这一点。

艺术……这门特殊行当,不是单靠“苦逼”就能成事的,一定要有超乎常人的艺术感悟力。


要有这样的品质,是要“没火气”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如果心机太重,火气太重,是不可能有如此境地的。

★林昌辉:“(写生)架子上的画画已死。”绘画不再是摄影,不再是复印机,它是艺术家的个性化的艺术创作。

他说的这句话让我想起弗洛伊德的看法:人们的思想与人们的实际情况不一定相符,一个人认为自己可能如何如何,通常如何如何,实际上这与他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矛盾;人们大多生活在自我欺骗的世界上。而在悠久的传统中,人们总认为思想和现实是一致的。


所以,当我在跟他聊是否常出去写生时,他告诉我,今天油画的观念变化。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是思想和现实冲突的发现。

所以,今天的油画家不再把外出写生当做创作的唯一要务,今天的文学艺术已经更多地介入思想家,哲学家的四维,五维时空,与信仰家,宗教家殊途同归。

“我会惊醒沉睡中的人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这样冷冷地预测,而他的确成功了。而今天成功的美术家,不也是如此吗?!

从林昌辉的画作上,虽然他没有告诉我他表现了什么,但这些画作,却引起了我许多思索。我在他的画室里一边品茶,一边东一榔头,西一锄头不懂装懂瞎问时,我的内心深处在问自己:美是什么?爱是什么?人和自然是什么关系?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活着到底要什么样的人生才算不枉到这个世界走一遭呢?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只有祷告。

★林昌辉:油画从实用性到艺术性,从壁画装饰到艺术创作的今天,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我奋斗至今,仍感到其中奥妙无穷。我要不断探索下去。

 是呀,最早的油画家是为宗教服务,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 ·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家随着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的流行而产生。


油画当年源于欧洲,大约在15世纪由荷兰人发明时,是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的。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

我在林昌辉的油画上就看到了这样的“由深到浅,逐层覆盖,由绘画产生的立体感。”


是呀,他还在探索,还在奋斗。从他的画室出来,在回岛内的路上,陪我前去的友人告诉我,林昌辉经常为了画画通宵达旦,阴阳颠倒。拼搏敬业精神让我感慨。

我还注意到,在一个下午的聊天中,他一根烟接着一根烟,那天他的脸色并不好。作为一个养生方面的“张悟本”,我还是想劝他少抽烟,不要熬夜,祈愿他安康为上,作画为下。毕竟,画作是生命的花朵。生命如果不康健,“花儿”璀璨灿烂便不会那样透亮明媚。

2016.6.5于菁华英语工作室。


★附:个人艺术简历

林昌辉,男,69年生,祖籍福建平和,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高研班,现工作生活于厦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油画学会会员,厦门美协理事,写生中国厦门分部副主席、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部分展览

*2014年8月 油画作品《晨曦》入选第12届全国美展福建选拔展。
*2014年11月 油画作品《热地-3》入选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油画作品展。
*2012年5月    油画作品《热地-2》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2年12月 油画作品《在路上》入选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
*2012年12月 油画作品《红鸟》入选2012“鼎新华南—吾土吾民全国油画邀请展”。
*2011年12月 油画作品《热地》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2011年10月 油画作品《金鸥春晓苏区分田分地》入选福建省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 。
*2009年 油画作品《红鸟》入选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学生优秀作品展。    
*2008年 岩彩作品《印象克孜尔》入选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学院精神优秀作品展。

重要出版:

油画作品《热地—2》出版于《美术》2012第六期
 油画作品《在路上》出版于《美术》2013第五期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为瀚望号发布,不代表瀚望艺术网观点。
更多内容 阅读 2237